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出門看展了呢⋯
這是我在某日,看到便利商店櫃檯後輪播廣告內容時,心中所產生的想法。
是呢,對於一個平日規律打卡制,週末儘管補眠而足不出戶的邊緣宅來說,出門看展確實是個難以達成的副本任務。
不過湊巧的是,這次展出的主題,確實有吸引到我的興趣,於是,我便敲了敲看展的夥伴們,準備這次的啟程。
時間來到週六下午,這裡是桃園藝文廣場的展演中心,也是 2023 桃園科技藝術節的舉辦地點。
我們從昏暗,且稍顯空曠的展場走出來,也不知道是展品真的偏少,還是我們走的太快,觀展完的時間遠比想像中來的早。
這次的展覽主題,多半圍繞生活中充斥的數位資訊,並結合 AI 生成來作呈現,想像中理當是一場多變且新奇,有如賽博龐克般的體驗。
但當看著這些展品出現在眼前,我們心中浮現的,反倒不是說明牌中的創作理念,而是對創作手法無意識的技術分析,以及難以言喻的日常既視感。
就拿其中有印象的《關係網絡》來說吧,這件作品是藉由對參與者的動作感應與定位,在其腳下的場地為中心,投影出延伸的交通路網。
而當有多個參與者時,便會讓兩人的路線產生交融,象徵人與人之間的無形聯集關係。
當我們進入場地後,作品如常的運作起來,地圖在我們腳下展開、交集。
雖然我一開始還能專注於思考作品的意涵,但數分鐘後便已出戲,開始四處打量區域環境。
我們找到了角落高處的動作偵測器,也注意了每次離開再進入場地時,路網中心皆會轉換的變化,甚至開始嘗試是否能交換已產生的網格。
或許,就是心中那個早已被訓練深植的研究精神,驅使我們不按常理亂搞的吧?
另一件較有趣的《我有一個願望》,更是結合了互動與 AI 作畫的要素,讓參與者能夠藉由手機錄下自己的願望語音,即時轉化成圖像,拼貼到作品牆上。
但可想而知,我們這早已被 AI 研究沖昏的大腦,除了錄下正常願望外,更是開始測試它的圖片生成極限,我也甚至開始猜測其背後所使用的生成模型,以及運作架構。
雖然這些都是無法得出實際結論的天馬行空,但卻也讓參觀的思緒,飄離作品傳達的意念了。
不過,撇開那些因自己的思考飄逸所造成的偏移,其中確實還是有成功起動我正常反思的作品。
《輪迴》是一段以 VR 互動呈現出來的意識片段,讓參與者借助科技力量,來感受另一段不同的人生。
說來慚愧,雖然自己經常關注相關資訊,但這卻是我第一次完整的體驗 VR 設備,感覺甚是新鮮。
而有關作品劇情部分便不作透露,但這樣的主題,藉由這種沈浸式的互動來敘述,再適合不過了。
因為此刻的自己,不再只是透過一扇窗,去看著影片中的那個「你」,而是走入故事中,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就跟親自走完那個科幻的新生一樣。
不過,以我這種出戲的體質,再佳的體驗,總還是會發生些什麼,讓我不得不被拉回現實。
就跟前述一般,我是第一次使用 VR 設備,完全不了解配套控制器的使用,以致於在體驗開始後,才發現自己完全拿到錯誤的方向。
但為時已晚,系統已完成校正,因此就算臨時換回正確持握,也沒太大幫助。
最後,我也只能扭曲著雙臂,度過這段虛擬的「人」生了。
雖然這次展出內容並非索然無味,甚至還有幾項是讓我們玩得盡興的,但從那個半虛幻的空間中,瞬間拉回到現實後,心裡總還是有些空虛感。
或許是因為我們單純只有看見那些長期展示的展品,而沒有真實參與到其附加的講座演出等軟體面的價值。
但在經過工作,與研究學科的摧殘的關係,平常就與多樣的數位內容為伍,進而導致心裡已對這類資訊感到麻木。
尤其是經過前一陣子的 AI 與 NFT 熱潮洗禮,各種形式的數位作品,早已如菌絲般蔓延日常,以致於我們無法認真體會其中所想傳達的意識了。
我可能本來就不是個很好的欣賞者,也可能只是對這次傳達媒介的感覺疲乏,但對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解析方式,也是逛展的樂趣之一吧。
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 (~2023/10/29)
《全文。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