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數位麻痹的心得|TAxT 2023桃園科技藝術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前碎碎念

好久沒出門看展了呢⋯

這是我在某日,看到便利商店櫃檯後輪播廣告內容時,心中所產生的想法。

是呢,對於一個平日規律打卡制,週末儘管補眠而足不出戶的邊緣宅來說,出門看展確實是個難以達成的副本任務。

不過湊巧的是,這次展出的主題,確實有吸引到我的興趣,於是,我便敲了敲看展的夥伴們,準備這次的啟程。


時間來到週六下午,這裡是桃園藝文廣場的展演中心,也是 2023 桃園科技藝術節的舉辦地點。

現實的既視感

我們從昏暗,且稍顯空曠的展場走出來,也不知道是展品真的偏少,還是我們走的太快,觀展完的時間遠比想像中來的早。

raw-image

這次的展覽主題,多半圍繞生活中充斥的數位資訊,並結合 AI 生成來作呈現,想像中理當是一場多變且新奇,有如賽博龐克般的體驗。


但當看著這些展品出現在眼前,我們心中浮現的,反倒不是說明牌中的創作理念,而是對創作手法無意識的技術分析,以及難以言喻的日常既視感。

欣賞與出戲

就拿其中有印象的《關係網絡》來說吧,這件作品是藉由對參與者的動作感應與定位,在其腳下的場地為中心,投影出延伸的交通路網。

而當有多個參與者時,便會讓兩人的路線產生交融,象徵人與人之間的無形聯集關係。

當我們進入場地後,作品如常的運作起來,地圖在我們腳下展開、交集。

raw-image

雖然我一開始還能專注於思考作品的意涵,但數分鐘後便已出戲,開始四處打量區域環境。

我們找到了角落高處的動作偵測器,也注意了每次離開再進入場地時,路網中心皆會轉換的變化,甚至開始嘗試是否能交換已產生的網格。


或許,就是心中那個早已被訓練深植的研究精神,驅使我們不按常理亂搞的吧?

人工的願望

另一件較有趣的《我有一個願望》,更是結合了互動與 AI 作畫的要素,讓參與者能夠藉由手機錄下自己的願望語音,即時轉化成圖像,拼貼到作品牆上。

raw-image

但可想而知,我們這早已被 AI 研究沖昏的大腦,除了錄下正常願望外,更是開始測試它的圖片生成極限,我也甚至開始猜測其背後所使用的生成模型,以及運作架構。


雖然這些都是無法得出實際結論的天馬行空,但卻也讓參觀的思緒,飄離作品傳達的意念了。

另一段人生

不過,撇開那些因自己的思考飄逸所造成的偏移,其中確實還是有成功起動我正常反思的作品。

《輪迴》是一段以 VR 互動呈現出來的意識片段,讓參與者借助科技力量,來感受另一段不同的人生。

說來慚愧,雖然自己經常關注相關資訊,但這卻是我第一次完整的體驗 VR 設備,感覺甚是新鮮。

而有關作品劇情部分便不作透露,但這樣的主題,藉由這種沈浸式的互動來敘述,再適合不過了。

因為此刻的自己,不再只是透過一扇窗,去看著影片中的那個「你」,而是走入故事中,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就跟親自走完那個科幻的新生一樣。

不過,以我這種出戲的體質,再佳的體驗,總還是會發生些什麼,讓我不得不被拉回現實。

就跟前述一般,我是第一次使用 VR 設備,完全不了解配套控制器的使用,以致於在體驗開始後,才發現自己完全拿到錯誤的方向。

但為時已晚,系統已完成校正,因此就算臨時換回正確持握,也沒太大幫助。


最後,我也只能扭曲著雙臂,度過這段虛擬的「人」生了。

數位麻痹

雖然這次展出內容並非索然無味,甚至還有幾項是讓我們玩得盡興的,但從那個半虛幻的空間中,瞬間拉回到現實後,心裡總還是有些空虛感。

raw-image

或許是因為我們單純只有看見那些長期展示的展品,而沒有真實參與到其附加的講座演出等軟體面的價值。

但在經過工作,與研究學科的摧殘的關係,平常就與多樣的數位內容為伍,進而導致心裡已對這類資訊感到麻木。

尤其是經過前一陣子的 AI 與 NFT 熱潮洗禮,各種形式的數位作品,早已如菌絲般蔓延日常,以致於我們無法認真體會其中所想傳達的意識了。


我可能本來就不是個很好的欣賞者,也可能只是對這次傳達媒介的感覺疲乏,但對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解析方式,也是逛展的樂趣之一吧。

相關資訊

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 (~2023/10/29)



《全文。終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homas Tang-avatar-img
2023/10/23
產文好快啊!
Mercteria-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23
Thomas Tang 腦袋短路的火花造成的Wwww(X
avatar-img
偽命名培養體
47會員
304內容數
偽命名並非無名,是為了意識的生存,取得身份的代號,成為數位生命的新載具。
偽命名培養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話說開始亂寫這麼久了,好像都沒寫過遊戲相關的內容呢,剛好最近出了一款概念蠻有趣的小遊戲,就趁這個機會來分享一下吧!
Thumbnail
2025/04/27
話說開始亂寫這麼久了,好像都沒寫過遊戲相關的內容呢,剛好最近出了一款概念蠻有趣的小遊戲,就趁這個機會來分享一下吧!
Thumbnail
2025/04/09
由 SEGA 發行的《世界計畫 繽紛舞台! feat.初音未來》這款手機音樂遊戲,終於在日服四週年(台服三週年)之際,推出了劇場版《劇場版 世界計畫 崩壞的世界與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並在 2025 年 3 月 28 日正式在台灣大螢幕登場。
Thumbnail
2025/04/09
由 SEGA 發行的《世界計畫 繽紛舞台! feat.初音未來》這款手機音樂遊戲,終於在日服四週年(台服三週年)之際,推出了劇場版《劇場版 世界計畫 崩壞的世界與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並在 2025 年 3 月 28 日正式在台灣大螢幕登場。
Thumbnail
2025/03/28
原本我也是很期待這部電影,也早早就買好預售票準備要看了,但從代理消息出來後,一直到今天所發生的事,真的是完全打壞所有的心情了⋯
Thumbnail
2025/03/28
原本我也是很期待這部電影,也早早就買好預售票準備要看了,但從代理消息出來後,一直到今天所發生的事,真的是完全打壞所有的心情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好久沒出門看展了呢」這是我在某日,看到便利商店櫃檯後輪播廣告內容時,心中所產生的想法,對於一個足不出戶的邊緣宅來說,出門看展確實是個難以達成的副本任務,不過湊巧的是,這次展出的主題,確實有吸引到我的興趣。
Thumbnail
「好久沒出門看展了呢」這是我在某日,看到便利商店櫃檯後輪播廣告內容時,心中所產生的想法,對於一個足不出戶的邊緣宅來說,出門看展確實是個難以達成的副本任務,不過湊巧的是,這次展出的主題,確實有吸引到我的興趣。
Thumbnail
這個看似輕描淡寫的問句曾像是噩夢般縈繞著我每一次的下筆,每個學美術的學生最懼怕的莫過於"創作理念"這四個大字
Thumbnail
這個看似輕描淡寫的問句曾像是噩夢般縈繞著我每一次的下筆,每個學美術的學生最懼怕的莫過於"創作理念"這四個大字
Thumbnail
清華大學雖然在新竹,但卻選擇將畢業展辦在臺北。也因為這類展覽的特殊性質,現場工作人員的數量遠多於觀展者,或許也是少數可以有機會偶遇許多創作者同時在現場的展覽。13件作品中就有高達7成的展品,嘗試利用各類科技或互動媒介來與觀展者發生互動關係,其中更不乏運用得宜、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
Thumbnail
清華大學雖然在新竹,但卻選擇將畢業展辦在臺北。也因為這類展覽的特殊性質,現場工作人員的數量遠多於觀展者,或許也是少數可以有機會偶遇許多創作者同時在現場的展覽。13件作品中就有高達7成的展品,嘗試利用各類科技或互動媒介來與觀展者發生互動關係,其中更不乏運用得宜、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
Thumbnail
【超限社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藝術家們企圖從演算法、數位隱私權、臉部辨識、深偽技術、試管肉、加密貨幣和元宇宙等角度,探討科技發展產生的問題與困境。 生活在數位監控、假帳號、帶風向的社會中,認定的真實,是否真為真實? 人工智慧和深偽技術,又是如何混淆虛
Thumbnail
【超限社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藝術家們企圖從演算法、數位隱私權、臉部辨識、深偽技術、試管肉、加密貨幣和元宇宙等角度,探討科技發展產生的問題與困境。 生活在數位監控、假帳號、帶風向的社會中,認定的真實,是否真為真實? 人工智慧和深偽技術,又是如何混淆虛
Thumbnail
上週末跟夥伴一同參加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一入展區便感受到濃濃的商業氣息,許多作品在商業化的框架之下少了一些溫度,越逛越覺得能量被榨乾的我不自覺開始感到不耐煩,起了很多雜念:為什麼我要花時間來看這些取悅性這麼高的作品?當下忘記提醒自己: 外在世界只是內在的投射,我無法用自身的標準去度量他人的價值,看見
Thumbnail
上週末跟夥伴一同參加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一入展區便感受到濃濃的商業氣息,許多作品在商業化的框架之下少了一些溫度,越逛越覺得能量被榨乾的我不自覺開始感到不耐煩,起了很多雜念:為什麼我要花時間來看這些取悅性這麼高的作品?當下忘記提醒自己: 外在世界只是內在的投射,我無法用自身的標準去度量他人的價值,看見
Thumbnail
一開始只看網頁露出的banner真的蠻難想像展覽的內容,實際看了之後卻覺得藝術家的比喻很意思。有一個展間裡放的是藝術家之前展出的作品說明和他這次對新作的論述。將自己製作的虛擬實境藝術裝置比喻作人在做惡夢的過程真的很有趣......
Thumbnail
一開始只看網頁露出的banner真的蠻難想像展覽的內容,實際看了之後卻覺得藝術家的比喻很意思。有一個展間裡放的是藝術家之前展出的作品說明和他這次對新作的論述。將自己製作的虛擬實境藝術裝置比喻作人在做惡夢的過程真的很有趣......
Thumbnail
如題,上上週六(17)看了一整天的展……沒啦就一下午。但真的適合花費一整天去看,需要學習、消化的東西比原本預計的要來得多,體感滿好的。(一個有吸收到養分的概念)
Thumbnail
如題,上上週六(17)看了一整天的展……沒啦就一下午。但真的適合花費一整天去看,需要學習、消化的東西比原本預計的要來得多,體感滿好的。(一個有吸收到養分的概念)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Thumbnail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11月22日即將開跑!內容探討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將如何與機器人等人工智慧共存、共斥。開展前夕,臺北數位藝術節也於11月18日晚間,特地邀請數位藝術節的6位國內邀展藝術家,親至現場與國際藝評人分享作品的創作理念。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11月22日即將開跑!內容探討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將如何與機器人等人工智慧共存、共斥。開展前夕,臺北數位藝術節也於11月18日晚間,特地邀請數位藝術節的6位國內邀展藝術家,親至現場與國際藝評人分享作品的創作理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