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投資、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常聽到「長期思維」的重要性。然而,真正做到長期思維,卻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困難。Morgan Housel 在《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中,深入剖析了長期思維的挑戰與誤區,並提出了如何在現實世界中運用這一概念的建議。這些洞見不僅適用於投資,更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找到更有效率的策略。
Housel 提到,長期思維並不是簡單地設定一個十年或二十年的目標,然後靜待成功降臨。事實上,長期的過程是由無數短期的挑戰與荒誕事件所組成的。他引用棒球運動員丹.奎森貝瑞(Dan Quisenberry)的一句話:「未來很像現在,只是時間更久。」這意味著,時間期限越長,我們經歷的困難與波動就越多。
舉例來說,即使你設定了一個十年的投資計畫,也無法避免期間內的經濟衰退、股市崩盤或偶發的迷因熱潮。長期思維的關鍵不在於逃避這些短期的荒誕,而是學會如何忍受並應對它們。Housel 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我要怎麼做才能忍受無窮無盡的荒誕怪象?」這一問題揭示了長期思維的本質:它不僅需要耐心,更需要彈性與適應力。
在實踐長期思維的過程中,Housel 指出了一個常見的陷阱:頑固常常會被誤認為是耐心。他提到,有些人在面對世界的變化時,選擇緊抓過去的信念不放,並將其合理化為「長期思維」。例如,當一個曾經正確的策略在當前環境中失效時,這些人可能會說:「我只是早了一步。」或者:「其他人都瘋了。」
這種行為看似堅持,實際上卻是缺乏彈性的表現。真正的長期思維,不僅需要耐心等待,也需要在必要時改變想法。Housel 提到,要分辨自己是耐心還是冥頑不靈,唯一的辦法是了解自己所處的產業中哪些事物永遠不會改變,並將其作為長期思維的基石。至於其他一切,則應該放入「需要不斷調整的桶子」中,隨時準備更新。
Housel 強調,長期思維與其說是關於時間,不如說是關於彈性。他引用Benjamin Graham(葛拉罕)的一句話:「保留安全邊際的目的,是讓預測變得沒有必要。」這句話點出了彈性的力量:當我們擁有足夠的彈性時,就不需要過於依賴精準的預測,因為我們已經為未知做好了準備。
這一點在投資中尤為重要。例如,當我們將投資期限設為彈性而非固定時,我們能更好地應對市場的波動與不可預測的事件。時間的複利效應雖然強大,但如果缺乏彈性,長期計畫很可能因短期的挑戰而失敗。
長期思維的另一個重要面向,是它如何影響我們吸收資訊的方式。Housel 提到,資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長久有用的資訊,另一種則是會過期的資訊。長久有用的資訊,例如「人們在遇到從未理解過的風險時會有什麼反應」,能幫助我們理解事物背後的運作原理。而會過期的資訊,例如「微軟在2005年第二季的獲利是多少」,則往往引起過多的關注,卻對長期的決策幫助有限。
Housel 提醒我們,會過期的資訊雖然容易吸引注意,但它的價值極為短暫。相反地,長久有用的資訊能與我們已有的知識產生複利效應,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世界。作為管理者,我認為這一點尤其重要。在處理團隊或企業問題時,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那些能帶來長期價值的洞見,而非被短期的數據與趨勢所牽引。
對於管理者而言,長期思維的應用不僅僅是設定遠大的目標,更在於如何設計出能夠承受短期波動的策略。例如,在制定績效指標時,我們應避免過度關注短期結果,而是將重點放在能夠帶來長期價值的行為上。同時,我們也需要與團隊成員溝通,確保他們理解這些策略的意圖,並能在面對短期挑戰時保持信心。
此外,Housel 提到,長期思維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個人的信念,還需要夥伴、同事甚至家人共同支持。這一點在管理中同樣適用。如果團隊成員無法認同長期的策略目標,那麼即使策略本身再正確,也難以真正落地。
Morgan Housel 在《一如既往》中,透過對長期思維的深入探討,揭示了耐心與彈性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長期思維並不僅僅是等待,而是學會如何在短期的荒誕與波動中保持穩定,並根據環境變化適時調整策略。對於管理者而言,這一概念提醒我們,不僅要有長遠的目光,更要有足夠的彈性來應對未知的挑戰。最終,長期思維的真正價值,在於它能幫助我們專注於那些真正重要且持久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