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一句批評是主管日常溝通的一部分,但你是否曾經想過,這樣的話語可能對下屬造成多大的影響?
Jack是一位身為高績效團隊的主管,他很在意工作效率也有高標準的要求。在一次團隊會議中,他的下屬Amy提了一個新方案,想要為團隊優化流程。Jack聽完後,不耐煩的隨口說了一句:「這種方法太浪費時間了,我們需要更務實的方案。」於是就打回Amy的建議。
對Jack來說,這只是一句專注於效率的表達,並沒有多想。
但對Amy來說,卻像是一記重擊——她覺得自己的努力完全被否定,開始懷疑自己:
回到座位時,其它同事來安慰她不必放在心上。當天回到家,Amy花了一整晚反覆檢討。還有了辭職的念頭。從此,她深陷「是不是我不夠好?」的內耗之中,甚至影響了她的工作效率和自信心。
這樣的場景是否讓你聯想到自己?在職場中,你的一句話,可能只是表達意見,但下屬卻解讀成了「否定整個人」,因此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與情緒內耗。而作為主管,我們的目的是改進問題,但語言的方式卻可能成為阻礙下屬發揮的絆腳石。那麼,如何避免這樣的誤解,讓批評真正成為幫助下屬成長的推力呢?
在溝通時,你要讓下屬知道,問題出在行為或方案上,而不是他們的能力或價值。試想一下,如果Jack這樣表達:「這方案很有創意,但執行上或許有些難度,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如何優化。」這樣的語氣,既保留了Amy的尊嚴,也讓她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尊重
怎麼做更好?
使用正面開場,例如「你的方案很有潛力」,然後再陳述問題和解決方向,讓下屬覺得有進步的空間,而不是單純被否定。
籠統的否定容易讓下屬無所適從,比如「這個提案不可行」,會讓下屬感到迷茫和受挫。不如給出具體的改進方向,比如:「我建議這個部分可以更具體,比如流程時間點怎麼壓縮,或者執行步驟如何簡化。」這樣既能指導下屬改進,也能讓他們看到努力的方向。
怎麼做更好?
使用「三明治反饋法」,在建設性意見前後,加上正向肯定和支持。例如:「我欣賞你提出新方案的勇氣,也許這部分可以再完善,我期待你下一步的優化提案。」
很多主管習慣單向批評,卻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與其直接否定,不如先詢問下屬的看法,例如:「Amy,你覺得實施這個方案時,會不會遇到困難?我們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樣的對話,不僅減少誤解,也能激發下屬的思考力,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團隊的一部分。
怎麼做更好?
嘗試用開放式問題代替陳述句,讓下屬主動參與討論,例如:「這方案執行起來你認為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
正如領導力師約翰·馬克斯韋爾(John Maxwell)所說:「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避免錯誤,而是幫助團隊從錯誤中學習。」
作為主管,批評和指正是必要的,但帶著善意與建設性的語言,可以讓批評不再只是指正錯誤,更成為激勵團隊的強大力量。
你的一句話,可以成為下屬的成長推動力,也可能是他們深陷自我懷疑的起點。當我們在反饋時多一分同理心,下屬會更願意接受意見,團隊也會因此更加有凝聚力和高績效
你是否也曾因為一句話,讓下屬陷入誤解?
或是因為下屬的過度解讀,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矛盾,影響了團隊氣氛?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歷或看法,讓我們一起探索更好的溝通方式!
善用語言的力量,讓工作關係更加融洽,團隊更加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