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風雲人物桐島要退社的消息在校園裡傳開,圍繞在他身邊的人頓失所依,就連與桐島無關的人前田、亞矢也受到波及。儘管從頭至尾,桐島都不曾出現,但他就像幾人中的主心骨,校園中的隱形階級漩渦由此展開。關係越是離他親近的班級地位越高。
桐島、梨莎、等待三兄弟(菊池、龍太、友宏)與和他們關係好的女同學(莎奈、實果和東原霞)形成班級的主流團體,擁有在班級裡大聲聊天,能夠在體育課時分組選人的權力。相較之下,暗戀菊池宏樹的管樂部長亞矢及電影部長前田涼也因為和桐島較少連結因此淪為班級的下層。
班級看似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每個人都能夠隨意交流,然而人心的藩籬自動會圍起一塊小圈圈,區別你我的世界,主流和邊緣各自形成無形的氣場擦身而過。這部電影用五天的時間、切換不同視角的手法呈現了校園的人際鏈。校園只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縮影,日本是一個集體社會,在集體之下自然而然會形成這樣的關係網。華人社會的你我也身在其中。
菊池對夢想的躊躇亦對應這部電影要討論的內容。喜歡棒球也有和桐島近似天賦的菊池,明明是棒球社卻常撬掉練習和桐島及另外兩人廝混。他在三人裡經常是少言的躊躇迷芒的眼神,他是最不安於現狀又猶豫嘗試,個人分析有兩個原因:
一、害怕離開團體,一旦投入社團,他可能無法維持與三人小組的關係。
二、對於自己的夢想感到迷茫,喜歡棒球以後能幹嘛? 只要從不開始,就從未失敗。
高中生是一個甫成熟就要思考自己未來的階段。經營人際和實際考量未來進路成為此階段的課題。如果主流團體和本身的調性不符,個體通常需要壓抑部分自我來迎合,太過突出要麼被稱為leader要麼被嘲為怪咖、異類。在這套規則底下受益的人,理所當然地獲得好處和關注,形成獎勵機制反而被絆住。電影裡的小霞內心雖然不認同女生愛說八卦,對於涼也的電影其實頗有興趣,但聽八卦的時候只能沉默以對,校園裡也不能主動接觸涼也作出掉價的行為。
而桐島是這套虛假隱形的金字塔頂端,其他人因為他的光環盲目靠近,形成一個龐大的主流團,而這位眾星拱月的哥理所當然地成為所有人的理想。身為一個傳說中前途大好的人生勝利組,大概不甘被這套規則給困住。私猜測桐島便是因此而離開的。即使身處頂端,同樣逃不過牽制。桐島必須是光,因為這是兄弟、女友面子的來源,是整個小團體的基礎。
這套規則簡直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儘管在這套規則之下其他人仍有閃光處,如菊池和小霞都有不錯的能力,但卻不能輕易打破平衡,社交常只在內部流動,對於亞矢和涼也這種異端只能遠處觀望。而他們的內部同樣是脆弱的,但凡有一位的關係變動,幾人之間的高低平衡就得鬆一鬆。小霞和龜汰的地下情便是此一寫照。當龜汰問小霞何時公開戀情時,小霞礙於她的女生團體堅持不公開。雖然公開能夠提升她在女生團的地位,卻會讓四人小團體剩下一位單身朋友—實果落單,四個女生的內心又會掀起一場不小的波瀾。
只有人不盲目隨大流的時候才能獨自散發主體性。涼也和亞矢離開班級後,是各自的社團的部長,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受社員尊重。因此主流和邊緣其實是相對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不管是勝利組還是像笨蛋一樣追尋夢想,或猶豫、或茫然,都是這個階段的會經歷的。過去我會認為前二者才是好的,後兩者需要加油。但我現在卻認為這只是際遇不同,但高中階段卻冰冷地逼著我們一定要對未來作抉擇。電影中老師發下了未來進路單要求同學回家填寫,以應對之後的三方會談只是短暫幾幕。雖然日本還有充足的社團時間去鑽研自己喜歡的事物,但我仍覺得學校給學生生涯輔導這事通常弔詭且不確實。
首先,學校每天把學生關在教室裡讀死書,我們對未來的想像來自於網路、家人和身邊人的職業,對某些比較有名但陌生的職業存有刻板可能美好的想像。其次,未來就像三力角逐。所謂的三方會談就是三力角逐,讓老師和家長替你描摹未來的樣子。
第三,有人少年才子、有人厚積薄發,有人手拿雲霄飛車劇本,每個人的人生軌跡本可以不同,但出社會之前實在太習慣線性人生了,以至於常常內心預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七十兒孫滿堂……的人生路線。講求效率的世界連自己的人生也得規劃、有效利用起來。無效的事情,達咩! 浪費時間,達咩! 就算沒有其他外干因素,自己也得開始思考有前/錢途的事情了,越是這樣越踩在理想和現實兩條平行線之間。
不管事人際還是未來,有時候覺得高中和大學就像從過去舊有的幻想無縫跨入現實的迷思裡的階段,這是一個布滿迷思的世界,需要共識來支撐, 稍有清醒的苗頭會讓你痛苦,你我同在漩渦裡移動至死。
而本來就被排除在外的前田涼也便是不在其中的倖存者。面對老師推薦校園小情小愛的大眾主題電影,電影社的人堅持拍攝他們更中意的疆屍片。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質疑也好、唱衰也罷,像片尾涼也說的「戰鬥吧! 這才是我們的世界,因為我們不得不在這個世界活下去才行。」
青春就是為了看似沒有意義的事情有所講究
無關乎未來是否能夠成為大導演和女演員結婚,也無關乎奧斯卡金像獎,單純是……青春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