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週記—心靈火焰秀】

【碎念週記—心靈火焰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幾週社區大廟迎來12年一次的大建醮。建醮,不只是難得一見的民俗信仰活動,同時也是所長對童年的懷念。

      燒王船,是建醮大典的最後高潮活動。雖然,今年的大建醮不是所長第一次參與,但卻是所長第一次到現場看燒王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燒王船?所長在此之前一直都沒看過,所以也不知道真實的狀況會是什麼樣。雖然不知道真實是如何,但在腦中是有想像的。

      腦海中對燒王船的想像是這樣的:信徒們先將王船從廟埕拖到海邊,然後眾人將要送給神明的等路(tán-lōo),就是禮物和錢,通通放到王船上,這是所有人要送給神明的心意。等到東西全部裝上船後,所有的陣頭、舞團還要再賣力地載歌載舞表演一番,讓神明們帶著好好心情、好回憶離開。等祂們回到天庭,不僅可以大大力地跟同僚們分享一下此次的巡察心得,還可以將帶回的伴手禮分送給眾神們,這樣其他神明除了聽得很開心外,也拿到手軟,說不定下一次會一起來參加下次的大建醮,帶動一下神明界的觀光風潮。

      這些通通都做完了之後,神明們也要上船後,王船要準備啟程出發了。

      於是燒王船的活動就要正式開始。王船要怎麼燒呢?要在哪裡燒呢?

      當然不能由神明自己動手啊!所以需有有資格的代理人來執行這個動作。

      在所長的想像中,神明指派的代理人要再點香祝禱、膜拜,取得神明們的同意後,王船會被信徒們推到海面上,最後才將火引燃。於是大家會看到一艘被大火熊熊燃燒的王船,在海水的推動下,緩緩駛向大海,此時眾神明們也向虔誠的信徒們揮揮手,帶著微笑與滿船的心意,返回天庭去。這畫面看起來多麽壯觀啊!

      好!上面通通都是沒見過世面的所長,所做的腦補想像,其實整個過程跟想像有那麼大的落差!

      真實的狀況是什麼?

raw-image

      信徒們將王船從廟埕拉到海邊,在沙灘上停放好後。接著信徒們開始分工合作,有的人將桅桿架好,將船帆掛上,有的人將各地的信徒送給神明們的伴手禮、旅費通通放到船上。但是由於數量實在太多了,所以裝不上船的部分就在擺在王船旁。全部的東西都放好後,開始把將一串又一串的鞭炮放到在這些東西上面。

      等到全部前置工作都準備好,神明乘坐著神轎,在陣頭的引領下出來,再次來看看來歡送祂們的信徒們。在這一切都完成後,神明們就真的要搭船離開囉!

      此時,會聽到劈哩啪啦的鞭炮聲響起,接著就看到王船的旁邊有煙冒出來,沒多久就有小火苗慢慢竄出,然後王船開始燃燒。隨著火勢的蔓延,王船越燒越熱烈,空中還有無人機拉著一串煙火,放出閃亮的煙花。抬頭看著那串煙花,才發現到哇塞!原來在空中還有好多無人機,飛過來、飛過去。

      在整個儀式完成後,我們也要去吃建醮的辦桌請客了。

raw-image

      當大家一起吃著阿立師烹煮的山珍海味時,所長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這是第一次看燒王船,我還以為會看到王船送到海面邊燃燒、邊漂走。在之前,心裡還在想到底船是先燒呢?才被推到海上,還是船先推到海上後,會有人搭起弓箭,弓箭前端還有火,然後咻的一聲,把箭射向王船?如果真是這樣,就可以看到一艘火船在海上燃燒起來,這畫面看起來應該會厲害。原來一切都是我誤會了!」

      原本所長還以為自己的想像很傻,因為哥哥聽完都翻白眼了,哈哈~但是旁邊的嫂子和聖姑都跟所長的以為一樣,想說王船應該會在海上燃燒才是。

      想像一下,如果可以看到一艘熊熊燃燒的船,在陽光中緩緩駛向遠方,看起來是不是很驚人,這樣的話真的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不知道大家覺得呢?

      好啦,不管王船要如何燒,總之建醮活動的高潮「燒王船」後,享用著阿立師美味辦桌菜,為這次的慶典畫上完美的句點。看完這次的建教燒王船後,突然覺得原來建醮是如此能為身心靈賦能的美好活動。吃完辦桌後,所長帶著滿足的身體,騎上心愛的小噗噗,喜悅地回家,睡了一個充實的午覺。

      燒王船的假日,也是身心靈滿足的假日。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1會員
311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寧閱療癒工作坊 的其他內容
完成「人類圖和精油御守」工作坊後,再次體認到,作為顯示生產者,不該主動發起,而是要等待有回應的行動。過去我總因為不信邪或太心急而不斷主動出擊,結果總是滿懷希望開始、最後疲憊收場。這次,臣服於自己的設計,理解了生產者的挫敗感是什麼樣的滋味,不是書上說的算,親身經歷過,才懂得「回應」的真正力量。
 受到《走路的人,河正宇》一書的啟發,展開一場徒步環島的初步嘗試。從隨興漫步到實地測試體力,過程充滿趣味與挑戰,並以應對突發情況(如規劃路線與生理需求)為主軸。最終,三小時的徒步經歷讓作者認識到環島夢想的可行性,但也意識到體力與準備的不足,立志在未來加強訓練,期待天涼時的正式啟程。
今年冬天難得吃到小蕃茄,才意識到過去長輩每年固定分享的豐收其實是種珍貴的情分。這份曾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好意,在缺席後才讓人深刻體會到自己過往的疏忽與不知感恩。藉此提醒自己,:再平凡的付出都值得感謝,尤其是來自熟悉的人,更應好好珍惜,不將情分視為理所當然。
完成「人類圖和精油御守」工作坊後,再次體認到,作為顯示生產者,不該主動發起,而是要等待有回應的行動。過去我總因為不信邪或太心急而不斷主動出擊,結果總是滿懷希望開始、最後疲憊收場。這次,臣服於自己的設計,理解了生產者的挫敗感是什麼樣的滋味,不是書上說的算,親身經歷過,才懂得「回應」的真正力量。
 受到《走路的人,河正宇》一書的啟發,展開一場徒步環島的初步嘗試。從隨興漫步到實地測試體力,過程充滿趣味與挑戰,並以應對突發情況(如規劃路線與生理需求)為主軸。最終,三小時的徒步經歷讓作者認識到環島夢想的可行性,但也意識到體力與準備的不足,立志在未來加強訓練,期待天涼時的正式啟程。
今年冬天難得吃到小蕃茄,才意識到過去長輩每年固定分享的豐收其實是種珍貴的情分。這份曾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好意,在缺席後才讓人深刻體會到自己過往的疏忽與不知感恩。藉此提醒自己,:再平凡的付出都值得感謝,尤其是來自熟悉的人,更應好好珍惜,不將情分視為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