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佛還是救贖?柴榮的政治抉擇與佛教精神的真諦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大家好我是慧行,今天要說的是顯德毀佛事件,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後周世宗滅佛的真實意圖。

在五代時期,後周世宗柴榮以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之姿,毅然走入歷史的洪流。他的治國決策中,最富有爭議的,便是那場關乎佛教存亡的改革——滅佛運動。

當時天下,國內有九十州,竟然佇立著三萬三千餘座寺廟,幾乎每片土地都被佛教的影響所覆蓋。寺院僧人依靠免稅特權,坐擁大片肥沃的土地,卻不事生產。而百姓卻因無地可耕,只能在貧窮與饑荒的邊緣苦苦掙扎。更有甚者,一些罪犯潛入寺廟,剃髮裝僧,躲避法律的制裁。這一切,讓柴榮深感危機。他明白,若不進行改革,國家的基礎將被蠶食殆盡。

於是,柴榮展現出他的魄力與智慧。他下令拆毀多餘的寺廟,將廟宇佔有的土地重新分配給無田可耕的百姓,讓農田恢復生機。他將那些供奉在佛殿中的銅像熔鑄成為銅錢,用以緩解錢荒。他規範僧人制度,篩選真正具修行之德的僧人,使佛教回歸其本來應有的精神價值。而多位僧人還俗,也解決了兵源不足的問題。

然而,改革必然伴隨著阻力。朝堂之上,有大臣對他進諫:「陛下,地獄之門不分貴賤,您如此作為,難道不怕遭到報應嗎?」柴榮的回答是:「佛尚能捨身救人,區區銅像又何足惜?若此舉能救萬民於疾苦,佛陀亦當歡喜。若因此下地獄,我也甘之如飴。」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映照出一位君主的果斷與勇敢。然而,柴榮在推行改革數年後英年早逝,僅僅三十多歲便離開了人世。這突如其來的死亡,令許多僧人與百姓視為「報應」的顯現。而這位為天下百姓廢佛修田的皇帝,最終未能親眼見證改革帶來的長久繁榮。

但細思之下,柴榮的作為,難道真的是對佛法的不敬嗎?佛教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呢?若佛陀在世,他會如何看待柴榮的抉擇呢?

觸犯五逆重罪、出佛身血,與天下蒼生受苦,何者較嚴重?

柴榮究竟只是單純進行政治的抉擇及大型的國家變革,還是他心中也心懷慈悲,不忍百姓貧苦,因而不惜下地獄也要實踐佛教的真諦?這個問題的答案究竟是什麼呢?也許,柴榮本人最清楚。

不知道柴榮本人現在正在淨土中,或已經乘願再來,還是正在地獄當中呢?

這些問題我直到現在仍然在思索當中,也讓讀者們一起思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行居士的普賢行願之旅
4會員
4內容數
主要分享內容為佛法並且不拘泥形式,大致上會以蓮花生大士心咒作為法門,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普賢行作為個人的思想核心。
2025/01/07
大家好,我是慧行。今天我們來探索一部大家時常忽視,但卻有簡明扼要的經書——《佛說八大人覺經》。今天慧行將以白話文的方式呈現給大家,讓大家一起來領受佛法的精隨。由於人身難得,苦空無常,我們必須把握時間,加快腳步的勤奮修行,以及理解佛陀的言教。 首先說明: 第一覺悟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
Thumbnail
2025/01/07
大家好,我是慧行。今天我們來探索一部大家時常忽視,但卻有簡明扼要的經書——《佛說八大人覺經》。今天慧行將以白話文的方式呈現給大家,讓大家一起來領受佛法的精隨。由於人身難得,苦空無常,我們必須把握時間,加快腳步的勤奮修行,以及理解佛陀的言教。 首先說明: 第一覺悟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
Thumbnail
2025/01/02
曾經我對這個故事百思不得其但經過思考後我找出大目犍連神通不敵業力的真實含意。 目犍連雖有「神通第一」之力,可是卻在一次弘法經行中,死於裸行外道的暗殺,而大目犍連曾經兩次就已經預見他即將有刀兵之劫,因此他用神通躲避刀兵劫,然而在第三次他仍然預見了他即將又要面臨刀兵之劫,這次他決定從容赴死。
Thumbnail
2025/01/02
曾經我對這個故事百思不得其但經過思考後我找出大目犍連神通不敵業力的真實含意。 目犍連雖有「神通第一」之力,可是卻在一次弘法經行中,死於裸行外道的暗殺,而大目犍連曾經兩次就已經預見他即將有刀兵之劫,因此他用神通躲避刀兵劫,然而在第三次他仍然預見了他即將又要面臨刀兵之劫,這次他決定從容赴死。
Thumbnail
2025/01/01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2025/01/01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在五代時期,後周世宗柴榮以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之姿,毅然走入歷史的洪流。他的治國決策中,最富有爭議的,便是那場關乎佛教存亡的改革——滅佛運動。 當時天下,國內有九十州,竟然佇立著三萬三千餘座寺廟,幾乎每片土地都被佛教的影響所覆蓋。寺院僧人依靠免稅特權,坐擁大片肥沃的土地,卻不事生產。而百姓,卻因無地
Thumbnail
在五代時期,後周世宗柴榮以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之姿,毅然走入歷史的洪流。他的治國決策中,最富有爭議的,便是那場關乎佛教存亡的改革——滅佛運動。 當時天下,國內有九十州,竟然佇立著三萬三千餘座寺廟,幾乎每片土地都被佛教的影響所覆蓋。寺院僧人依靠免稅特權,坐擁大片肥沃的土地,卻不事生產。而百姓,卻因無地
Thumbnail
  最近看到大愛電視台高僧傳,剛好看到從諗禪師這一段,從諗禪師拜於百丈懷海禪師,寧中禪師等法脈之下,有這麼一段就是當時唐武宗滅佛,將出家僧還俗,拆寺廟,看起來好像是在滅佛,這是政治歷史的闡述,在佛教史上,根據從諗禪師說,他的師父早已預料之事,這一段朝廷滅佛是因果關係,為什麼從諗禪師會這麼說?因為他
Thumbnail
  最近看到大愛電視台高僧傳,剛好看到從諗禪師這一段,從諗禪師拜於百丈懷海禪師,寧中禪師等法脈之下,有這麼一段就是當時唐武宗滅佛,將出家僧還俗,拆寺廟,看起來好像是在滅佛,這是政治歷史的闡述,在佛教史上,根據從諗禪師說,他的師父早已預料之事,這一段朝廷滅佛是因果關係,為什麼從諗禪師會這麼說?因為他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35歲三覺圓滿,菩提樹下正無上菩提,傳法45年,圓寂後火化,遺體化作八萬四千舍利佛陀化作七彩舍利,變化千萬。黑色為發舍利,佛化白色為骨舍利,紅色為肉舍利。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35歲三覺圓滿,菩提樹下正無上菩提,傳法45年,圓寂後火化,遺體化作八萬四千舍利佛陀化作七彩舍利,變化千萬。黑色為發舍利,佛化白色為骨舍利,紅色為肉舍利。
Thumbnail
上世紀六十年代南北越尚未統一,南越政府的的首任總統吳廷琰,對待佛教之取態,乃至其倒台之關聯,到底法師自焚又對當代有甚麼啟示呢?
Thumbnail
上世紀六十年代南北越尚未統一,南越政府的的首任總統吳廷琰,對待佛教之取態,乃至其倒台之關聯,到底法師自焚又對當代有甚麼啟示呢?
Thumbnail
星雲大師定義人間佛教所言:「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Thumbnail
星雲大師定義人間佛教所言:「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Thumbnail
前天看到了星雲法師往生的消息,接著昨天就看到了星雲法師遺體燒出來舍利的新聞。然後我看了一下佛光山網站上的圖片,可以確定圖片中的舍利子中是摻了假的。 這個事真的讓我對佛光山的做法很失望。 首先是星雲法師早有遺言和身後安排的指示,說了“我沒有舍利子”,後頭人走了,弟子們不但不按照法師的意願去做事,非要宣
Thumbnail
前天看到了星雲法師往生的消息,接著昨天就看到了星雲法師遺體燒出來舍利的新聞。然後我看了一下佛光山網站上的圖片,可以確定圖片中的舍利子中是摻了假的。 這個事真的讓我對佛光山的做法很失望。 首先是星雲法師早有遺言和身後安排的指示,說了“我沒有舍利子”,後頭人走了,弟子們不但不按照法師的意願去做事,非要宣
Thumbnail
1.則天皇帝禮遇高僧 2.禪宗五祖 3.神秀禪師
Thumbnail
1.則天皇帝禮遇高僧 2.禪宗五祖 3.神秀禪師
Thumbnail
(象山慶/整理2022.9.12) 吕建福<百年中國佛教之回顧與展望—評陳兵、鄧子美《二十世紀中國佛教》>: 近現代中國佛教兩大趨勢:(釋太虛)人間佛教vs(釋印光)淨土信仰
Thumbnail
(象山慶/整理2022.9.12) 吕建福<百年中國佛教之回顧與展望—評陳兵、鄧子美《二十世紀中國佛教》>: 近現代中國佛教兩大趨勢:(釋太虛)人間佛教vs(釋印光)淨土信仰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佛教與到道教的財色醜聞,很多醜聞的驚嚇度是破表的。 @佛教法藏法師,對於佛教醜聞的看法,是說與其在宗教中不清淨,還不如回家好好孝順父母,扶養子女孫輩。 @就像韓國的高麗王朝被朝鮮王朝取代之後,佛教治國的情況,被儒家學者治國的模式取代一樣。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佛教與到道教的財色醜聞,很多醜聞的驚嚇度是破表的。 @佛教法藏法師,對於佛教醜聞的看法,是說與其在宗教中不清淨,還不如回家好好孝順父母,扶養子女孫輩。 @就像韓國的高麗王朝被朝鮮王朝取代之後,佛教治國的情況,被儒家學者治國的模式取代一樣。
Thumbnail
民國七十三年,師在蓮因寺懺公座下剃染。蓮因寺是台灣知名的清修道場,懺公是當今律宗的大德,戒行精嚴,能在懺公座下披剃,親近懺公,能不說是宿世福德?師是以懺公的精神為精神,特重踐履,深具悲願的苦行者;他不忍坐視眾生長溺苦海而自居安樂,是以席不暇暖,奔波勞苦,完全是菩薩悲願心、羅漢頭陀行。
Thumbnail
民國七十三年,師在蓮因寺懺公座下剃染。蓮因寺是台灣知名的清修道場,懺公是當今律宗的大德,戒行精嚴,能在懺公座下披剃,親近懺公,能不說是宿世福德?師是以懺公的精神為精神,特重踐履,深具悲願的苦行者;他不忍坐視眾生長溺苦海而自居安樂,是以席不暇暖,奔波勞苦,完全是菩薩悲願心、羅漢頭陀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