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自組團的鬆散暗角:錯失撤退時機與獨留患者待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照片正中央偏左一點點的就是卑南主峰三叉營地

照片正中央偏左一點點的就是卑南主峰三叉營地


今年元旦上午8:58,一隊山友向高雄市消防局報案,說從12/30開始,他們一行八人中的一位51歲女隊友就因身體不適而被留在南一段三叉營地,希望消防隊上去救援。

至於消防問為什麼把隊友一個人丟在山上?
他們的理由竟是「大家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行程不想被打亂。」
但他們是最後一刻留她自己在山上待援?又或是像一開始兩天媒體大肆報導的「丟包」呢?1/4時事件有了與記者報導截然不同的重大更新。




網友分享消息更新截圖

網友分享消息更新截圖


1/4重大消息更正請見上圖,後續消息指該隊隊友是在卑南主山報案、石山林道再聯繫,與原初報導相距甚大,可見所有進行報導的記者與消防之間有重大的溝通落差,且未善盡完整查證之責,讓較早閱讀消息、評論的人都被嚴重誤導,包括我。該道歉與更正的媒體從未盡到這個責任,那至少我可以做到,該承擔的就要承擔。

這邊對於昨晚因育兒而無暇進行縝密調查,批判此隊伍成員只有丟包的描述進行修正與抱歉。然而本支隊伍依然有以下重大失誤,才肇因本次山難:

  1. 不管是不是網路揪團,長程縱走不篩選隊員能力,就是種下山難禍因。
  2. 該隊員在小關山就已經開始顯露虛弱疲態、需要分擔裝備才能繼續行進,其實就已經代表這個人光是走路就會耗盡全力,已經沒有任何餘裕應對其餘狀況了。
  3. 元旦左右的爛天氣,無論是天氣預報或者在雲馬最低鞍起床時當場觀察天象,都可以知道接下來是淋雨淋定了。對於體能無法回復的人而言,最可行的作法,是直接回頭從小關山撤下小關山神池出小關山林道。雲馬最低鞍距離小關山林道上車點大約10公里,距離石山林道上車點約20公里,是整整一倍的距離。隊伍裡已經有人出狀況,未來又是可知的爛天氣,勇往直前是不對的決定。我也很訝異隊伍就算已經走在爛天氣裡,依然沒有人考慮回頭從小關山下徹的選項,無論距離還是爬升,那都是更好的解法,且小關山附近的稜線有訊號可通話請司機改接駁地點。我知道的原因,是幾年前自己也曾在那邊撤退過,也是我唯一一次到訪小關山神池的經歷(還沒水哭哭)。
  4. 大概也可以猜到該隊伍就算是分擔裝備、出人押隊也要走完南一段,僅僅只是建議該隊員「不去卑南主」的原因:因為南一段漏掉卑南主山很麻煩,下次要補依然要2~4天的時間(看腳程),更遑論金錢成本。這種為了完成路線,帶著一個「已經明顯需要撤退」的隊員勇往直前,僅僅只是砍掉「單攻一個山頭」小到不成比例行程的行為,本身就是把風險處理外部化,沒有以「在事情搞大前就自己處理掉」為基礎思考,是長程縱走中十分不應該的行為。
  5. 由於截圖的消息更新中,並未提及是否有留人陪該隊員待援,而報導又大篇幅強調「獨留一人在山上」,這部分略作保留。然而這裡還是要強調,「除非是二人隊伍,否則把身體出狀況的隊員獨自一人留在山上待援,就是千萬不該做的事。」就算前面全部做對,這一步錯了也還是錯。因為任何人都無法確保在高山上身體不適的人,是否因高山症而無法移動,患者自己通常也不清楚自己的狀況。有人照顧需要被救援的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難保患者狀況急轉直下、孤立無援啊!
  6. 因事前不篩選隊員、錯失撤退良機、誤判天氣、賭了一把「該隊員還能維持表現慢慢走」,最後「可能因為看起來沒問題就留她一人在山上待援」等等因素,最終造成了這起以喜劇收場的山難。他們因為這一系列可避免的人為失誤,步步錯誤累積而導致動用社會資源甚至有兩名救難人員受傷的結果,無論他們前面做了多少努力,我都認為應該受到適度的譴責。


唯一能為這些隊友緩頰、平反的,是在截圖敘述中,他們看起來已經做了他們能做的一切,也並未真的丟包(最後一刻留人在山上待援這點我保留,應該是真的留他一人待援)。這些處理都做得不錯,我只能說,下次長程縱走一定要篩選隊員、不要揪陌生人爬大山,並且該撤退就撤退。這次明明還來得及撤退,卻選擇勇往直前,就是這次把大家搞得淒慘落魄還驚動社會的關鍵原因之二(之一是亂揪人)。




回到原初評論的「丟包」,去年1/1中央尖山,被隊友丟包而冤死的查理山難還記憶猶新,結果今年開春竟然也發生類似的事(雖然可能只丟包最後一步,讓患者自己紮營等待,其他人先下山),可見台灣多數民眾對於登山「團進團出」的精神,有多麽漠視輕忽。

雖然這次不一樣,我在1/3晚間接到記者消息,救難隊已接觸到該員,1/4平安下山,可喜可賀。但要是今天她是嚴重高山症走不動(最初消息說高山症被丟包,但高山症有分輕重),被一個人留在海拔超過三千的三叉營地,那下場大概就是直接升天,有帳篷食物也沒用;因為高山症的大忌,正是不下降高度。就算她是自願也一樣,這點非常重要。

無論隊友事前做了什麼處理、進行過多少努力,將身體不適、無法行走的人獨留山區待援依然是「絕對不能做」的事,再怎麼樣都要想辦法留下至少一至二人照顧,因為難以預料患者是否處於高山症的風險之下,不下降高度的風險極高。

包含迷途在內,有太多太多的山難,都可以靠著「團進團出」完全避免,為什麼都2025了,依然只能看著荒謬不斷發生?為什麼都2025了,依然還是有人執迷不悟要在網路上揪陌生人一起爬山?揪到地雷大家慘、新手跟到不願意照顧自己的隊伍更慘。如果連最最簡單的登山原則都沒辦法遵守,又何苦把美麗的群山當賭命的修羅場?




這邊要再度重申登山最重要的觀念:

「新手、體能與健康狀況不佳者參加網路自組團」就是最危險的登山形式,比準備周全的獨攀還危險太多。

「網路自組團」是一種「為了分擔車資而組成的利益共同體」,不管是透過FB、Line還是任何形式認識的陌生人們集結起來爬同一座山,團體中絕不會有明確的組織架構,遑論能服眾的主揪與領導者,團員之間更沒有任何情感基礎、責任義務。只要遇到事情,人性黑暗面一跑出來,就會撇得一乾二凈「我們只是共乘」,這種存在根本不能被稱之為「隊伍」。

再者,更有許多先例,像多年前南二段打死不退姐的山難一樣,是沒有自覺或體能貧弱的失格山友為了省商業團錢越級打怪,而把網路上的自組團當免費領隊「要照顧自己」而生的亂象。

台灣早已是詐騙島,你怎麼會相信網路上的陌生人「會在山上照顧你」或者「他說他體能好強上河零點幾」?沒有見面都是一張嘴而已,不要再被騙了。

要在網路自組團找到志同道合山友的機率,遠沒有遇到雷包的機率來得高;不要隨便上網挑戰人性,把3000公尺也玩成死亡禁區*。

登山是一種「24小時 x N」分不開的長時間相處活動,相處強度比生活中任何一個朋友甚至伴侶還久。

如果不會跟陌生人一起買情侶套票坐隔壁看電影、一起分雙人分享餐、上網揪陌生人一起去迪士尼一起玩一整天,那怎麼會覺得「上網揪陌生人一起爬山過夜」是一件「可靠、安全」的事?甚至動輒6、7天的長程縱走?

網路自組團超反人性的好嗎!

過去登山圈子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那就是「不和沒有一起爬過短天數(2、3天)隊伍的人,直接出長天數團。」就是為了讓隊伍成員對彼此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情感基礎,在前往風險較高的長天數路線時,才能提升穩定性與安全性。

因此,能參加網路自組團的登山者只有一種人:具備熟練登山技巧與全套登山裝備且有獨攀經驗,健康與體能都不錯的老手。

只要是體能不太好、健康不太好、經驗不太夠等等的人,全都必須避開網路自組團。因為只要滿足前述任一條件,在山上出狀況、體能耗竭跟不上隊伍的機率,都比他人高很多。這樣的人參加網路自組團時,只要在山中出事、落隊,下場往往是直接被丟包,最終釀成悲劇的可能性不小。這次隊友一路上有照顧,表現並非典型的丟包自組散沙團,但最後一刻是不是留她一個人在山上等待救難隊?是不是隊伍犯下了種種錯誤才導致了山難的發生?這就可受公評了。

上山前先認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功課!
幸好這位山友能平安回來,沒有以悲劇收場。




那「體能不太好、健康不太好、經驗不太夠」的登山者與新手,要怎麼爬山呢?

以下誠心建議:

  1. 自己練到會:從都市周遭的小山開始,不管網路學、上課、買書還是跟著前輩學,一點一滴在山中練習登山技巧、補足裝備、累積體能與經驗,從當天往返行程練到兩天、三天的熱門初階百岳之後,就比較清楚自己的能力在哪,適合怎麼樣的團與路線了。自學登山時,「循序漸進」非常重要,越級打怪比較適合有高手帶領的情境。
  2. 找認識的人組團:但凡生活中有認識任何一個具備登山能力的朋友,請和他打好關係,因為手把手教學成長得最快,甚至人家還幫你嘗試過一輪裝備怎麼買CP值最高呢!古人有云「三人成虎」,我認為3~6人就是自組團最剛好的大小,人數少好顧好喬。車資雖然貴一點,但一年才出那幾次隊的話,牙一咬就過了,就別硬拉陌生人進來湊數了吧!就算一趟省兩千五,一年爬4次A進B出縱走就省出一萬,離財富自由還遙遠得離譜呢!
  3. 參加有口碑的小型商業團:商業團百百種,若要注重安全,請選「口碑好、會全隊走在一起不散掉、有押隊或一個領隊帶7個隊員以下」的團,而不是為了壓低成本竭盡所能招大團、領隊隊員比例失衡的便宜團。只要收了錢、有對價關係,那麼領隊在法律上就有義務顧好每一位隊員;一樣都是陌生人,但這種權利義務關係要遠遠大於自組團「毫無關係、我們只是分車資」的嘴上隊伍。
  4. 參加學校登山社、社會登山隊:這是認識山友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還在學校的朋友請把握機會加入自己學校山社,而社會登山隊方面如著名的台中縣登山會、嘉義山協、桃園山協、笠頂興平乃至赫赫有名的藍天隊等等,都是老字號有口皆碑的組織,族繁不及備載,沒有羅列到的協會們還請見諒。只要用心搜尋,自己所在的縣市一定有相關的社團可以加入,雖然目前大家幾乎都遇到高齡化的挑戰,但只要有心,年齡都不是問題,而且大家都很厲害呢!


總之,這起山難最終以烏龍的喜劇收場真是太好了,這裡還是要嚴正譴責自私自利丟包隊友的7人,並為辛苦上山的消防弟兄獻上最大的掌聲,謝謝你們。


*註:

1. 死亡禁區:就算隊友死在眼前,也只有能力顧自己的8000m以上絕頂區域。

  1. 在兩個嬰兒夾殺之下還要寫評論,無暇查證還被「每一家」媒體的資訊誤導,讓我要花更多時間改正,真的無奈到不行。幸好「不要上網找陌生人爬山」無論是揪人的還是被揪的,這個我想傳達的意義與價值,並沒有因為山難細節修而不一樣,這樣就好了。
  2. 我要專心顧小孩了,想法就統一更新在文中,不再回應囉!




最後,因為收到待援者沒事的消息,只差救難人員帶下山,平安收場,所以這邊一起推廣我的基礎登山影音課程《山徑的起點》,歡迎想自學登山、不夠自信自學的朋友參考喔!晚鳥優惠也即將進入最後10天倒數了,一起學會靠自己的力量走入山林。

設計給零基礎都市人的登山基礎知識錦囊

已確定開課、1/14前預購優惠熱烈募集中!

 《山徑的起點》裝備、地圖、計畫、態度:登山新手的超實用指南;從這裡開始,走進有山的人生。

●優惠代碼:SNOWRAM200

購課再享有【與雪羊一對一諮詢裝備】的抽獎機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雪羊隨筆,共享視界
1.6K會員
324內容數
跟著雪羊的腳步,悠遊山林隨影隨筆,在《共享視界》裡,一起看見山的萬千樣貌,加入以影像與文字探索世界的行列。在文影交流間結識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同好,輕鬆分享彼此的影像記憶與山林故事,建立山與人最深刻的連結。
2025/04/29
分享雙胞胎咩咩的育兒戰車:VISTA V3 其實當初會決定這台,主要是在介紹頁面上看到... 飾演雷神索爾的克里斯·漢斯沃也是用這台, 馬上就決定是它了(真膚淺 當然,這種重裝旗艦推車除了大與重是缺點外, 對於雙寶家庭而言,可說是一身優點啊!
Thumbnail
2025/04/29
分享雙胞胎咩咩的育兒戰車:VISTA V3 其實當初會決定這台,主要是在介紹頁面上看到... 飾演雷神索爾的克里斯·漢斯沃也是用這台, 馬上就決定是它了(真膚淺 當然,這種重裝旗艦推車除了大與重是缺點外, 對於雙寶家庭而言,可說是一身優點啊!
Thumbnail
2025/04/13
2024/03/31 00:00, 赤心巔峰-越野挑戰中央山脈的發起人既紀錄創造者 山頂狼古大哥,啟動了他的又一大計畫:#速攀百岳 ! 然而,就在挑戰轟轟烈烈展開,並且一路順遂三天之後,台灣迎來了0403的地動山搖,不僅震碎了花蓮山川,也震碎了籌備已久的最速完百計畫。 然而,今年他捲土重來啦!
Thumbnail
2025/04/13
2024/03/31 00:00, 赤心巔峰-越野挑戰中央山脈的發起人既紀錄創造者 山頂狼古大哥,啟動了他的又一大計畫:#速攀百岳 ! 然而,就在挑戰轟轟烈烈展開,並且一路順遂三天之後,台灣迎來了0403的地動山搖,不僅震碎了花蓮山川,也震碎了籌備已久的最速完百計畫。 然而,今年他捲土重來啦!
Thumbnail
2025/04/12
4月7日,歌手Tank到中國進行了「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術後高調發文分享,卻由此掀起了輿論的滔天巨浪,因為Tank無法交代心與肝的來源,只知道是「一位腦死亡大愛者決定無私地捐獻器官」。 我不想賭會不會統一、不想賭會不會被強摘器官,所以我邀請你,一起了解黑幕、遠離賭桌,做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
Thumbnail
2025/04/12
4月7日,歌手Tank到中國進行了「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術後高調發文分享,卻由此掀起了輿論的滔天巨浪,因為Tank無法交代心與肝的來源,只知道是「一位腦死亡大愛者決定無私地捐獻器官」。 我不想賭會不會統一、不想賭會不會被強摘器官,所以我邀請你,一起了解黑幕、遠離賭桌,做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Thumbnail
FB看到又一件登山分母團,有人被丟包後,凍死在山上的新聞。 聯想到自身在山林跟團,差點被丟包的經驗。
Thumbnail
FB看到又一件登山分母團,有人被丟包後,凍死在山上的新聞。 聯想到自身在山林跟團,差點被丟包的經驗。
Thumbnail
一回神,發現老婆大大已消失在我的眼前(她下坡本來就很快)!當下加緊速度跟上,走了30分鐘沒遇到,隔10分鐘遇到另外一隊,問了一下他們剛才是否有看見一個女的往前走?竟回說沒有,沒看見任何人! 我的心涼了一半,在這荒山野嶺居然消失,走在我前面的人竟然不見了!立馬放下重裝,撕聲力竭的大喊
Thumbnail
一回神,發現老婆大大已消失在我的眼前(她下坡本來就很快)!當下加緊速度跟上,走了30分鐘沒遇到,隔10分鐘遇到另外一隊,問了一下他們剛才是否有看見一個女的往前走?竟回說沒有,沒看見任何人! 我的心涼了一半,在這荒山野嶺居然消失,走在我前面的人竟然不見了!立馬放下重裝,撕聲力竭的大喊
Thumbnail
「就快要到三角點了! 大家加油。」先生鼓勵著爬山的一家人 怡雯看著先生帶著兩個孩子們,消失在山路轉角, 因為前一晚沒睡好,體力不支,步伐顯得有些沉重, 轉頭剛好是大武山往下俯瞰的美景,每一個彎道的景致皆有所不同, 冷不防,似乎被美景吸走靈魂的自己,已聽不到家人的聲音, 繼續往前進,終於看到了【毋忘在
Thumbnail
「就快要到三角點了! 大家加油。」先生鼓勵著爬山的一家人 怡雯看著先生帶著兩個孩子們,消失在山路轉角, 因為前一晚沒睡好,體力不支,步伐顯得有些沉重, 轉頭剛好是大武山往下俯瞰的美景,每一個彎道的景致皆有所不同, 冷不防,似乎被美景吸走靈魂的自己,已聽不到家人的聲音, 繼續往前進,終於看到了【毋忘在
Thumbnail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唯有從前人失敗的教訓中學習,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趨吉避凶,由生還一書八個生還的山難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山上一個小小的不留意,就可能導致災難的降臨。如不幸迷途時,必須保持冷靜,試著回到原來走失的叉路,並沿途留下記號,如確認無法自行脫困,應該留在原地待援,才有生還機會。
Thumbnail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唯有從前人失敗的教訓中學習,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趨吉避凶,由生還一書八個生還的山難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山上一個小小的不留意,就可能導致災難的降臨。如不幸迷途時,必須保持冷靜,試著回到原來走失的叉路,並沿途留下記號,如確認無法自行脫困,應該留在原地待援,才有生還機會。
Thumbnail
山林開放的核心精神,是政府不再以風險為由限制人民入山,將風險判斷的責任交由登山者自負。因此,登山風險評估就成為這個世代登山者必須具備的能力。蓋「人民對國家並無享有登山零風險的請求權」,期望每位山友在上山之前,都能確實做好風險評估,去爬自己「能」爬的山,而不是去爬「想」爬的山。
Thumbnail
山林開放的核心精神,是政府不再以風險為由限制人民入山,將風險判斷的責任交由登山者自負。因此,登山風險評估就成為這個世代登山者必須具備的能力。蓋「人民對國家並無享有登山零風險的請求權」,期望每位山友在上山之前,都能確實做好風險評估,去爬自己「能」爬的山,而不是去爬「想」爬的山。
Thumbnail
  向陽登山口海拔高度3480公尺,避難山屋還比較低,在這種地方紮營簡直是瘋了。在稜線上也沒有植被擋風,活生生就是等著給風颳。但這天全員因前一晚的夜車睡眠不足,下午淋雨陡上走到筋疲力盡,又聽到逆向而來的山友說避難山屋附近都搭滿帳篷,促使我決定在這塊平坦且空間足夠的地方紮營。
Thumbnail
  向陽登山口海拔高度3480公尺,避難山屋還比較低,在這種地方紮營簡直是瘋了。在稜線上也沒有植被擋風,活生生就是等著給風颳。但這天全員因前一晚的夜車睡眠不足,下午淋雨陡上走到筋疲力盡,又聽到逆向而來的山友說避難山屋附近都搭滿帳篷,促使我決定在這塊平坦且空間足夠的地方紮營。
Thumbnail
登山邊緣人開站的第一座百岳,就獻給郡大山了,這是一個我們掉了三個隊員,還延遲到晚上六點才出檢查哨的故事。 有人說郡大山的CP值很高(到底是怎麼算的我就問),新手適合、沒有假的人也適合,但是坐車比爬山還累,這些我都知道,但怎麼沒有人告訴我,這是一座假日上山,排隊時間比爬山時間還久的路線(哭) 交通
Thumbnail
登山邊緣人開站的第一座百岳,就獻給郡大山了,這是一個我們掉了三個隊員,還延遲到晚上六點才出檢查哨的故事。 有人說郡大山的CP值很高(到底是怎麼算的我就問),新手適合、沒有假的人也適合,但是坐車比爬山還累,這些我都知道,但怎麼沒有人告訴我,這是一座假日上山,排隊時間比爬山時間還久的路線(哭) 交通
Thumbnail
中央山脈深處,唯一的隊友就這樣從我眼前消失,彷彿過了一年,我才被巨大的「碰」驚醒,懸崖下方等待著我的,可能是血肉模糊的肉塊。 幸好不是,但也岌岌可危——開放性骨折。那天,整個山區只有我們兩人,我必須扛下急救、求援與維生的全責,在零下結冰的夜裡,陪他一起撐過去、等待外援,誓言一起平安回家...
Thumbnail
中央山脈深處,唯一的隊友就這樣從我眼前消失,彷彿過了一年,我才被巨大的「碰」驚醒,懸崖下方等待著我的,可能是血肉模糊的肉塊。 幸好不是,但也岌岌可危——開放性骨折。那天,整個山區只有我們兩人,我必須扛下急救、求援與維生的全責,在零下結冰的夜裡,陪他一起撐過去、等待外援,誓言一起平安回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