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聖誕節,祝大家平安快樂✨
今天不聊閱讀,來分享一首我很喜歡的聖誕歌曲的故事。
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這首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Carol of the Bells》。
其實,它的原曲是烏克蘭的新年民謠。烏克蘭作曲家 Mykola Leontovych在1916年重新編曲了這首民謠,賦予它獨特的四聲部合唱結構,並將它命名為《Shchedryk》。
歌曲的歌詞描述了一隻燕子飛進房屋,向主人預示豐收的好兆頭。《Shchedryk》的結構簡單同時節奏感強烈,大多圍繞著四個音符展開,且音域範圍僅限於一個八度,因此不需高超的技巧也能演唱,易於傳唱;同年,第一次在烏克蘭公開演出。
1918年,俄羅斯帝國(帝俄)崩潰,烏克蘭嘗試宣布獨立。
1919年,一戰的勝利國在法國巴黎舉辦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欲重新建立歐洲秩序。烏克蘭未來的命運也會在那場會議上被決定,為了獲得更多國際社會的支持,以對抗俄羅斯,烏克蘭合唱團開始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出。而《Shchedryk》便成為烏克蘭文化與國家認同的象徵。
1919-1921年期間,烏克蘭合唱團在歐洲10個國家、45個城市舉辦巡迴演出。在合唱團的歐洲巡迴演出中,本來打算穿烏克蘭傳統服飾表演,後來決定改穿西裝與白色絲質長袍亮相,意在告訴世人:烏克蘭是一個現代國家。
圖片來源: U.S.-UKRAINE BUSINESS COUNCIL
歐洲巡演並非一切順利。首先,在團員進行巡演、離開烏克蘭的前一天,俄羅斯軍隊入侵了基輔,最後只有三十位團員敢參與巡演。另外,在巡演九個月後,合唱團終於能在法國演出,因為法國政府並不承認烏克蘭的獨立,很長一段時間拒絕發給團員簽證。儘管如此,合唱團的表演仍然受到各國觀眾喜愛,多個國家的皇室貴族、政商名流都參加了音樂會,《Shchedryk》也被翻譯成各國語言傳唱。
然而,儘管演出大獲好評,西方國家依舊不承認烏克蘭的獨立。
1921年,蘇聯佔領烏克蘭,打壓烏克蘭本土文化,許多知識分子遭到迫害。《Shchedryk》的作曲家Mykola Leontovych也是其一,他在1921年遭到蘇聯特工暗殺。
圖片來源: Ukranian World Congress
但《Shchedryk》的旋律並未被抹去。
1922年,失去國家的烏克蘭人逃到美國,這也是《Shchedryk》首次在美國本土亮相。這首旋律簡單、節奏感強烈的歌曲隨即受到美國人的注意,烏克蘭合唱團開始在美國40多個城市巡迴演出,大獲好評。
到了1936年,具有烏克蘭血統的美國作曲家Peter Joseph Wilhousky將這首歌重新編曲,並以英文填詞,歌曲中的燕子改為鈴鐺、烏克蘭的春天改成美國的聖誕節,也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Carol of the Bells》。
《Carol of the Bells》在美國、加拿大蔚為風潮,成為家喻戶曉的聖誕歌曲,並且出現在許多電影、劇集、廣告中,例如1990年的電影《小鬼當家》(Home Alone)。
對烏克蘭人而言,這首歌不僅僅是一首節慶歌曲,而是代表他們堅韌不屈的民族性。
現在,烏克蘭仍然面對來自俄羅斯的挑戰。
這首沒有被敵人奪走、反而在全世界發揚光大的烏克蘭民謠,成為鼓舞他們面對無懼強權、勇敢反抗捍衛國家的象徵。
新聞:俄烏戰爭持續的現在,烏克蘭軍樂隊演奏這首歌激勵士氣 -The famous Christmas carol inspiring Ukraine's defenders(BBC News)
烏克蘭文原曲《Shchedryk》
英文版《Carol of the B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