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多練¹」提案發想的一些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好,我是一個策展公司的動畫部門的小螺絲釘,Bleeki,是個入職兩年半的要菜不🥦🐥(。・ω・。)。因為近期的工作內容有不一樣的趨勢 : 從原本專注展場2D動畫製作,到開始慢慢轉為展覽創意發想,覺得有好多資訊突然進來,需要整理一下了!於是開啟了我的第一篇格子。


為什麼開始紀錄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想訓練自己的論述能力

對於規劃展覽,大概要推到久遠的大學畢製吧,或是高中時期的小展覽,作品理念這種東西常常自己在腦中呼嚕一頓覺得因果關係足夠就下筆。但在面對客戶需求時,一切發想的「因」,也就是「為什麼要為客戶這樣做」的思考比起自己的邏輯更為重要 (尤其是這幾次的操作我發現自己的論述非常受限於習慣性思考和經驗)。


例如有個案例 : 一位想改造現有展館的客戶,但客戶拿不定改造的方向,想請我們先發想幾個概念出來。基本需求只說了:

  • 想增加「聲音」相關的體驗,因為館內缺乏這樣的體驗。
  • 希望觀眾能在看完展後獲得一些知識,避免走馬看花。
  • 希望維持原展品陳列


於是我開始以「聽覺」做為發想的主軸,延伸了4、5種展品,包含主題、體驗流程、目標成效等等。呈上給老闆看過後,他認為每個展品都有發展性,但同時發現一個大問題 : 提案中沒有關於「回應需求」的描述。


咦,我的提案確實是依照上面三種需求去發展的?難道是搞錯重點了嗎?


重新審視自己的提案

原來在一切發想的大前提 : 「客戶需求」以及「回應需求」的著墨過少。客戶痛點不夠清晰、核心概念不夠結實,即便提案本身方向可行,仍然會有零碎、拼湊的感受。這個大前提想清楚有多重要呢? 大概是我重新潤過稿後,有2個提案直接重寫的程度!


落入填鴨式的答題

把回應顧客需求比喻成做考卷,有時會不小心落入一問一答的漩渦裡。同樣也發生在我的某些提案,需求是回了,但也只是回了,整體的故事線包裝及脈絡(時常是表現出價值的部分)便容易被忽略。例如在前期發想中,我便沒有想到客戶是「想增加感官體驗」還是「想增加聲音的展品」,這兩個需求將引導到截然不同的概念論述。


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

這2個重寫的提案倒不是形式改變,而是概念方向不同。 (也驚呼即便同個展品,不同的論述能夠形塑不同的樣貌,如果沒有重寫,甚至不會發現原本邏輯漏洞百出)


這裡就要推薦我蠻喜歡的策展人「梁子LiangZ」的文章 : 「為什麼要講概念?」三個策展時需了解的概念企劃重點!

當你明確地企劃策展概念之後,接下來的眾多鬼打牆才有辦法一一化解,你的團隊才能有所依循做出符合需求的設計。--梁子LiangZ

經過不斷的問自己,為什麼這個互動要這樣做、為什麼選這個尺寸當載體、為什麼音樂是這個風格、為什麼光這樣打不只是因為帥,而是...等等不斷的質問,慢慢的把提案的樣貌捏得更具體、更有說服力。除了精進完成度,也能把自己能夠給予的價值表現出來。


番外.獨道的說故事能力

雖說先求有再求好,提案緊扣客戶需求固然優先,其次才是比較「新意」的部分。新意總是設計人的愛、producer的苦。需要先提一提我個人在發想時的毛病(事後想想也許是任性?);總是想做出特別又酷炫的東西,而忽略執行難度,在做過一兩次提案後終於改(知)邪(難)歸(而)正(退)(?,慢慢步向對自己也對同事好的正道(?


總之將來會在這裡繼續探討提案的心法,有興趣的人也歡迎留言分享~~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大家好~我是蘆薈,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 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學鉤針,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概略說明。從這篇開始,我會陸續推出一系列詳細文章,帶大家一起進入鉤針的世界! 毛線挑選重點 鉤針挑選重點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壹.心法 剛踏進這個寫作的園地,相信這是大家都會捫心自問的問題吧?有些人文章寫得很好,可是字裡行間有種:"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感覺"?如果你<妳>真得寫得夠好,不會讓他人有這種錯覺。看得人沒有壓力,還可以學習到新東西,自然就會有更多人看了!! 貳.主題
Thumbnail
本書告訴你製作工作計畫書的重要性,並從目標設定、資料蒐集到落實的要點,教導你如何訂出一份好的工作計畫書。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將藉由「點子就要秀出來」這筆書,節選出創意的10個撇步。正在創作的你,看完後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Thumbnail
第一次發文 |・ω・`)(試探 這個【創作進度】的區塊,預計會是類似週記的東西。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在剛開始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我總是一股腦地想把自已想說的全部寫了出來。但文章分享出去後,會發現按讚的數量有限、完讀率很低,當我試著去比對商周熱門的文章後,發現有很多的差異點,其中一點就是商周文章許多都是職場情境對話起頭。查看網路上所提及的寫作技巧,才知道這樣的文章鋪陳,其實是為了增加文章的代入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壹.心法 剛踏進這個寫作的園地,相信這是大家都會捫心自問的問題吧?有些人文章寫得很好,可是字裡行間有種:"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感覺"?如果你<妳>真得寫得夠好,不會讓他人有這種錯覺。看得人沒有壓力,還可以學習到新東西,自然就會有更多人看了!! 貳.主題
Thumbnail
本書告訴你製作工作計畫書的重要性,並從目標設定、資料蒐集到落實的要點,教導你如何訂出一份好的工作計畫書。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將藉由「點子就要秀出來」這筆書,節選出創意的10個撇步。正在創作的你,看完後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Thumbnail
第一次發文 |・ω・`)(試探 這個【創作進度】的區塊,預計會是類似週記的東西。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在剛開始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我總是一股腦地想把自已想說的全部寫了出來。但文章分享出去後,會發現按讚的數量有限、完讀率很低,當我試著去比對商周熱門的文章後,發現有很多的差異點,其中一點就是商周文章許多都是職場情境對話起頭。查看網路上所提及的寫作技巧,才知道這樣的文章鋪陳,其實是為了增加文章的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