這說起來很有趣,事實上,在開始寫這篇文的同時,我們來到以色列還沒到一週。
人們對這邊有很多有趣的想像。在我的家鄉,許多人認為這裡是座混亂之地。那是因為我們主力的宗教沒在這邊受到宣揚,以及人們普遍看到新聞上報導的衝突所致。
不過,在我們看到這邊的國際機場仍然開放,不免引起好奇,是否仍有人願意搭上班機。
寫了幾篇感慨的文,於是就這麼去了。
就正常的狀況來說,一趟出國的飛機最嚴格的部分就是起飛前的海關。在飛行與漫長的轉機後,我們成功抵達以色列特拉維夫機場。我與夥伴非常興奮,因為我們以為已經成功過了安檢。
但以色列就不同了,他們在入境海關可說是另一場惡夢。
直接進結論。即便沒有任何犯罪史,我們仍被帶到小房間逐一詢問。所以我不建議英文不好的各位在這段時間抵達以色列,就算要到,也記得要買回程機票。
因為我們就沒買。
這是既美國後的下一趟長途旅程,也是既澳洲後下一趟單程機票。和之前打工度假一樣,我們在現場沒有任何接應。事實上,我們能是否可以成功到達現場都不知道,因為我還帶著在香港起飛的空拍機。
詢問過程之長,光是等待就超過一小時。特別是在你知道你一定是有麻煩才會在這,這段等待時間就變得更加漫長了。
我們並不像其他人那般緊張,因為我看到幾乎所有非以色列人都被帶到這塊區域。幾乎每個人都擺著一張臭臉,甚至有人緊張到快哭了。
剛落地就要面對充滿以色列腔調英文的海關,他會翻你的手機、銀行,還有那些你想不到的東西;再者,訪問你的人會用各種方式羞辱你,讓你感覺像是次等公民;此外,這趟羞辱也長達將近半小時。
最可怕的是,這段時間還得擔保自己不會被遣返。
我們在第四天待的青旅就有碰到一位香港阿姨,因為理由不夠充分,在小房間被逼迫當場購買回程機票,避免成為可疑的恐怖分子。
而我們呢? 我們拿到了最寬鬆的綠卡,那是可以在這邊待滿三個月的證明。理由是我們想在這邊拍攝以色列人的生活訪談,帶回去給台灣的民眾看。
海關一臉厭世地印出了我們的通行小卡,隨後不忘語帶羞辱地表示我們的頻道也沒什麼人訂閱,是要給誰看..
還沒落地,便能體會到什麼叫做現實面,以及足夠的人生污辱。
已經兩天沒睡很好、兩天沒洗澡的我們,整天下來只用剩下來的幾塊歐元吃了一個雅典機場的可頌,卻又在人身地不熟、看不懂希伯來文的特拉維夫車站,整組人馬可說是無奈又心累。
這麼累的情況下,我們搭上前往聖城耶路撒冷的班車。
原因很簡單,不是因為我們是虔誠的聖徒,而是單純那邊的住宿比較便宜。
但便宜是有代價的。
我朋友住進她人生中住過最糟糕的青旅。沒換過的床單、骯髒沒熱水的浴室、帶有臭味的走廊、連不上的網路、毫無洗衣機與曬衣空間的褪色公共空間,與超過50位的印度藉工人。
我並不是種族歧視者,但這些工人的生活素質並不好。他們會霸佔廚房、半夜不睡覺、清晨大聲喧嘩,他們住的房間走廊有股神奇的臭味,有時候,我甚至認為是在跟一整個球隊睡覺,但我是睡不著的那位。
而且聽說隔天還要再來50位。
若要我說到達一趟新國家最吸引人的事情是什麼?
我會說,前面幾天永遠都是最慘的,但後面幾天的感受會非常神奇。
就當我們起了個早床走到樓下,印入眼簾的是熱鬧的市場,與前方一座巨大的城塞。我們正在耶路撒冷最精華的地段,只不過前一天抵達的時間是深夜,累到不行的我們並沒有發現。
城塞的細節暫且擱著不談(你們可以看另一篇文章),我們在這裡吃到與東亞截然不同的食物,衝擊之大超越澳洲。因為這裡的食物90%我這輩子從未見過。
它們大多由麵包與當地菜組成,內容物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中文是什麼。我只知道它們便宜、好吃,而且容易覺得飽。
最神奇的,有些甚至不含肉,這使我突然覺得東亞的素食很垃圾。
或許與許多人想得相反,即便在以色列境內,耶路撒冷完全沒有戰爭的感覺。事實上,這裡連個飛機的影子都看不到,甚至讓我覺得東台灣每天的戰機起飛比較像是在打仗。
這裡仍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畢竟耶路撒冷仍是一座聖城。而我們在全城各地與青旅碰到他們。意料之外地,幾乎沒人在乎戰爭導致這邊被摧毀,或許在他們心中,聖城是毀壞不了的。
這裡多數的人非常熱情,卻沒有什麼耐心。
該怎麼解釋呢?
事實上,就跟台灣差不多。
我們是耶路撒冷少數的東亞臉孔,除了他們會用看外國人的眼神看著我們,有時會聽到一些「你好」或是「China!」之類的語言。多數人會在我們困惑時熱心幫忙,聊天時也豪不避諱,即便有些人英文根本爛得徹底。
然而,當他們開車時喇叭幾乎是停不下來的,幾乎所有車都會按喇叭,連輕軌都不例外。他們有個神奇的文化,會將車開上人行道,然後其他車就出不去,最後又是熟悉的喇叭聲。
即便交通如此之匆忙,在這裡,行人過馬路時他們是會禮讓的。
關於青旅的百位印度人,事實上是這座青旅倒閉前做的最後掙扎。它並不是這場戰爭的唯一受害者之一,不過卻成功轉型將原本舒適的空間,變成新住民的住宿歡樂工寮。
我們住的房間是那座青旅唯一沒印度人的地方。四張並排的床,除了我們,還有一位墨西哥大叔與以色列阿姨。他們兩位非常健談,我們很快就從其中一位在地人口中,得到這座城市近乎所有資訊。
由於這樣糟糕的青旅我們只訂三天,這種情況下也不打算續待,我們移駕到附近的另一間青旅。這裡雖然貴了點,人民素質明顯比之前好上許多。況且,還有免費的咖啡與茶品。
這座青旅裡住著來自各國的信徒,只不過歐洲與非洲的民眾明顯多了點,多是叔叔阿姨輩分,似乎他們才是不怕戰爭的人。
我曾在一天早晨與一位德國的作家阿姨聊天,聊著我們對戰爭的想像。我們都曾認為以色列是個戰亂之地,但也為這邊的和平與安寧感到不可思議。
同樣地,我們也對宣傳這些戰亂的媒體或抖音上的網紅感到憤慨。他們的無心之舉,造成這邊一些產業撐不下去。
我們透過新的青旅套到很多有用的資訊,附近的一間麵包店也非常便宜,我們在這度過了一場快樂時光。
在外頭,我透過臉書接線到一位做志工的大哥。我們在這裡的第二天下午就由他當作在地導遊,一邊聊著這邊的局勢,一邊告訴我們哪裡有好吃的。
這段不到一週的耶路撒冷旅程,除了剛開始對新地區的熟悉度有大量衝擊,大多時段仍是讓我們歡喜與驚訝。畢竟,中東是一個距東亞頗遙遠,文化差異之大的地方。有時我認為,在現在戰爭埋下的陰埋下,原本需要人擠人的觀光客行程,成為兩三人可以輕鬆享受的旅行。
這種感覺確實是頗不錯的。
題外話,
若挑戰者你已經成功看到這邊了,想必你對這趟旅程有股期待或是好奇。
如果知道我有在做影片的,以及那些不知道的人,這下你們知道了。
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