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現場》:製造展覽的另一種可能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忠泰美術館

raw-image

此次《感知現場》以藝術和建築的跨界合作為主軸,在展覽內充分發揮了忠泰美術館的建築特長,以及王德瑜藝術家現地製作的才能。

raw-image

筆者為藝術背景,因此展場中出現的建築模型、草圖等等由林伯陽建築師負責的部分,不屬於筆者的專業範圍內,故不贅述。

但畢竟此次展覽中,建築與藝術作品佔比同樣地重,加上王德瑜藝術家的作品特性,以及此次的展覽主題:感知。筆者儘量在專業所及範圍內敘述之。

展覽採訪影片中提到「不需要通過資訊理解這個展覽」,這是建築類作品的特性。建築失去原有的實用功能之後,轉化為藝術作品,給觀眾帶來的已不是原先的遮風避雨之用,而是此展意圖傳達的「感知」一用。

現代社會的龐雜資訊海中,出現了一個不需要用資訊理解的展覽空間。於是觀眾不帶著任何預先期盼前來,懵懵懂懂地踏上凌空的階梯,進入藝術家佈置好的感知世界。

宛如冥想室、瑜珈室的展場中,除了無處不在的王德瑜標誌性的塑膠薄膜之外,僅有幾張看似椅子的木造物件,供觀眾乘坐其上。

待在薄膜中,視野變得迷濛,周遭觀眾的舉止顯得格外清晰。赤足地踏在地面上,卻又因乘坐或躺臥在木椅上而身軀搖晃,漸漸忘卻自己身在何方,如夢似幻的一條溪流。

薄膜的破口處能一窺真實的外界,藝術家特地留了一個薄膜外的空間,對著落地窗,能看見美術館外的景色。

落地窗帶來的剝離感是展覽中衝擊最大的部分。

raw-image

美術館中的窗戶一直都是耐人尋味的主題,在白盒子的訴求之下,美術館仍在角落留存窺向外界的空間,甚至是保有一整個牆面的落地窗。與去除雜質和干擾、純粹展示藝術作品的白盒子截然相反的窗戶,在美術館中的角色,各異紛呈。

《感知現場》中從薄膜鑽出去看到的窗,是落地的形式。霎那間,外頭的天氣、陽光的溫度、走廊、乃至整個建築本身的存在感鋪天蓋地而來。

觀眾首先在薄膜中窺見這個美術館空間的另一種可能,別樣的視角。但又在鑽出迷宮似的塑膠膜後,回歸真實。

此種動線安排製造出很特殊的展覽體驗。這也是現地製作的魅力之一,在固定的空間中製造出多元的異質性。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術評論
21會員
64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藝術評論的其他內容
2025/03/28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Thumbnail
2025/03/28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Thumbnail
2025/01/28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2025/01/28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2025/01/22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2025/01/22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冥想」已蔚為風潮,許多繁忙於文明的人們也藉此尋覓一絲慰藉。但當這一切搬到展場中,又套上「乩童」這一文化框架,此種類似的體感意義也完全迥異。「冥想」僅僅是追尋內心的平靜,可藝術家希望觀者能追求的是另一層次:非物質存有的凝視。這是一種不仰賴視覺的「看見」。
Thumbnail
「冥想」已蔚為風潮,許多繁忙於文明的人們也藉此尋覓一絲慰藉。但當這一切搬到展場中,又套上「乩童」這一文化框架,此種類似的體感意義也完全迥異。「冥想」僅僅是追尋內心的平靜,可藝術家希望觀者能追求的是另一層次:非物質存有的凝視。這是一種不仰賴視覺的「看見」。
Thumbnail
王煜松在北美館的個展《花園》,就形式上來說較於其他展覽低調,卻不失強度,也良好的表現出小說中的詩意狀態。
Thumbnail
王煜松在北美館的個展《花園》,就形式上來說較於其他展覽低調,卻不失強度,也良好的表現出小說中的詩意狀態。
Thumbnail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Thumbnail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Thumbnail
你知道看一幅畫光是佇立在它的面前,是看不到真正的它嗎? 這次非常感謝岱良的邀請再次來到奇美博物館, 正所謂欣賞藝術要有獨特的視角。 但欣賞一幅畫的前提是,必須先找到那一個踏進畫家領域的視角 因為畫作上的顏料堆疊與光影的交織以及畫家在當年繪畫的觸感, 使得每一幅畫作都有屬於它專屬的視角。
Thumbnail
你知道看一幅畫光是佇立在它的面前,是看不到真正的它嗎? 這次非常感謝岱良的邀請再次來到奇美博物館, 正所謂欣賞藝術要有獨特的視角。 但欣賞一幅畫的前提是,必須先找到那一個踏進畫家領域的視角 因為畫作上的顏料堆疊與光影的交織以及畫家在當年繪畫的觸感, 使得每一幅畫作都有屬於它專屬的視角。
Thumbnail
臺南市美術館(以下簡稱南美館)現正舉辦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卻因宗教團抗議,進而觸發大眾熱烈的迴響,在炎炎夏日,吹起一陣陰風。無獨有偶,這檔被認為來自地獄的展覽,與同時間在南美館展出的侯忠穎個展《摹仿說》形成鮮明正反對比。
Thumbnail
臺南市美術館(以下簡稱南美館)現正舉辦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卻因宗教團抗議,進而觸發大眾熱烈的迴響,在炎炎夏日,吹起一陣陰風。無獨有偶,這檔被認為來自地獄的展覽,與同時間在南美館展出的侯忠穎個展《摹仿說》形成鮮明正反對比。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逛美術館。尤其是當代或是現代藝術館。 通常人們對這些美術館的觀後感都是: 「我看不懂裡面的作品」、「哎呀~我可真是沒有藝術細胞呀」、「裡面全是看不懂的東西」… 但不懂又如何呢?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逛美術館。尤其是當代或是現代藝術館。 通常人們對這些美術館的觀後感都是: 「我看不懂裡面的作品」、「哎呀~我可真是沒有藝術細胞呀」、「裡面全是看不懂的東西」… 但不懂又如何呢?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是此時此刻所感受到的過去與未來,是現在的過去與現在的未來,並非過去的過去與未來的未來。意即,20歲的軍校體驗,並非30歲回憶的20歲軍校體驗,其中可能還有一些缺漏、腦補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事件的團塊逕自的生長了起來。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是此時此刻所感受到的過去與未來,是現在的過去與現在的未來,並非過去的過去與未來的未來。意即,20歲的軍校體驗,並非30歲回憶的20歲軍校體驗,其中可能還有一些缺漏、腦補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事件的團塊逕自的生長了起來。
Thumbnail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Thumbnail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Thumbnail
  我是從裡面拍出來的。   先看作品再拍空間,算是(我)對藝術家表達尊重的一種方式,也有意將自己與那些一看到作品就拿起手機拍的人區隔開來。   那麼頻繁地穿梭於不同建築與空間,以致理所應當地忽略了身處位置的差異也會導致心理狀態的轉變。總覺得關鍵時刻就在踏入一扇有形或無形的門的那個瞬間,若是
Thumbnail
  我是從裡面拍出來的。   先看作品再拍空間,算是(我)對藝術家表達尊重的一種方式,也有意將自己與那些一看到作品就拿起手機拍的人區隔開來。   那麼頻繁地穿梭於不同建築與空間,以致理所應當地忽略了身處位置的差異也會導致心理狀態的轉變。總覺得關鍵時刻就在踏入一扇有形或無形的門的那個瞬間,若是
Thumbnail
一開始只看網頁露出的banner真的蠻難想像展覽的內容,實際看了之後卻覺得藝術家的比喻很意思。有一個展間裡放的是藝術家之前展出的作品說明和他這次對新作的論述。將自己製作的虛擬實境藝術裝置比喻作人在做惡夢的過程真的很有趣......
Thumbnail
一開始只看網頁露出的banner真的蠻難想像展覽的內容,實際看了之後卻覺得藝術家的比喻很意思。有一個展間裡放的是藝術家之前展出的作品說明和他這次對新作的論述。將自己製作的虛擬實境藝術裝置比喻作人在做惡夢的過程真的很有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