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淨土法門中,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是最為殊勝的法要之一。而在金剛乘法門裡,阿彌陀佛即是佛中之王,諸多法教靈感無比。慈悲 龍德上師一心一意地傳承佛法,推動弘揚不遺餘力。慈悲 龍德上師花費諸多心力,將自身修學彌陀法門之心得與實修要訣,出版成「佛王誓約」一書,希冀令更多有緣人能認識偉大 彌陀,種下解脫之因。
觀音山在慈悲 龍德上師的帶領下實修金剛乘教法,慈悲 龍德上師不僅親傳七眾弟子彌陀法門,還帶領弟子閉關實修,舉辦數次彌陀破瓦閉關;同時,觀音山是一個顯密皆修的道場,以各種方便善巧帶領大眾由顯入密,一窺金剛乘法教之靈感堂奧。這就是慈悲 龍德上師啟建「佛王誓約」法會的悲願。
阿彌陀佛為 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時,於 世自在王佛前發下四十八大願,這些大願不僅展現了 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更為眾生創造了一條究竟解脫的康莊大道。
四十八大願是 阿彌陀佛的根本誓願,每一願都是為了度化眾生而發。這些大願涵蓋了眾生的一切需求,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到最終的成佛道果,無不周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八願,即著名的念佛往生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一願成為了淨土法門最核心的依據。
阿彌陀佛的大願並非空洞的承諾,而是經過無數劫的修行實踐而成就的。每一願都凝聚著佛陀的慈悲與智慧,都是佛陀用心血與功德鑄就的。這些願力猶如巨大的法輪,不斷地運轉著,接引著苦海中的眾生。
細讀四十八大願,我們可以發現每一願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讓眾生得到解脫。無論是「國無女人願」、「蓮華化生願」,還是「光明無量願」,皆是為了創造最理想的修行環境,讓眾生能夠順利成就佛道。
阿彌陀佛深知眾生根基差異,因此願願相扣、層層遞進,這些願力不僅僅是對未來的期許,更是 阿彌陀佛已經圓滿實現的功德。每一願的成就,都代表著無量眾生得到了實際的利益。正是這種「願願皆為眾生」的精神,使得淨土法門成為了最圓滿的度生法門之一。
阿彌陀佛的本願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其平等普度的特質。不論是豪貴或是貧賤,智者或是愚人,持戒清淨或是破戒造罪,阿彌陀佛都以平等心來接引。這種平等,不是抹煞差異,而是給予每個眾生最適合的法門。
在這個意義上,阿彌陀佛的本願超越了一切歧視與界限,為所有眾生敞開了往生淨土的大門。這種平等的攝受力,使得淨土法門特別適合末法時期的眾生,因為它不要求特殊的修行條件,只需要真誠的信願行即可。
本願功德中最令人讚嘆的,莫過於「一念十念皆得往生」的殊勝。這表明 阿彌陀佛的接引,不在乎時間的長短,而在於信心的真誠。即使是臨終一念,只要真實懇切,都能蒙佛接引。這打破了傳統修行需要長期積累的觀念,開創了一條速成佛道的捷徑。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修行可以掉以輕心。一念十念的功德,是建立在 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基礎之上,是佛力與願力的最高體現。對於修行者而言,平時的功課仍然重要,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培養真實的信願。
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誓願之一。它不僅為眾生指明了一條確實可行的解脫之道,更體現了佛陀的究竟智慧與圓滿慈悲。阿彌陀佛之偉大殊勝,其本願功德巍巍實乃難以道盡,為令快速了解,只得摘錄四個核心特點略為說明,進而對 阿彌陀佛生起信心,決定跟隨 阿彌陀佛修行。在末法時代,這樣的法門無疑是眾生的最大依靠。
護持法會▸ https://bit.ly/3QACngF
(開放登記至12月27日中午12:00)
─────────────────
https://www.fazang.org/amitabha/
2024年12月17日~12月28日
─────────────────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