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 2025 年開工第一個文章,前言可能有些廢話,想直接看正文的讀者,請使用文章目錄快轉到正文哈哈。24 年對我來說真的是默默耕耘的一年,為實習做了很多項目、刷題、模擬面試等等,不論是個人技術能力或是心理素質上,感到提升許多。
除了個人,家屬也是很努力自我提升的人,有時身體難免會出些狀況,需要在美國這邊就醫,才開始慢慢了解一些美國醫療系統的 common sense。希望能將這一年遇到的就醫經驗紀錄在這篇文章,分享給需要的讀者參考。
西雅圖常見的保險公司
正文開始之前,簡單介紹在西雅圖這邊常見的保險公司。不論是工作或是讀書,通常保險的選項就是 Aetna 和 Blue Cross。這邊要解釋 In-Network 的機制。譬如我的 medical insurance 投保 Aetna,那我只能去跟 Aetna 有合作關係的醫院和診所。好消息是,西雅圖大多數的醫院和診所,都有在 Aetna 和 Blue Cross 的 netowrk 裡。再聊聊另一間比較特別的保險公司 Kaiser。他的特點是所有醫療服務由自家醫院提供,主打一站式服務。換句話說,你今天有眼睛跟手不舒服,可以直接在 Kaiser 集團的自家醫院,完成眼睛跟手的醫療服務。好處是不用一家家個別找、預約眼睛跟手的診所;壞處是你的診療紀錄就只能在 Kaiser 自家的系統流通。
關於自付額
◾ Copay
自付掛號費,例如看病只收取固定費用 40 美金,剩下的部分由你的保險支付。
◾ Deductable(自付額)+ Coinsurance(共同保險)
會先收 Deductable,總共的費用減掉 Deductable 之後,再加上依照比例自行負擔
的費用,另外一部分由保險支付。

◾ Out of Pocket Maximum(自付上限)
一年內你最多需要自掏腰包的總額。以上面圖片的舉例,假設你的保險 out of pocket 是 $250,$60 沒有超過自付上限,所以這次看病就是負擔 $60,並記錄到 Out of Pocket Maximum。等累積超過 $250 之後,保險公司將支付所有剩餘的符合條件的醫療費用。
常見的就醫方式
◾ 提前電話預約
- 常見流程
根據與美國本地人的交流得知,通常看特定科別的醫生之前,需要先與 Primary Doctor 家庭醫生預約,然後到了與家庭醫生看診的時間,跟家庭醫生說自己哪裡不舒服,家庭醫生會根據你的主訴,開 referral letter(轉診單)給你,你就可以打電話與轉診單上面指定的診所預約看診時間。
Primary Doctor 通常是本地人小時候,經由父母介紹常去看診的醫生。我朋友是跟我說如果真的沒有的話,可以打電話去保險公司,請保險公司指派 Primary Doctor 給自己,或是直接去保險公司的 Find Doctor 功能打關鍵字 “Primary Doctor”,然後按照網頁提供的醫生聯絡資料,一間一間去詢問能預約的時間。
依照我的經驗,我每次打電話去預約,得到的回覆都是 3-4 個月之後才能看醫生,可能在預約之前我的症狀都痊癒了,跟台灣看醫生的運作非常不一樣。我跟我老公猜測可能平常沒事的時候就要先預約家庭醫生,預約著以備不時之需(我們也好奇本地人看醫生的操作邏輯是不是這樣,歡迎本地人留言分享看法)。
- 半路到美國讀書的留學生&打工人的流程 😭
由於藉由 Primary Doctor 轉診到特定科別醫生的流程有些冗長,我去年幫家屬還有自己預約看醫生都是走這個流程。這個流程適用於醫療保險(medical insurance)方案是 PPO 的朋友,通常國際學生的保險會註冊 PPO,打工人則是每年註冊公司保險時,選擇 PPO。兩次經驗中,一次是看眼科的乾眼症,另一次看手足科,消除手掌上的血管瘤。
我會去保險公司的網站或是 App 找相關科別的醫生,像我的保險公司是 Blue Cross,我就去 Blue Cross 的網站,登入我的帳號之後,在搜尋框輸入醫生的科別(例如眼科Ophthalmology、手足科 Orthopedic Specialist),直接 Google 搜尋條列出來的醫生,通常會知道醫生任職的診所名稱,再去 Google Map 查看醫生或是診所的評論,也可以看評論確認這個診所是不是你想看的科別。
看完評論之後,就可以開始打電話到診所安排預約,通常 operator 會先問你是不是第一次來這間診所預約,且會問你有沒有 referral letter,如果沒有 referral letter 的話,有些診所也是會讓你預約的。再來就會問你的 name, date of birth, insurance information, email 等等,為你建立病例單。確認看診的時間後,可能會在 email 或是手機簡訊,收到診所的 patient form 或是 confirmation email 等等,表示預約成功。
◾ 需立即診療&不需提前預約直接 walk in
- Urgent care
有的時候症狀非常緊急,需要立即性的處置,例如:發燒、割傷、燒傷等等,這時候需要直接找 Urgent care centers。可以先去保險公司的網站或是 App,輸入 Urgent care 這個關鍵字後,直接 Google 搜尋條列出來的 Urgent care centers,找到離家近或是覺得可行的 Urgent care center,可以打電話過去跟 center frond desk 確認自己的保險有沒有 cover Urgent care 診療費用以及講述患者的症狀,frond desk operator 會跟你說大概幾點能拜訪 Urgent care center。抵達 center 前後,center 會發 check-in form 到你的手機後碼或是郵箱,填完資料就可以在約定的時間前往 center 看醫生。
有的 Urgent care center 在看診時有提供翻譯服務,這個翻譯服務不會收取任何額外的費用,進入診間時,可以跟診所人員詢問翻譯服務。
大家應該蠻關心費用的部分,有一次我老公乾眼症眼睛劇痛,就先把他帶去 Urgent care center 緊急開止痛眼藥水。這次費用的自負額大概是 60 美金,其他都被他的保險支付了,提供給讀者參考。
- Emergency room
送急診通常是有危及生命的情況,例如:急性盲腸炎、心臟痛等等。根據我朋友及網路上的經驗分享,可以先打電話去 UW 或是其他醫院的急診室,詢問急診人員需不需要前往急診室。如果狀況非常緊急,可以直接將患者開車送到醫院急診,急診醫護人員會即時協助患者走急診流程。
根據我朋友的經驗,她男友當時下腹劇痛,懷疑是腎結石引起的急性疼痛,與離家最近的 UW 分院的急診電話詢問後,叫了 Uber 一起送男友到急診室,送到急診室後,醫護人員開始走急診流程,做完各種檢查,例如抽血還有照 CT,給他們看報告,說明患者不需要住院和解釋後續處置,就請他們回家了。這一次的急診經驗,扣掉保險給付,大約花費 200, 300 美元。
年度健康檢查
如果你是 NEU 學生且投保學校配合的保險 Blue Cross 的話,保險有包含每年一次的免費年度健康檢查(Annual Wellness Exam),配合的診所有 zoomcare 還有 UW 醫院。我去年暑假是去學校附近的 zoomcare,因為 zoomcare 預約容易許多,UW 醫院要提早好幾個月。我家人的健康保險是投保公司配合的 Aetna,去年健康檢查也是免費,提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我體驗的健康檢查大致流程是這樣的,報到之後,會先去測量身高體重,他們會問你要不要抽血(抽血的話記得健檢八個小時前開始空腹),我那次忘記空腹就 skip 抽血檢查,做完後就會進去診間給醫生問診。進入診間會先量血壓、聽心跳等等,之後就會開始問家族病史和自己的病史、生活習慣等等,你可以在問診的時候提出身體不適的狀況,醫生會幫你進一步檢查或是幫你轉診到對應的科別。問診完後會做生殖器官的檢查,採集檢體送實驗室,通常是健檢完成後幾天後,能在 patient portal 上面看報告。最後醫生會問你要不要打破傷風、流感疫苗等等,基本上健康檢查到這邊就結束了。
美國醫療保險
相較於台灣的健保制度,美國主要是依賴個人投保的保險看醫生。每個人基本上會有以下保險,包含:醫療保險(Medical Insurance)、牙醫保險(Dental Insurance)和 眼科保險(Vision Care)。來美國當國際學生需要投保醫療保險(PPO),不包含牙醫保險和眼科保險,通常畢業後到公司上班,才會投保公司配合的牙醫保險和眼科保險。
◾ 牙醫保險
目前家屬使用的牙醫保險是 Delta,每年公司註冊的時候會有兩個選項,第一種是一般看牙(洗牙、蛀牙等)負擔保險公司支付後的金額。第二種是提供需要矯正牙齒的投保人,保費會比較高。
我之前幫家屬找西雅圖區域的牙醫診所是用 Opencare 這個網站,可以透過網站搜尋診所和預約牙醫。
◾ 眼科保險
今年家屬沒有保到眼科保險。眼科保險通常會支付部分眼鏡驗光的醫療費用,印象中隱形眼鏡保險也可以支付。保費比較高的可能是青光眼等,需要做手術的醫療服務。
博主 Murmur
終於寫完了!保險真的有很多東西需要解釋以及分享。下篇想說好好談國際學生簽證(譬如說校內打工、實習等),並延續到畢業後工作簽證的部分,給自己挖了好大一個坑呀。主要是我也要畢業了,簽證和找工的日程都要著實規劃一番。希望本篇內容可以讓讀者對美國保險以及看醫生有初步的認識,如果上面文章有不懂的地方或是有錯誤都可以跟我講(聯絡 email 在自介裡)。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的話,請幫我按愛心或分享,下篇文章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