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集正式開始之前,關於海海受鐘形蟲侵擾一事,與汪討論出了一個完整的時間序(細體我)與脈絡(粗體汪);因為懶得去找之前散落的更新,就以此版為主喔!XD
現在已知,原蟲是在有機物很多或有機物很少時會攻擊魚隻。
2023/12/17 海海缸開始使用水妖精。
2024/06/04 初次發現海海被鐘形蟲感染(背鰭呆毛開小棉花)。而初次鐘形蟲攻擊時,其實魚缸水質沒有任何惡化的跡象,看起來也不像是有機物很多。
2024/07/01 改以純打氣石取代水妖精(為了更大的水流考量)。
2024/08/19 打氣石改為陶瓷製。但此時變成陶瓷打氣石時,不只水流變小,培菌面積也變小,所以可能因為這樣,有機物開始累積。
2024/09/12 發現缸壁泡泡堆積(累積到接近一個月要刷缸時會較多,大概0.5cm多一些的長條狀)。反倒是這時,有泡泡比較多,感覺有機物累積後,鐘形蟲才減少。因此較有可能是,一開始其實有機物過少,而現在有機物是適量,但時間久了卻有點分解困難的現象,所以就出現泡泡累積。
2024/09/30 開始不每日吸便便。
2024/10/09 海海呆毛尾部有較多黏液。這時的鐘形蟲或黏液其實也可能是有機物偏多的類型了,所以一開始六月的鐘形蟲跟此時的鐘形蟲,不一定是同一個原因。
2024/11/28 打氣石換回金剛砂製,水流明顯變大;同時在打氣石外套上入水口生化棉,加強過濾。而增強腐生菌的方式有兩個:一個是增加培菌,一個是加強水流。通常後者效果會比前者好,因為前者就算做得再好,只要缸內水流循環不完整,那也沒有效;但因為海海缸本身比較小,所以水流真的很不完整的可能性也會下降,因此一開始加水妖精時也沒怎樣。
更改後現況不錯,就把紫菜(我們對打氣石+生化棉的暱稱)留著也沒差,除非後續情況有變,再來考慮別的。
(01:23~8:20)
汪發現每次只要講到濾材跟過濾器,大家都會特別興奮,就連新手好像都會特別興奮。喵:因為是一個充滿未知的世界。但汪覺得這個問題蠻無聊的。XD 對汪來說過濾器是一個相對無聊的章節,因為它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物理,它沒有這麼生物,汪喜歡生物。喵:我物理爆爛的。因為數學不好的人通常物理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因為數學本身就是為了物體而發展的一部分,所以這兩個是一體兩面的。過濾器充滿了滿滿的物理。
汪可以了解為什麼大家對過濾器的章節會特別興奮,因為畢竟如果你爬文的話,你就會發現說,每個過濾器都有自己支持的大大、流派,然後大家都會說什麼過濾器應該要怎麼樣做才會是最好的,市面上的都很爛,你應該要怎麼改良它才會是最好的,甚至還會有人跟你說,他自己DIY的最棒,開始跟你說市面上的過濾器都在騙錢巴拉巴拉的。XD 你就會發現這些大大們之間說的重點,你就會覺得怎麼好像互相矛盾?就是A流派的大大說某個是垃圾,B流派大大說這個東西超好,A的才是垃圾,就在那邊吵架吵半天。因為你是新手你也看不懂到底誰講的才是真的,事實上,或許他們兩個講的都是真的喔。XD 這也不算是過濾器,汪覺得這算是水族界裡面一個比較容易讓人家誤會的點吧。台灣人從小到大被要求一定要選出正確選項的舉例。喵:真相只有一個!汪被討厭的舉例。XD 過濾器這個東西是汪在養魚的過程當中搜集起來最辛苦的,你在新手開始爬文尤其養的又是小缸時,你真的會很難去選擇說要使用怎樣的過濾器,反正每個人都說他的過濾器是最好的,其他人都是垃圾。
過濾器的章節因為過濾器的種類有超級無敵多種,而且每一種都有蠻多值得注意的眉眉角角的地方,所以塔魚決定把過濾器分成兩集,也就是下一集會繼續講過濾器。這集主要先講小缸的過濾器,所謂的小缸就是大概1.5尺以下。那因為小缸的話,原本缸子就已經很小了,如果你選擇太強的過濾器或是太大的馬達,其實對於魚缸來說,它的水溫就會變得超級無敵高;台灣已經是一個超熱的地方了,請大家手下留情,不要再把魚缸變得很高溫了。
當然有一些熱帶魚喜歡比較熱一點,有些熱帶魚需要比較涼一點,但大致上都在這個範圍之內。如果說像台灣三不五時可能沒開冷氣時,家裡溫度就已經33度了,那魚缸也31度,這時你再放一個超大的馬達下去,最後的結果就是欸變33度了,你的魚永遠都在33度上面。喵:溫泉魚喔?牠就會變一個超級可憐的狀況,而且缸子如果越小的話,它的溫度變化是會越大的,所以其實小缸的話,真的就是用小的過濾器就好了。相對地,因為你的過濾器就沒有辦法用到這麼大的馬力,但是其實也不需要,因為過濾器就像最前面的幾集有說到的,過濾器的功能其實就兩個,水流還有培菌,就這兩個而已。小缸裡面製造水流並不是這麼麻煩,因為缸子就小,隨隨便便一個超小的馬達或者一個打氣,它其實整缸的水流就已經是完整的了,所以相對地也不用到這麼強力的過濾。
因為像是上部跟圓桶,上部就是這麼大一座,其實也很少找到這麼小的滴流盒,就算找到了,你的馬達也很難強到把這個東西抽上去,如果真的強到可以把它抽到這麼高的地方,通常你的水就會過熱,所以上部在這方面並不是那麼適合;圓桶問題就是真的在於水流太大啦。一尺缸的圓桶串前置桶悲劇舉例。XD 汪真的很不建議這麼做,當然你這樣串圓桶的水流量就不會這麼強沒有錯,但是你的培菌面積太大了!就像前面幾集說的,拜託培菌面積不要這麼大,因為你養細菌就是會有相對應的薪資要支出;而且你的水缸又這麼小,你原本本身的水就已經這麼小,你細菌越多水老化得越快,你水質變化會越快,所以這不是一件好事。那圓桶的話桶就是這麼大,除非你真的裡面什麼都不裝,那你裡面什麼都不裝,接著就是水流會太大,為什麼要搞自己呢?而且圓桶還不便宜啊!所以小缸汪不是很建議使用圓桶。
應該沒有人做到一尺的底濾缸吧?汪跟喵都沒看過(1.5尺底濾也沒有)。汪只有看過45立方的底濾,但45立方其實蠻大的。喵通常看過這種做底濾的會是海水缸,淡水缸的話反而沒有;汪最小也沒看過上面水體量50公升以下的魚缸在做底濾,倒是背濾跟側濾蠻多的。背濾跟側濾汪跟喵都很討厭,但因為背濾跟側濾的概念跟底濾有點像,所以就放在下集再跟大家一起講,因為它其實構型是類似的。
(8:21~29:14)
內置過濾好像比較少人在用,但汪個人蠻喜歡內置過濾的。喵會用內置過濾嗎?之前為了造景有一缸有用過。是小缸的造景?算是大缸的。大多大?是一個圓形的,直徑大概60公分,因為是圓形的只能用內置過濾。因為圓形缸像雨淋管那些根本就沒地方可架,會超醜的,而且架個鴨嘴好像也很奇怪,真的只能用內置過濾,就是中間插一根,就直接造水流這樣。汪沒想過圓形缸,因為她很討厭圓形缸,她覺得圓形缸不論架什麼都很麻煩,而且清潔起來其實也很麻煩。
小缸可以分成兩個狀況,一個叫做有造景的小缸,一個叫做沒造景的小缸。有無造景的小缸其實在過濾器的選擇上,會有一點點的取向的不同。
首先要先講,今天講的所有過濾器的選擇的前提是,你家的魚缸密度是正常的情況之下!因為缸體越小,如果魚養越多的話,要撐起魚隻的整個系統細菌量本身是會比較高的;但是你缸子很小,就算你的硝化細菌有辦法承受,你確定你的魚有辦法承受嗎?因為這時你就是把魚放在一個細菌量超級無敵高的地方喔。喵:通常是承受不了。可以啦,你就會發現那條魚特別短命而已啊,或是牠非常容易身上出現紅點點啊,或是尾巴很容易破掉、很容易車輪蟲啊。喵:不要讓牠承受比較好吧!大部分都是這種情況。很多大大都會覺得說,所以你怎樣子養接著就是這條魚很容易得到什麼疾病,這時你一定要定期下藥,就是這麼一回事啊,因為他最基礎的系統就是已經不對啦。為什麼他系統會有問題?因為他確實把他魚缸內那些有毒物質、那些氨氮都歸零了沒有錯,也都很穩定喔;但是他沒想到有機物太多、他培養的細菌太多,他水質老化得太快導致於魚壓力太大。
牠們主要是在環境裡面細菌多時這些蟲才會變多,因為牠們就是吃細菌為生嘛,牠們就是數量多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開始作亂,這時牠們才會咬到魚的身上。像是車輪蟲、鐘形蟲,有些人會覺得這兩個蟲超級無敵難治療,就好像你只要一下藥,稍微不注意它又開始復發;其實有很多時候是因為你環境太髒,所以你環境內本身就是一個車輪蟲跟鐘形蟲的大本營,這種情況下當然你只要沒有用藥物壓制就會出事。但是最主要最主要你要處理這兩種蟲,最主要的重點是,你要減少你環境內的髒污累積,你要減少你整個環境裡的細菌量。
這時也會有人很可愛,他會說好,減少細菌量沒有問題,我就每天刷缸、每天洗。但是大家要思考一件事情,問題不是在於你現在魚缸內細菌量這麼多你去減少細菌,而是你要去找出你魚缸內細菌量這麼多的原因。因為細菌它很直接,有東西吃就會活著就會長很多,沒東西吃就會死掉。所以這時你要問的問題是,為什麼你魚缸內會有這麼多東西可以讓細菌吃?並且你是把它食物來源移除掉,這樣你才有辦法真正去減少細菌的量。
因為像前面幾集說的,細菌生長速度非常非常快,你現在很努力把99.9%的細菌清完之後,它大概三個小時以後又回去了。你很努力辛苦做這件事情,但是細菌二十分鐘就複製一代,所以說每過一小時它就會變原本的八倍,過了兩個小時它就變原本的六十四倍,這樣一直不斷地生長下去,所以其實你們會發現,你家的魚缸如果會爆菌膜,你今天辛辛苦苦終於把它整個大清過一次,把整個菌膜都刷乾淨了,隔天早上睡醒看起來像全新的(菌膜)一樣。
你要解決細菌問題的重點並不是你去把細菌解決掉就沒事了,你是沒有辦法抵抗細菌的,問題是你要讓你環境內的有機物是比較少的,這個才是有辦法讓你緩解魚缸內細菌的狀況,應該說才會讓你魚缸內的細菌不要爆得那麼嚴重。你要維持魚缸的穩定,在小缸內真的不建議大家養太多太多的魚。因為不論你的氨氮變多乾淨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的魚在水中就會接受到有機物太多,為什麼你的有機物會太多?因為你的魚會排泄啊、你要餵食啊,這些都是有機物的來源。用越小缸越不建議大家養這麼密,反而是你魚缸大一點,你想要多養一些魚,汪沒有辦法阻止你,但是至少魚的狀況不會變得太差。
魚缸可以分成有造景跟沒有造景的差別,那有造景跟沒造景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呢?有兩個地方:
第一個部分是,如果說你的魚缸是沒有造景的話,你可以想像的是你的細菌沒地方住,細菌出現一種名副其實的家徒四壁狀況,它四周就是只有玻璃、玻璃跟玻璃;但是其實細菌是非常討厭玻璃這個材質的,因為玻璃它很光滑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抓,所以其實細菌在玻璃上的粘附效果並不是這麼好。
如果大家在魚缸內有一些過濾器,或是有一些打氣的風管,你可以發現當你魚缸內細菌要長,一定是從那裡開始長起。它一定是從打氣的風管或是過濾器的管子開始長,或是長在圓桶那個管子中間,它其實很少會直接長到你的缸壁上。當你發現魚缸缸壁滑滑時,就代表你的細菌已經有點走投無路了,它不得不住在上面,那就是一個走投無路的狀況。這邊還有一件蠻有趣的事情,如果說你的缸子是小缸的話,你用塑膠缸養會比用玻璃缸養還要穩定喔,因為塑膠是細菌喜歡的材質,所以它反而在塑膠上可以穩固住著;而且通常塑膠上面會有一些你看不到的小刮痕,所以你就算把它完全清乾淨,其實也不是這麼乾淨,你的環境其實是可以維持一定穩定細菌叢的狀況,玻璃缸就不是這樣。
壓克力缸很漂亮但很貴,它有刮痕你真的心會很痛。其實如果你不在意一定要從側面看到魚的話,像是整理箱汪覺得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而且它本身就是白霧的,就算有刮痕心也不會痛。缺點就是你只能從上面跟你的魚互動,但優點是你的魚會有比較大的安全感,因為不會三不五時你想看牠就看牠,牠完全沒有任何的隱私。魚也是需要隱私的!小鮣魚、皇冠豹的躲躲小故事。有些飼主為此買了網路攝影機,結果他發現他的魚超討厭那台網路攝影機,自從買了那台圓形的網路攝影機,魚就開始夾尾。XD 你會發現用昆蟲箱的塑膠缸會比用十立方的小玻璃缸,其實魚的狀況會更好一點,其實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塑膠表面本身就是一個培菌空間。一般玻璃缸來說的話,其實細菌在裡面住得會非常可憐。
如果你需要在你的魚缸內擁有一個穩定的細菌叢的話,這時候要靠的當然就是過濾器。這時你要選用的過濾器,尤其是在裸缸裡面要的過濾器跟濾材絕對不是可拋式的,好不容易你的細菌終於長好了,你又把它丟掉這樣是不可接受的。在裸缸內會比較推薦的過濾器有兩個。底抽先不考慮,因為底抽本身的前提就不是裸缸,底抽一定要透過底部有一層沙子才有辦法做,那個就不叫做裸缸了,底抽是它自己本身的定義並不符合裸缸,所以它不會在裸缸的這一邊。
這兩個東西最本質上面培菌的東西就是生化棉類,比較好或比較一般的生化棉都有,價差就是來自於這邊。比較好的生化棉當然可以使用比較久、培菌的功能也比較好、培菌的速度也比較快;比較爛的生化棉,如果你養的魚並不是這麼多也無所謂,有比沒有好非常非常多。
在裸缸內需要的是給細菌有地方住,你也不會希望每次洗這個東西之後,你的細菌就會流失,所以選擇的就是像生化棉這種。你每次只要洗一洗、沖一沖把上面比較多的髒污抽掉之後,你上面的細菌也不會洗得很乾淨,你再放回去,其實你魚缸裡有這麼多食物,你的細菌就是可以長這麼多回去,你原本的棉上面有哪些細菌,它其實就大概是那些細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
你要怎麼選擇到底要用水妖精還是內置過濾?其實就是水流。喵對水妖精的印象怎麼樣?就水流很小啊。喵何時會選擇使用水妖精?育幼時,因為它的水流不會把小魚苗沖得亂七八糟的。它也不會把小魚苗吸死,你不會看到棉上面卡一大堆小魚苗;相對地,它所有的食物渣渣跟屎之類就會掉在地上,因為它水流就是超級無敵弱的。
水妖精跟內置過濾的選擇其實是取決於你家的魚有沒有辦法接受水流,如果牠們喜歡水流的話,內置過濾會是比較好的選項,因為內置過濾它才能夠達到整個魚缸內比較順的循環,但它如果要讓整個魚缸循環,相對它的水流就是大、它的吸力就是比較大,不過它也可以把屎吸到過濾器裡面;那水妖精就像喵說的一樣,因為它水流很小,但如果剛好你家的魚不太會游泳的話,那水流很小是一件好事啊,但是問題是地上堆積的那些東西因為水流很小根本收集不起來,最後你要依靠的是自己想辦法吸、抽一抽、自己洗,不然大便就是永遠在那邊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這兩種的選擇完全是取決於你家的魚游泳能力好不好。
就看魚有沒有辦法定點待在任何牠想要待的地方就好,或是牠是不是到某個地方就要很努力地擺動牠的身體、鰭,最後牠還是會被沖走,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不可接受。這邊再跟大家說一個重點,很多人會說XX種魚就是喜歡靜水流的地方、XX魚就是不喜歡水流,沒有魚是不喜歡水流的!牠們只是不喜歡太大的水流或喜歡很大的水流的差別。大家知道什麼叫做喜歡大水流的魚嗎?喜歡大水流的魚,那個大水流是像河川上游的急流、瀑布的那種感覺,那個叫做大水流;那一般的水流就是溪流平緩地流過去,那就是一般魚可以接受的水流。
就算是鬥魚好了,大家其實可以試試看,如果你在鬥魚缸內裝一個外掛或水妖精,把它的水開大一點,你就會發現鬥魚在那邊逆著水流、很努力力爭上游的感覺,就會跑去那邊玩一玩,咻~然後就被沖掉。被沖走以後放鬆,然後很開心過一陣子又過去,再逆著水流一直衝一直衝,然後再被沖走。喵:大家知道魚為什麼是紡錘形的嗎?因為紡錘形就是比較能夠抵抗水流、可以在水中自由游泳的一個形狀,它是一個最不耗能的形狀。
雖然說像鬥魚跟孔雀魚這種被改良到鰭已經很大,或者像是長鰭的龍鯉,牠們被改造的鰭比較大,所以牠們對於水流的抗性沒有這麼強,但是牠們的本質、野生本能還是會喜歡水流的。就算牠們真的因為鰭比較大,對於水流的沖刷能力、抵抗力沒有這麼強,牠們也確實比較不喜歡傳統上面一般的水流,但不代表說不用水流!不喜歡水流的意思是不喜歡很強的水流,或不喜歡像一般魚這麼中等的水流,但牠們還是需要水流的。討厭天氣好熱之舉例。這句話本質沒有錯,但為什麼大家要這麼極端呢?牠不喜歡強水流,好,那我就不給牠水流!
大家如果有摸過魚,就知道魚體表其實是黏黏、滑滑的,牠們其實身體表面也會產生很多很多的黏液,那些黏液也需要透過水流的沖刷去帶掉一些老化的黏液,牠們身體也會比較健康。為什麼魚的體表不會被病源感染,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病源沾在魚身上,魚身上有黏液,它還沒到體表之前黏液就把它排掉了,它永遠沒有辦法接觸到魚的體表。如果你在一個水流比較靜止的地方,其實它黏液就可能變得比較厚,那細菌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去鑽入牠的體表裡面,所以牠其實感染的狀況也會變得比較嚴重。
大家有觀察過魚是怎樣呼吸的嗎?魚不是像人類一樣,魚沒有肺,雖然說有肺魚這種生物沒有錯,但大部分的魚是沒有肺的。那魚是怎麼呼吸呢?可以看到魚呼吸時,嘴巴會在那邊ㄇㄇㄇ,然後鰓蓋會在那邊ㄎㄎㄎ。因為魚呼吸其實就是把水吞到嘴巴裡面以後,然後鰓用力地一擠,把水從鰓蓋旁邊的裂縫排出。如果說有一個水流的話,對魚來說就很開心啊,嘴巴張開水流會自己流過,牠就不用花這麼多力氣去擺動牠的鰓,牠就可以獲得水流。像是鯊魚就是用這種方式獲得水流,鯊魚呼吸的能力超弱的,牠們的鰓是比較古老的鰓,不像一般的魚有那麼大的鰓蓋可以在那邊開開關關的,所以雖然鯊魚看起來好像很兇猛,但鯊魚游泳時嘴巴都是開開的,超可愛的。XD 牠嘴巴一定要阿阿阿,牠只要不開水就會喔我又不能呼吸了,我要死掉了,所以對鯊魚來說其實水流是很重要的。汪認為這是為什麼大白鯊很難養的一個原因,因為對大白鯊來說,牠們必須要在一個很大的空間裡面衝刺到一個速度之後,牠們才有辦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因為牠們身體很大,牠們需要很多氧氣;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不是所有。
大部分的魚就牠們的動物福利而言,拜託大家給牠們一個水流,而且可以的話就是給牠們一個水流的選擇。可能會某個地方水流是比較強的、某個地方水流是比較弱的,讓牠們可以自己去選擇我現在到底要不要運動。跑步機舉例。XD 魚在魚缸內也是這樣的概念,你給牠一個水流,牠們至少可以運動,有運動的魚會比較健康喔,而且牠們也會長得比較大,就跟人類小孩是一樣的。牠們需要放電,而且放電之後牠們會長得比較高壯,而且牠們對食物的利用率其實也會上升。魚的生長跟健身有87分像,而且魚的生長比較像健身增肌期的狀況,因為牠們其實身上就是充滿了肌肉。有時會看到有些魚很像健美先生,超粗壯的一隻在那邊衝來衝去、游來游去,其他人可能衝到一半就會被水流沖走,牠可以衝到底再繞一圈回來,每一隻魚的運動能力也會有一點點落差。
請大家不要吝於在魚缸內製造水流,你只要確定這條魚是有辦法接受這個水流的話,有水流絕對會比沒水流好;而且水流其實有利於的並不是只有魚而已,它其實對於細菌也是好的。因為塔魚所說的好的細菌其實全部都需要呼吸,細菌其實不可能像魚一樣自己選擇,那邊氧氣好多喔我就跑去那邊,細菌腳很短,細菌很小顆小到你看不到,所以你要讓細菌移動這麼長的範圍,對它們來說是有點辛苦。它們有點像是植物一樣站在那邊等水流來、等氧氣來,雖然它們的移動性比植物高一點點,但還是沒有那麼強,因為它們很小隻、腳很短。對於細菌來說它就站在那邊,如果你魚缸內大部分地方有水流、氧氣量都很充足,其實你魚缸大部分的地方都會是比較好的細菌。
當水流帶來氧氣時,剛才說有機物很多的話魚缸內的細菌就會很多,但是如果你有帶來氧氣的話,你的細菌就能比較好地去分解這些髒東西,這樣你魚缸內就不用這麼多細菌也可以分解掉這麼多髒東西,它可以大幅提升細菌的工作能力。魚缸裡面有水流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包括是小鬥魚缸。有些人會想說,可是我就找不到這麼小的過濾器該怎麼辦?之前塔魚有做過一個在小缸裡面用的非常迷你的過濾器,其實它很簡單,它就是打氣機打氣石外面套一個外掛最下面圓柱狀的生化棉,其實這樣就夠了,這樣就是一個還不錯的過濾。因為生化棉可以幫你收集魚缸內漂起來的渣渣,它其實功能是這樣而已,那你魚缸的水流就是靠那個小小的打氣下去做維持,這樣子就可以囉,這樣都會比你什麼東西都沒有,都還要好非常非常多!
(29:15~37:09)
有一些現在很浮誇的水妖精會在兩管棉下面跟你說,我下面還有一塊可以放石頭濾材超棒的;或者是有一些是直接一整個塑膠殼,裡面一層一層一層的濾材,然後最下面也是陶瓷環的那一種;還有一些會把它叫成像吸便器,就說可以把大便全部集中在那邊。就塔魚的觀點來說,會建議大家就買單純是棉的水妖精就好了,不要再去買那些有在裝石頭濾材的水妖精。
為什麼呢?就像剛才說的,細菌喜歡氧氣,氧氣哪裡來?氧氣是水流帶來的。水跟電都是超級無敵懶的物質,阻力越大的地方它們越不想走,它們一定是走阻力越小的地方會走得越大量,跟人是一模一樣的。錢多事少離家近舉例。XD 水一定是走阻力最小的地方通過,阻力大的地方其實就幾乎沒有什麼水流。大家用水管時,如果把水管握很緊水流就會變很小,雖然它可以噴得比較遠沒有錯,但是它會變很小,有時慘一點就會爆管;但是如果你把水流放很大的話,它水流會變很慢,但水流總體量會是比較多的。水不喜歡阻力很大的地方,它最喜歡阻力小的地方,可是石頭濾材最大的缺點是石頭跟石頭之間的堆疊會造成很大的阻力。你要讓水突破石頭跟石頭之間,跟你要讓水流過生化棉,那絕對是不一樣的阻力。
你要用水妖精就是因為它水流很小,水流很小就代表說它本身水的壓力就是比較小的,這時你又想放阻力這麼大的東西,對它來說壓力超級無敵大,如果旁邊你有地方沒有堆好,它一定是從邊邊角角走過去的,它幹嘛沒事去走你中間石頭堆很多的地方?當然你要放是可以放,你就放少少的一層就好了,不要讓它阻力那麼大,想要放一兩顆OK;但如果你像是他們的宣傳照上面一樣都放得滿滿的,那就會出事喔,通常那邊就會變成卡超多髒東西、那邊細菌也不是這麼健康的狀況。你就會發現,奇怪我魚缸裡面都已經清超乾淨了,為什麼還是有車輪蟲、還是有那些莫名其妙的東西?有可能其實你的過濾器,才是真的導致你魚缸髒兮兮的主要原因。
過濾器就是一個細菌集中地,當你沒有讓細菌集中地的環境是夠好的情況下,那邊就會變成龍蛇雜處的地方,各種壞人都會從那邊滋生起;但是因為裡面還有你的硝化細菌、你的好人,你就會捨不得清,你就會很擔心一清下去之後,你的魚會不會就因為這樣氨氮中毒死掉,你就會陷入一個該怎麼辦的狀況。
建議各位如果一開始就決定這樣設缸的話,你內置過濾裡面真的就只要有生化棉就好了。你可以放一塊小塊的白棉去阻擋比較大一點的髒污,但是不要放滿它,因為最重要的是你要維持它裡面的水流是通順的。第二個你要選擇水妖精的話,你要選擇那種只有棉的水妖精就好了,那如果你真的要用那種有放石頭濾材的,那千萬不要放太多。塑膠殼那種汪完全不建議,那個設計上來說根本只有最外圍有可能會有水流,它中間根本是個死水區,它設計上完全不可能讓水流會從中間通過。有用過那個的朋友應該會發現,它每次髒都是髒最外面,中間根本是乾淨的。當你發現過濾器髒得並不均勻時,你就知道裡面水流一定是不均勻的。不然你的過濾器至少要是依序地髒,就是最前面最髒、最後面最不髒,這也可以接受;但如果你發現過濾器是外面很髒、裡面不髒,那就代表說它絕對有問題,請大家去修改它。這是第一個,因為你現在是在裸缸,你的裸缸裡面現在沒有地方培菌,所以你就只好放培菌能力比較強的過濾器,就是這兩個東西。
你加硝化細菌是要叫它去哪裡住?大部分的市售硝化細菌,如果是正常的商品,它裡面的細菌量都會蠻高的。但是你現在裸缸裡面的細菌已經沒有什麼地方可以住了,那你還加了大量的居民下去是希望它們怎麼樣?只有打架而已啊,你怎麼知道誰會打贏?如果不小心是裡面的壞菌打贏不就更慘了。當你沒有相對應的房間可以分給細菌時,請不要另外加更多的細菌;但是如果你有足夠的房間可以分給細菌的話,你要加硝化細菌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所有的細菌幾乎都是要在有地方可以住時它們才能開始工作。細菌其實是蠻有趣的東西,汪非常非常喜歡細菌。細菌在流浪跟有家可以住時會表現出完全不一樣的性質。像是大部分會感染魚的致病菌,它們一定要是有家可以住之後才有辦法感染魚,很少可以漂蕩在水中就可以感染魚的。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說,哪有我的魚明明就是透過水中傳染的。因為它們在水中漂蕩是呈現一層薄膜,有點像航空母艦那樣大家一起開著一塊很大塊的生物膜在水中漂來漂去。
不論是水妖精或內置過濾在清潔時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內置過濾辦不到,因為你一定要停馬達才能把它拿出水裡,所以內置過濾最大的問題是在於停馬達的瞬間,裡面的髒東西會嘩地淹出來,這件事情有點討厭;如果水妖精在拿出水面之前也直接停打氣的話,也會發生一模一樣的事情,你會發現裡面的髒東西你晃了一下會嘩地散到水裡面,你很緊張,然後魚在旁邊吃得很開心,隔天就腸胃炎這樣子。XD 這種情況蠻常見的,這是汪不太喜歡這兩個過濾器的主要原因。喵也很不喜歡這兩個過濾器,因為她是造景師。造景裡面多了超級無敵大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有礙觀瞻。喵:占位置啊!第一個原本缸子就很小了占這麼大的過濾器,然後你還想要放造景,就會變成一個滿跟滿跟非常滿,魚就沒什麼地方可以游。
牠們可能會躲在水妖精的中間、下面,有一些比較白目的魚會直接躺在水妖精的上面。如果你的水妖精沒有定期清潔的話,牠們可能因為這樣就被感染,因為太髒了,牠就待在髒髒的東西上。如果各位看到你家的魚開始這種塞在水妖精中間,不要先想說哇好可愛喔牠有這種動作,麻煩你幫牠做一個造景好嗎?就算只是PVC管也好。隨便多一點造景,這代表說牠很無助,牠想要找地方可以把自己藏起來。求求你們,多點造景,隨隨便便的造景都好,不用到這麼高級,但給牠們一點地方可以躲,不要單純想說哇好可愛喔。想一下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好嗎?
(37:10~53:12)
剛有說造景最重要的點是有培菌空間(口誤為沒培菌),造景還有第二個重要的點是,只要有造景存在,魚缸內的水流絕對是不完整的,就是魚缸內的水流是非常容易被阻擋住、循環不完全的。在有造景的缸子又希望製造水流的話,一定要使用比較強的馬力,就沒有辦法使用水妖精這種。如果是以水妖精為主的小缸,會很不喜歡飼主去造很複雜的景,真的是簡單的PVC管或丟一個小榕下去就這樣結束,沒有再更多的東西。因為如果你用這麼小的水流量又去造景的話,這時你就會發現,造景下面會很容易積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而且你的水流會變得更加地不完整,會有一些地方比較接近於死水。
很多人會自顧自地認為說,一整缸的水它的水就會是類似的,包括溫度會是類似的、它的乾淨程度會類似。溪流冷熱處體驗之舉例。水的均勻度沒有大家想像中這麼高,尤其過濾裝的水流又不夠完善的話,它真的有很多地方會發現水流是沒有辦法循環的。你要怎麼去看出這個位置?你只要看魚缸內哪邊的髒污堆積得特別多,就代表說那邊的水流是特別不夠。但是汪每次發現自己這樣講,就會有一派飼主超級無敵糾結,那這樣我一定要把魚缸內百分之百的地方都有水流耶!喵:他一尺缸還要加造浪嗎?XD
他們沒有加到造浪,但是他們因為這樣加了很多的打氣,因為他們覺得魚缸內不能夠有任何一個地方是沒有水流的。大家記得,所有東西都是過猶不及就好,魚缸內不用那麼常吸大便,水流也是,只要大部分的地方是ok的就好,只有少數的地方水流不好沒有關係,那真的沒有關係。只要手動在換水時順手吸掉就好,只要確定水流不好處不會在短時間內就幫你累積一層厚厚的髒污就好,偶爾有一點點髒東西累積是ok的。尤其是造景缸底砂裡面、石頭或木頭跟地板的接縫一定會藏髒污,那些不要這麼在意,造景真的就是一個治療強迫症的非常好的東西,當你有造景時會發現不論怎麼清都清不乾淨,尤其是有沉木時會發現怎麼清木屑都會一直掉,超討人厭的。XD
請大家多多手下留情,不要這麼急著想把魚缸內百分百水流都弄得那麼完整,只要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水流都完整就ok了。剛才說的水流不完整的是大概整缸只有過濾器的正前方有水流,像是那種很弱的水妖精就很常這樣。很弱的水妖精會發現它水出來以後就被吸回去了,永遠就只有它正前面那塊有點小小的水流,你會發現把水妖精的頭往上拉,它那個水像滴尿一樣一滴一滴滴下來,你們真的覺得這樣可以的嗎?你至少要看到水妖精裡面是有一點水流,是有水的速度衝出來才是正常的。「可是牠不喜歡水流啊。」不要再讓汪聽到這句話了。XDDDDD
有造景的魚缸最主要要注意的並不是培菌面積,因為造景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培菌面積了。培菌面積意思就是充滿細菌的地方,所以當然會希望造景是有比較不錯的水流經過,才有辦法去支撐起這麼多的細菌,畢竟它就是一個培菌空間,包括過濾器裡面也是一樣的。在造景缸內使用過濾器並不需要去在意它的培菌空間有多少,你要在意的是它的水流好不好,這時可以使用的有兩個:一個是外掛,另一個大家會猜是底抽但不是,喵:底抽千萬不要。 另一個是內置過濾,其實內置過濾在這邊也是可以使用的。
其實汪自己蠻喜歡內置過濾,但不知道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根本都不會提到。大家黑化的是外掛,大家都會說外掛很爛、培菌空間很小,所以外掛是個垃圾。喵:最黑的就是外掛。 內置是已經不在討論的範圍內了,很多新手是連內置過濾是什麼都沒有聽過,它基本上已經不會在討論名單之內的東西;但汪覺得內置過濾蠻好用的,只是它的缺點就像剛才說的它很髒,它拿起來時會有一些髒東西淹出來,它會在魚缸內占一個角落。如果你的魚缸不適合放外掛的話,其實內置是一個很棒的東西啊,而且內置過濾其實養烏龜也很好用。養捲捲之分享。所有過濾器其實都是好的,只是你會不會用的問題而已,那最重要的是不能讓過濾器是塞住的。
當你使用造景缸時,內置過濾如果是有雨淋管的配備的話,你用雨淋管其實整體水流的分散效果會是比較好的,你會比較好調整。其實蠻多內置過濾就是一個邊邊角角,你就放在邊邊角角然後雨淋管伸出去直接沖水,那水面很多人會想雨淋管直接往下沖,汪會比較建議雨淋管往前面沖,就是沿著水平面往前沖出去,因為這樣魚缸的水流才會是完整的,它才有辦法把水流從水流的表面帶到對向,撞到牆壁之後再往下然後再回來,這會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如果往下沖的話,有可能它只要沖力不夠,就有可能你魚缸離過濾器最遠的那個地方是沒有水流的,這樣的狀況反而是比較不好的。
有些人可能會發現可能馬達太大、水流太強,這時有兩個方式可以做。把雨淋管往上,讓它水流是有點往上噴的,它會先噴到空氣中有個小弧度再落到水中,這樣沖力比較不會這麼大;另外一個方式是,讓雨淋管直接往牆壁沖,它就是沖到牆壁以後再往回彈,這也是一個減少水流沖擊的方式。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試試看,但其實有搭配雨淋管的內置過濾汪覺得不錯用,只是你要有心理準備,你每次洗馬達時都會髒一段時間,不過如果你是同時換水的話差異就沒有這麼大;但如果不是同時換水的話,可能要等到馬達再裝回去它又把那些髒東西再吸回去才會再變好,這是汪討厭它的原因。
而且外掛還有一個好處是不會讓魚直接接觸到過濾棉,不會像是水妖精那樣,不會因為棉太髒導致魚一起生病,這是它另外的好處。不過外掛最大最大最大的缺點也就是被大大們所唾棄的點就是,它的培菌空間是真的非常非常小,這個無話可說;而且因為外掛設計的關係,看起來它好像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容量可以放很多東西,但坦白說那個區域的水流都很差。
大家如果有仔細觀察每一個外掛的設計,它其實從入水管抽進來之後的水,它為什麼沒事要跑到下面去?它一定是平的出來就好了啊,旁邊就有一個那麼大的出水口,為什麼沒事還要先繞到下面去還要再上來。水是一個超級無敵懶惰的東西,它一定盡量走最短的路徑,所以其實絕大多數的外掛髒都只是髒上半部而已,下半部其實是幾乎沒有水流的。如果大家想要把陶瓷環、過濾棉放在外掛最下面,說實話累積髒污、養出壞菌的機率會比你養出好菌的機率還要高非常非常多。因為這樣子,外掛裡面會建議大家放真的就是白棉跟生化棉,不要再放其他東西了,因為放其他東西對它們來說阻力都太大了。
羊毛絨是一個攔截效果非常好的濾材沒有錯,但是攔截效果好是什麼意思?攔截效果好就是阻力大,而且很容易塞。如果要放羊毛絨不是不行,但一定要記得定期清潔,而且當你發現羊毛絨構形開始崩壞時就一定要更換。你要注意清洗羊毛絨時是不是會出現只有外面很髒、裡面其實是乾淨的情況,如果是這種情況就代表你羊毛絨放太多、阻力太大,它其實水流主要只是從外面流過而已,你就要再減少羊毛絨的用量,但沒有不能用,只是用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當然有時也會想說要用外掛,但剛好這一缸本身有機物比較多,如果只用外掛就算有造景魚缸也是霧的,這時會怎麼做?汪會用一小袋的石頭濾材,並請把它綁在外掛的出水口,因為外掛的出水口就是水流最強的地方,是水流最強的地方所以那邊放石頭濾材沒有問題,但是它就會有點醜。喵:我只想說,都弄造景了,幹嘛還綁一袋包子在那邊呢?XD 沒辦法,真的沒有辦法,有些人的住家本身就會散發出比較多的有機物質,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其實真的沒有辦法去解決它水霧的問題喔,真的有時不得不會是這種情況,不得不時就真的只能這樣子。喵:不得不再這樣做啦吼!如果說你家裡是乾淨的,你的水也是乾淨的,你養的魚量也沒有很多的話,坦白說大部分的魚缸並不會水霧;但如果你真的不小心就是會水霧的話,這是一個你或許可以考慮看看的方式,如果你真的很想要很想要加一些石頭濾材的話,拜託就是加在出水口的地方,讓它水流一定可以通過的地方,這會是一個比較好的狀況。
剛才一直在強調現在有造景,希望整缸水流是比較大的,外掛就是從出水口沖出去之後再被下面的入水口給吸進來,所以會建議外掛可以的話是放在短邊,就是放在魚缸的短邊而不是放在魚缸的長邊。
因為如果放在長邊的話,它其實出水一下就撞到對面的玻璃馬上就回來了,就會變成只有外掛的正前方那塊是有水流循環的,沒有被它對到的那塊是完全沒有水流的喔。但是如果是把外掛放在短邊的話,因為外掛其實都蠻長的,它跟短邊的長度不會差異到太多,所以基本上外掛前面的那一塊都是水流區;只要外掛選擇大一點,可以確定水流可以打到對面的牆壁再反彈回來的話,其實整缸的水流就不會太糟。
但是這邊有一個重點,水位的高度會影響外掛的水可以送到多遠。如果水位高度是跟出水口高度差不多或更高一點的話,那外掛的水就可以沿著水面傳遞到很遠的地方;那如果水位是放得比較低,外掛的出水口其實是高於水面的話,就會變成它有點像瀑布一樣就直接往下沖了,所以它其實水流可以帶到的方向就是往下沖的方向之內而已,它沒有辦法沖到那麼遠。如果你想要追求比較好的水流的話,其實讓水的高度跟外掛差不多高是比較好的,而且甚至再高一點會是比較好的狀況,因為水會蒸散;如果發現外掛有點太強了,你想把水位放低一點減少水流緩衝力也是ok的。雖然大部分外掛都說可以調水流,但汪覺得大部分外掛調水流的能力其實都蠻差的,沒有到很好,不是很想要去依賴這件事情。XD
不小心選到太大的外掛就是想辦法把水流分散出去,像可以在出水口的地方掛一塊白棉,這樣水就會沿著白棉往下,其實就不會這麼強烈往前沖。說實話大部分人選到的外掛應該都是比較小的,因為外掛就汪的標準來說,外掛使用的馬力速會比大家想像得高蠻多的。如果以一尺缸來說,一尺缸外掛有時會用到300,200到300之間。因為汪發現如果外掛沒這麼強的話,其實很難會有整缸完整的循環;如果1.5尺的話甚至會用到500公升每個小時。會有人說這樣那些很擔心水流的魚有辦法支撐嗎?汪連孔雀魚的幼魚都可以這樣養、鬥魚也是這樣養。XD 當然會有些人沒有辦法支撐,不過如果你的魚是健康、活潑的,其實這樣的水流再加上又有造景的情況之下,其實不應該對牠們造成任何的問題;但也是要注意一下,如果你家的魚並不是那麼活潑的話,就有可能會有事情出現,這一切完全就是要以魚可不可以接受為基準。
大家還要注意一件事情,外掛要記得定期清洗。外掛的馬達會建議一到兩個月就要拔起來清洗一次,喵:馬達的軸心 因為如果你不拔起來的話可能會發現馬達的水流量會越來越小越來越小。有時會發現為什麼最近魚缸好像比較髒,或魚缸比較容易菌濁,其實有時只是因為馬達馬力變弱的關係。各式各樣有用到馬達的過濾器,都會建議大家軸心是要定期清洗的。水妖精也是,如果你發現出水量變少的話就要去檢查打氣機是不是有問題,或去檢查是不是過濾太久沒有洗導致於上面塞好塞滿阻力變太大。大家一定要特別注意過濾器水流量的狀況!
(53:13~01:03:53)
坦白說是一個還蠻過時的東西。簡單講一下底抽的概念,它是使用沙塵下去作為過濾,因為它下面有一個吸力,髒東西會由上往下被吸住,接著水就會因為透過沙子的關係變得比較乾淨再回歸到魚缸內,其實就是底抽系統。因為沙子本身也是一個可以培菌的環境,所以上面也可以培養硝化細菌那一些的,再加上水流不斷通過沙子,所以也不太需要擔心可能會有厭氧區什麼問題,它大部分都是水流滿滿的地方。
這樣聽起來不就是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嗎?只要缸子面積越大,底砂面積越大或越厚,過濾器就等於是底砂,這樣過濾不就更加強健,而且可以有非常大的培菌面積。事實上沒有錯,底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阿喵那年代非常多大大推薦。XD 現在也有蠻多比較老的水族館是以這一套系統作為主要的過濾。喵:什麼叫比較老的水族館?比較傳統!但問題來了,為什麼會說底抽是一個過時的過濾器呢?
水流喜歡走的就是最簡單的路徑,它只要阻力大一點的地方就不會走,而底抽系統就是把髒污全部吸到沙上面,當沙跟沙之間的縫隙被髒污填滿之後,它的阻力就會上升,當它阻力上升之後,水就不願意走那個地方了,它會走其他還沒被塞滿的地方。這種情況之下,反而那些有很多髒污的地方的水流是變比較差的,甚至是會完全沒有水流。如果底抽系統抽水的馬力不夠大,它沒有辦法突破這些限制的話,你會發現魚也是超級容易生病的。因為它就是自己本身在沙塵內製造出很多沒有水流通過,而且那邊又很髒的一個地方,那邊很容易髒污納垢。如果沒有定期抽底、定期清洗底砂的話,其實魚就會很容易出問題,甚至有時牠不一定會有感染的狀況,但你就會發現魚怎麼樣都養不胖,或是魚會特別消瘦,或牠很容易暴斃,或是顏色出不來這種小毛病,但是會發生這種事情。
第二個原因是,底抽系統大部分抽水的馬達或打氣都是在某個角落而已,你怎麼會覺得在左下角抽水,右上角那邊水流會很大呢?它那邊基本上是死水區,它會呈現一種扇形的狀況,距離馬達越近的地方抽力是越強的,距離越遠的地方其實犀利是越弱的。它會有一定的水流上的差距,它不是這麼平均。你以為整個沙塵都是你非常完美的過濾器,但沒有,其實最遠端的沙塵可能就是一個死水區。這也是另外一個底抽不好的地方。
還有一個,就算你真的用了一些方式讓整個裡面吸力變得超級無敵完整,但是有一些很細很細很細的髒污,其實會落到底抽的最底部,而且會在那邊累積非常多。那是一些細菌沒有辦法分解的有機物,那邊就是一個滿滿、密密麻麻很缺氧的地方,所以那邊其實會培養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而且那些東西是底抽系統所沒有辦法清理的。除非有辦法在下面開另外一個孔可以讓你去清潔底抽下面的髒東西、讓你可以排污,不然的話,底抽系統就是半年到一年要拿起來整個翻缸,整個把上面的沙子抽掉,把那個板子拔起來,把下面全部清乾淨,你才能夠再繼續使用。喵:惡夢!舉例比較傳統的缸子實況。XD 這是底抽系統最大的一個不好的地方。
但是底抽系統當然有它好用的地方,像是剛才說的水族店或育幼缸,其實它都會是一個很好的狀況。因為在育幼缸來說的話,底抽系統的培菌面積其實要比水妖精來得大,而且它的穩定度也會比水妖精來得高,如果它還沒有塞住,如果它下面還沒有堆這麼多髒東西的話。而且因為是育幼,大部分的魚的育幼大概兩三個月就結束了,很難會維持到半年以上,所以當然是在底抽系統最黃金的時期就把它用完,用得超開心。育幼長大換缸了,再把整個系統清掉重來一次,這會是一個非常棒的狀況,這對於育幼來說真的很方便。
水族館為什麼很方便?因為水族店就是進魚,進魚之後當然希望趕快賣掉,賣完之後它理論上應該要整缸消毒完才能夠再進下一個,所以這時當然每一缸也很難養超過半年以上;只要每次進一批新魚之前就把它清乾淨,這樣的話底抽的問題也不會遇到。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傳統的水族館就直接忘記這件事情,它那一缸就會不斷地反覆使用,下面連從缸子的側面都可以看到有一層污泥慢慢地起來,他還會跟你說這就是他魚缸的精華,這就是為什麼他的魚可以這麼穩的原因。XD 你就是喔是喔,然後買回去以後通常都會出事。XD 汪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覺得過濾器很髒但能夠把魚養得很好,然後說那是精華?垃圾與滷味之舉例。XD 為什麼你們會覺得一個東西很髒,不去清它是件好的事情?不洗澡之舉例。
正常的過濾器一定要定期地清洗,包括底抽也是。底抽最麻煩的地方就是一定要定期地抽砂,因為不抽砂的話,它中間的那些東西就會被卡住,那整體的水流狀況會變得比較不好。那如果是一個比較好的底抽系統,你要稍微去設計一下讓它每個地方的吸力是差不多的,而不是直接在一個地方插一個管子就說這是我的底抽系統,因為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如果事情這麼簡單的話,過濾器就不會這麼複雜了。
底抽系統最討厭的是當你一開始決定架設底抽系統,你未來想要移除它也是一個超痛苦的概念,因為你必須要整個抽掉,不像其他任何過濾器只要換掉、移掉直接就可以換。而且底抽系統不是說你不用到它的系統就沒事喔,因為你不用那套系統,那些髒東西還是會不斷地往下累積,它還是會在下面產生一堆渣渣,所以你最終還是要把它抽起來。拜託各位新手請不要隨隨便便接觸底抽這個東西,但當然如果你是要繁殖或你是店家想用底抽系統沒問題,但拜託大家要定期清潔,不要想說那是我們家的千年老滷,那是我們家的寶藏,我不想要去動它。XD 拜託那不是寶藏,那真的不是,請把它清掉好嗎?XD
如果有造景的話基本上用的是外掛過濾或內置過濾,那如果沒有造景的話要用的就是水妖精或是內置過濾;至於是用水妖精還是內置過濾,取決的是你的魚有沒有辦法接受比較強的水流,如果牠可以的話就是用內置,如果牠不行的話就是用水妖精;那如果是造景的話,就是取決於你要不要去接受內置過濾不好的地方,拿起來可能會有髒東西淹起來,而且它會在魚缸內占一個角落的這兩個不好的地方,如果你可以接受的話,內置跟外掛沒有什麼好跟不好。
最後是底抽,底抽是高階的人在玩的東西,請新手們不要隨便去亂碰它,因為它有點麻煩而且有點噁心,而且你要拆它的話是要整個翻缸。各位新手如果聽到要翻缸這兩個字,一定內心會十分糾結跟崩潰,所以請大家不要隨隨便便去碰這個東西。
下一集就來講大型魚缸的過濾器,像是圓桶、上部、底濾,背濾跟側濾也放在那邊,因為它跟底濾的概念是一樣的,就等下一集再跟大家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