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下屬的錯,為什麼讓你如此失控?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圖片:視覺中國

圖片:視覺中國


你是否曾經在下屬犯錯後,瞬間氣到不行,忍不住罵他們?

但當怒氣散去後,卻又對自己的反應深感懊悔,甚至開始自責:「我是不是反應過度了?」

也許,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於下屬,而在於我們對自己內心的高壓期待。


Leo就是一個典型的故事。他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研發主管,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精益求精是他的代名詞。但有一天,一位新進員工提交了錯誤百出的報告,導致團隊錯失了爭取重要專案的機會。Leo壓不住怒火,當著全體員工的面批評了這位員工,還放下一句狠話:「如果是我,這種低級錯誤根本不會發生!」

當晚Leo回到家裡,他的內心無比煎熬。他不斷反思:「問題真的是出在員工身上嗎?還是我太苛刻了?」

在深度自我檢視後,他發現,真正觸發他憤怒的原因,是他無法接受自己無法達到「帶領完美團隊」的期望。

深度解析:苛責的背後是自我失望

很多時候,我們對下屬的苛責,不過是內心對自己的不滿的投射。

心理學研究顯示,主管若對自己要求過於嚴苛,這種高壓容易不自覺地轉嫁到他人身上,導致下屬承受不必要的批評。這種情況常有以下三個特徵:

  • 放大他人的錯誤:下屬的小失誤,卻讓你覺得是不可原諒的大災難。
  • 過度情緒化的批評:在解決問題前,先急著發洩情緒。
  • 自責與愧疚的惡性循環:責備他人後,自己又陷入反思與內疚的漩渦。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人們在批評他人時,往往是在無法忍受自己的缺陷。」

事實上,當我們能夠接納自己的不足,才能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他人的錯誤。

解決方法:從責備到支持的領導心態


那麼,如何成為一位更具影響力的成熟主管呢?以下是三個方法:

  • 停下指責,試著感恩
    當下屬犯錯時,先試著提醒自己:「這位員工是否已經盡力了?」
    例如,Leo後來改變了思維,他告訴自己:雖然報告不完美,但員工投入了心力,這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學習機會。
  • 把情緒轉化為問題解決
    學會聚焦於解決問題,而非發洩情緒。例如:
    • 指責語句:「這樣的錯誤實在太低級了!」
    • 改善語句:「報告中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讓我們一起討論如何避免類似問題。」
  • 對自己和下屬溫柔以待
    無論是自己還是下屬,都不可能完美無缺。接納每個人的不完美,反而能創造更健康的職場氛圍。
    每當你感到失望時,可以告訴自己:「我已經盡力了,下屬也在成長的路上。」
「每個人都在與自己的戰鬥中,試著溫柔以待。」 ——羅賓·威廉斯


下一次當你對下屬感到不滿時,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對自己要求太高了?」試著用感恩代替責備,你可能會發現,團隊的能量因此變得更強大。

你的看法呢?你曾經因為責備下屬而後悔過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1.9K會員
571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5/05
在職場中,善良不是無條件配合,而是懂得設立界限、保護自己不被過度消耗。透過清晰溝通、選項式回應、自我覺察與定期反思,你可以在「被需要」與「被尊重」之間找到平衡,讓善意不再是自我犧牲,而是有力量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5/05
在職場中,善良不是無條件配合,而是懂得設立界限、保護自己不被過度消耗。透過清晰溝通、選項式回應、自我覺察與定期反思,你可以在「被需要」與「被尊重」之間找到平衡,讓善意不再是自我犧牲,而是有力量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5/04
當你總是默默承擔、不敢拒絕,其實不是因為沒選擇,而是害怕衝突、擔心失去認同。這篇文章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深入剖析職場中過度努力者的情緒壓力,提醒你:「停止討好,不代表你自私,而是學會照顧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5/04
當你總是默默承擔、不敢拒絕,其實不是因為沒選擇,而是害怕衝突、擔心失去認同。這篇文章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深入剖析職場中過度努力者的情緒壓力,提醒你:「停止討好,不代表你自私,而是學會照顧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5/03
當員工總是逞強、不願表達情緒,背後可能藏著「說了也沒人聽」的傷。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視角出發,剖析職場中不敢抱怨的心理根源,並提出三大溫暖實用的引導方式,幫助員工在信任中重建自我。你願意聽,就是他們勇敢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5/03
當員工總是逞強、不願表達情緒,背後可能藏著「說了也沒人聽」的傷。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視角出發,剖析職場中不敢抱怨的心理根源,並提出三大溫暖實用的引導方式,幫助員工在信任中重建自我。你願意聽,就是他們勇敢的起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試著回想最近一次我們覺得不滿的情緒,是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在家庭裡被孩子的言行舉止氣到?在朋友間發生衝突?還是面對生活覺得無力? 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可能是因為雙方對於工作完成度的標準不同,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老闆卻覺得項目成果無法接受⋯⋯
Thumbnail
試著回想最近一次我們覺得不滿的情緒,是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在家庭裡被孩子的言行舉止氣到?在朋友間發生衝突?還是面對生活覺得無力? 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可能是因為雙方對於工作完成度的標準不同,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老闆卻覺得項目成果無法接受⋯⋯
Thumbnail
在職場叢林中,有一種主管特別可憐,明明坐擁高位,卻總是感覺孤立無援,彷彿整個團隊都在跟他唱反調。這種主管,往往自以為是個令人敬畏的大人物,殊不知在部屬眼中,他們可能只是個不受歡迎的笑柄。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這種「沒有部屬支持的主
Thumbnail
在職場叢林中,有一種主管特別可憐,明明坐擁高位,卻總是感覺孤立無援,彷彿整個團隊都在跟他唱反調。這種主管,往往自以為是個令人敬畏的大人物,殊不知在部屬眼中,他們可能只是個不受歡迎的笑柄。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這種「沒有部屬支持的主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如果是理性分析的人,很可能會因為無理取鬧而措手不及,職場上真的有很多很多含血噴人的同事,小則推事情,大則推責任。 舉例來說: (1)明明是A同事自己的問題,但他尖叫一聲,弄得很像是B同事「做錯」什麼的樣子,如果B同事選擇息事寧人,可能會選擇「幫忙」,就幫A同事處理好了。 那為什麼A同事「不好聲
Thumbnail
如果是理性分析的人,很可能會因為無理取鬧而措手不及,職場上真的有很多很多含血噴人的同事,小則推事情,大則推責任。 舉例來說: (1)明明是A同事自己的問題,但他尖叫一聲,弄得很像是B同事「做錯」什麼的樣子,如果B同事選擇息事寧人,可能會選擇「幫忙」,就幫A同事處理好了。 那為什麼A同事「不好聲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當這些情緒發揮作用時,拖累的是你管理團隊的工作效率,傷害的是能讓你升遷加薪的績效考績,或者是讓你公司賺錢的銷售成績。
Thumbnail
當這些情緒發揮作用時,拖累的是你管理團隊的工作效率,傷害的是能讓你升遷加薪的績效考績,或者是讓你公司賺錢的銷售成績。
Thumbnail
在工作場合,發現主管犯錯是個敏感的情況。文章分享了一位工程師發現主管在軟體開發專案中的嚴重錯誤,並提供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和建議。作者強調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並且適當地解決,這不僅有利於公司,也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成長。
Thumbnail
在工作場合,發現主管犯錯是個敏感的情況。文章分享了一位工程師發現主管在軟體開發專案中的嚴重錯誤,並提供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和建議。作者強調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並且適當地解決,這不僅有利於公司,也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成長。
Thumbnail
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活,努力是為了讓生活可以順遂一點,偏偏天不從人願… 在職場上儘管你聽話照做、遵守規矩,遇到情緒化主管你依然沒輒,無來由的逼迫式問話及追蹤,更無來由的栽贓你態度不佳得罪客戶,真的叫人無言! 儘管有其他同事證實你是對的,沒有做錯,主管雖然啞口,但還是會再找機會弄你,這種班
Thumbnail
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活,努力是為了讓生活可以順遂一點,偏偏天不從人願… 在職場上儘管你聽話照做、遵守規矩,遇到情緒化主管你依然沒輒,無來由的逼迫式問話及追蹤,更無來由的栽贓你態度不佳得罪客戶,真的叫人無言! 儘管有其他同事證實你是對的,沒有做錯,主管雖然啞口,但還是會再找機會弄你,這種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