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熱愛與執著,究竟可以引領我們走向何處?
恩田陸是我從國中迷上的作家,一開始是《第六個小夜子》或《夜間遠足》這種帶有奇幻恐怖色彩的作品,我也習慣性地認為她每一部小說都走這個調調,直到在國二讀到了《巧克力波斯菊》。我記得很清楚,讀完的時候我在筆記本上寫下了:恩田陸真是個說故事天才。
這恰好也是講述兩個舞台劇天才的小說。
出身演藝世家的年輕女演員以及初出茅廬的大學戲劇社女孩,在各自的戲劇舞台上發光發熱,並在最後以演技頂峰相會。故事本身很單純,用上面一句話可以幾本概括,但恩田陸的技能就是在即便是這麼單純的故事線,她也能透過豐富的角色心境描繪和塑造把整個故事倒進閱讀者的心底。
上一次讀這本書是十年前,那時候我非常喜歡佐佐木飛鳥,就是明明毫無演藝經驗,卻在大學戲劇社展露頭角並被評價為天才的少女。我個人覺得全書最精彩的兩個部分,一是飛鳥參加的第一次甄選,被要求演出《敞開的窗戶》(The Open Window),第二就是和出身名門的東響子共演《慾望街車》的二次甄選會,她在裡面從一而終的冷靜,聰穎,敏銳地覺察導演在劇本中暗暗設置的考驗並立刻細膩的處裡,確實都讓她擔得起天才的名號。人類真的很喜歡描述天才的故事(至少我啦),而且飛鳥還是那種謙卑而努力的類型,即使是現在回來看依然會覺得哇怎麼會有人這樣啊,喜歡死了!但這次重讀我反而更關注另一個女主角東響子。可能是恩田陸一開始就給這人貼上「出身演藝世家的天才女演員」這樣的標籤,一開始就擁有很高的起點,書裡書外都會讓人覺得:嗯她表現好是應該的(不禁聯想之前和朋友討論過的頂大紅利迷思,合理懷疑出身早稻田的恩田陸肯定懂),在人前閃耀自信,但在看不到之處也會有焦慮和迷惘,會因為沒有獲得甄選會資格而陷入自我質疑與不甘心,像是裡面有一段:
不甘心。我竟然只能像這樣偷偷摸摸地調查,垂涎不已地看著自己得不到的角色。 響子對一切都感到憤怒。怯弱的自己、無法說想要的自己、故作清高的自己、得天獨厚而驕傲自負的自己。
總之就是很 real,我個人是很愛啦。
小時候喜歡這本書,但總說不上來為什麼,現在終於可以用一點後設認知分析一下自己(咦?):其中之一可能是很純粹的慕強心理(裡面的每個角色都超級厲害,非常可以滿足喜歡那種職場菁英劇情的人)。跨越了十年重新再看一次,除了依然為劇情和角色之間的張力所折服,那些迷惘、不甘心、密不可分的自信與自卑的心情,都變得更加具體而深刻,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的經歷過無數考試、競賽、工作面試的情境,或多或少體會過相似的心情。
第二是,書裡面的角色展現的那種,對喜愛事物的執拗與追求。我終於看懂了飛鳥說的:「我想去到和妳相同的世界,我想到那個讓所有人都驚嘆失聲的世界。」兩人同台飆戲時觸摸到的雛菊花,或許就是那樣的世界(誠摯推薦看原作的這段,精彩到哭,希望有一天有人把劇能拍出來)在人面對自己想要探詢的事物時,展現出的好奇,努力,以及遇上難能可貴的夥伴或對手,你們一起探究辯論時,就有那麼一秒的可能性,可以碰觸或進入那個境界。
書裡用了大量的這裡、那裡作為代稱,我覺得也滿妙的,因為那確實是常人難以企及的精神場域。我覺得甚至不用到達那裡,光是有一個讓人想要這麼追求的目標(無論是事業或興趣愛好),就已經足夠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