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ETF市場,**元大台灣50(0050)與富邦台50(006208)**堪稱是「台股ETF雙雄」,同樣追蹤台灣50指數,擁有相似的成分股結構,包括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等台灣大型權值股。這讓許多投資人產生疑問:「既然兩者投資內容幾乎一樣,那我該選哪一檔?」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被討論過無數次,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比較費用、規模、配息時間點的分析。但少有文章實際用不同「所得級距」來計算稅後淨收益差異,這反而是長期投資最應該在意的關鍵。
如果你是想要「長期持有、每年領配息、穩健累積資產」的投資人,而且希望避開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陷阱,這篇文章將幫你用稅務與總報酬的角度,一次看懂這兩檔ETF的實質差別。
0050 vs 006208 的關鍵差異在哪?

雖然兩檔ETF追蹤的是相同的台灣50指數,但在幾個關鍵面向上仍有差異:
首先,在費用率方面,0050 在 2025 年起大幅調降管理費,並採用累進費率機制,規模愈大、費用愈低,長期下來可有效壓低成本。而006208的費用率為固定值,略高於調降後的0050。
第二個重要差異是配息來源。0050的配息組成中,約有兩成來自「免稅的資本利得」,其餘為需課稅的股利;而006208的配息則幾乎全部來自股利,也就是全部都要課稅。這會直接影響你報稅時的金額與負擔。
最後是規模與成交量。0050的資產規模約為4500億元,為台灣ETF市場中最大,成交量與流動性也最活絡;006208則約為2000億元,規模雖然不小,但整體流動性還是略遜一籌。
長期績效誰比較好?其實差異不大
從2017年到2024年來看,006208在某些年份的表現略優,原因主要是當時費用率比0050低。但0050在2025年起費率下修後,兩者的報酬差距將進一步縮小,甚至未來可能反轉。
對長期投資人來說,兩者追蹤同樣的指數,績效本身並不是決定性因素。差個1%、2%,在長期定期定額的策略下並不會構成關鍵優勢。選擇時,應把焦點放在「稅務效率」與「實際到手金額」上。
不同所得級距下,誰能幫你多留現金?
很多人知道ETF配息要課稅,但不見得知道,0050的配息中有一部分是免稅的資本利得。這點在報稅時會出現明顯差異,特別是對中高所得族群來說更是關鍵。
舉例來說,假設每年從兩檔ETF各領2萬元配息,因未達補充保費門檻,不會被課健保費。然而在稅負上,0050大約只有1.6萬元會被認列為應稅所得(其餘為免稅資本利得),而006208則整筆2萬元都要納入課稅。
如果你的綜合所得稅是5%以下的級距,那這點差異影響不大,甚至006208還能多退一些稅。但當你的稅率來到12%、20%、甚至30%以上時,0050的稅後實得會明顯優於006208,有些情況下一年就能差上一千元以上,十年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