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於2025/01/09於Cmoney股市爆料同學會)
這篇聊聊投資想法,文章相當長。
本文目錄:
能不能找到飆股並不是我最看重的事情,我傾向於與公司一起成長。
我以前說過市場上我只要能賺到認知內的財富就好了。我們投資個股自然是想要獲得比市場報酬更好的績效,希望能超越大盤。但是這也不是能硬求的事情,投資的生涯很長像場人生馬拉松,也許我沒辦法每年贏大盤,但也許我持續按照我的投資步驟耐心灌溉,仔細追蹤及評估,該加碼的時候加碼,也許1~2年後股價被市場還以公道,一次賺比大盤多5倍甚至10倍的情況也不無可能。
我舉個例子好了,2023年切入AI伺服器產業的廣達、緯創、緯穎、技嘉、甚至英業達股價不也大漲,甚至翻了好幾倍。那時鴻海的投資人多可憐?組裝廠的「小弟們」股價漲到飛天,組裝「大哥」也就是龍頭鴻海的股價就在100元盤整一年,跟死魚一樣動也不動。結果隔一年到了2024/3月鴻海起漲,到最高234.5元,相對的其他組裝廠2024漲幅就少多了。如果投資鴻海的人看到別人都漲翻,自己不漲,而賣掉反而去追漲過的,那是不是「雙殺出局」,鴻海後來的漲沒吃到,其他漲高的追高慘套。
投資,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你必須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在等什麼。我非常相信產業面公司基本面看對,終究市場會還你一個公道。但這需要細細不間斷的追蹤及評估,如果有不如預期的關鍵因素也要有所再次評估。
進一步補充,由於是佈局長線,因此產業面的選擇極其重要,再來就是評估過往表現。它以前就是一個好學生(過往穩定性,基本面持續成長),現在評估它有了新的機會,新的科技潮流帶動產業升級,我非常清楚看到它的產業會成長,在產業中一直是前幾名的它,理論上可望繼續伴隨著產業成長。
為何選擇群電與台光電?
它們不僅有穩健的基本面,且在各自產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以下將透過具體案例,說明我的研究方法與投資邏輯。
舉些實例,我翻開過去的基本面資訊,例如EPS走勢與三率的變化,你可以清楚瞭解他們以前就是很好的公司。
群電產品組合的佈局與比重
先說群電,屬於電源產業,這種會持續被需要被使用的產業,且中國沒有進來大舉破壞。
雖然它從消費性電子起家,但近年在雲端智能產品線的比重增加已經超過50%(按:圖一出自2024年11月22日統一投顧的個股報告),並逐年降低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依賴(按:優分析),且雲端智能產品的毛利相對高,這就是公司有在努力調整產品組合。我認為產業跟公司都明顯往「過去不錯,未來也會很好」的方向前進。
另外,之前我就想過:光寶科跟台達電都切入輝達供應鏈,我就疑惑 .. 同樣身為電源供應器大廠的群電是否具備做AI伺服器電源的技術?搜尋的結果與查詢到的資訊我推論它應該也俱備這個技術。而在前兩天有一篇新聞即明顯提到「群電開發5500瓦伺服器電源,已與輝達接觸中」(2025/1/7),那就是還沒接到,有可能在未來會接到。注意:此處僅為推論,實際情況請關注公司消息。
台光電的稼動率與產能擴張規劃表
再來簡單提提台光電,台光電的產品是PCB的關鍵材料也就是CCL。它的產品用途廣泛,產品佈局於基礎建設比重過半,其中包含具備高成長的低軌衛星、AI伺服器,以及交換器。根據下圖出自2024年11月22日富邦投顧出具的PCB產業報告:800G交換器即將增高使用量,M8的用量跟ASP都明顯較過去多(按:圖表3)。佈局主要在高階CCL的台光電,其市場份額超高(按:圖表4,其中的紫色部分的EMC即為台光電),切入的產品經常是過半以上的份額。
另外根據下圖2024年12月31日凱基投顧的2025年印刷電路板產業展望,我們看到了公司800G的出貨量預估(按:圖1),以及2025~2028年800G的滲透情況(按:圖2)。
目前的稼動率扣掉5%的歲休之後為95%,目前是為產能滿載,有大量的擴廠計劃,它看到了未來大量的生意,我也看到它大量的成長潛力。
比如在近期的台光電11月線上法說我有收看,會中的Q&A它提到了在同業裡面並沒有看到其他同業投資本業跟它一樣大的。公司有提到就是從客戶端的需求就是這麼大,沒擴大不行。有法人也提問了高盛對於高階CCL的CAGR是25%以上(按:Exhibit1出自於2024年11月20日高盛的台灣CCL產業報告),為何公司的產能規劃只有一年增加15%?那段的解釋我覺得很合理。我內心覺得這間公司做事情是有想過的。
在同一份高盛報告,我們在Exhibit2可以看到整體的CCL市場成長只有9%的CAGR,相較於高階的CCL有不小的差距。在高階CCL市場有競爭優勢的台光電無疑更比同業在估值合理的情況,更有投資價值。
也提問到了馬來西亞廠與中國廠的產能如何補齊,還有新決議的資本支出大園廠預計要用來做甚麼大概甚麼時候可以加入產能,在800G之後的未來就是接著1.6T,公司也提到了1.6T的時程規劃。
一個小時聽下來有解釋了我想知道的疑問,也讓我能快速掌握台光電公司端及CCL產業端的概況。公司的風格也不吹牛皮,穩定踏實,我感受得很清楚:台光電在產業中想持續領導,也持續穩健的成長。
我去聽法說的主要原因,是想知道公司的產能已經在接近100%的情況下,計畫如何把生意做得更大,擴廠的規劃,還有在主要的產品的份額比重。我在聽完以後覺得對於抱住手上的部位以及加碼更有信心。建議大家有機會的話,不妨利用一些時間親自收聽你關心的公司的法說會,感受其說法與風格,可能會比媒體轉述更清晰,你的體會會更有感。
另外,它在輝達相關產品的份額有被韓國斗山搶走,關於此我有思考:
「如果你是輝達,會選擇單一供應商,還是多家供應商分散風險?這正是台光電面臨的挑戰,也是投資者需要考慮的角度。」
我可以預見「在單一客戶單一產品的份額變低」並不會是一件無法接受的絕對利空。在法說中,公司解釋了它預計用甚麼方式把失去的份額做回來,我聽到的是800G還有LEO。
以上僅是舉實際的群電及台光電的例子,闡述我會做的研究及面對問題的思考方向。這裡也盡可能展示了我偏好產品線多元的公司,雖然對於特定題材反應可能較小、營收進補較小,但卻更有機會增加長期的穩定性。比如僅佈局消費性電子,等待復甦等待春燕,等市場去庫存;僅佈局伺服器,那如果面臨美國四大CSP資本支出減少或資料中心飽和,這些舉例來說都是產品線單一的風險。這裡提出,我非常重視公司在眾多產品線間調整產品組合的策略。
回到股價層面,我會為它們設定短期比如今年的目標價,假設今年沒到,那繼續追蹤,假設公司也往我預期的方向前進,那我就會續抱,然後預期它明年生意更好,然後明年有明年的目標價。跟隨公司成長的同時,我佈局於此的資產將有望逐步累積。
這就是我投資的邏輯,我會認為這才是我心目中的投資的本質。
你是否也曾困惑,什麼時候該停利或停損?也就是「出場」的邏輯是甚麼?
以下是我的作法:
基本面永遠是進出場的核心。
公司的基本面情況是我進出場的核心,進場看的是基本面,出場看的也會是基本面,因此不會是純粹漲太多或純粹跌太兇,或者是法人籌碼&主力籌碼。
既然是長線的持股,那我應該會很認同它的產業趨勢與公司在產業裡的發展,基本上它在這個產業中能有相對明確的能見度,且切入的點也一定會是審慎評估過估值是合理的情況。
因此會逐月看營收、逐季看財報,還有法說會及法人報告也會持續的追蹤,審視它的基本面是否如我的預期。假設如果一直符合我的預期,我就會一直在車上,頂多只是部位的加減碼。
註:若是持有比重較高的個股,我會在持有基本倉以後就在一個區間內買買賣賣。
但有一種情況,就是股價漲的過於誇張,比如說本益比常態是在10~13倍,在基本面或是產業面並沒有很劇烈轉變的情況下,股價迅速上漲到20倍以上,甚至25倍~30倍,那我會設定一個很昂貴的價格以上一路賣上去,但無論如何都不會全部賣光,儘管剩下一張或幾百股都值得我留下來參與公司繼續的成長。因為我會覺得一檔我很認可的公司股票被我全部賣光了,那我要再回來買他可能就很難克服心理的關,因此無論如何留著一些票,我可能有機會等股價回落再慢慢撿回來,也是一種它永遠在我的庫存我總是在觀察它的儀式感。這點看個人,要賣光也不是不可以。
若是有不符合我預期的地方,那我會去評估這個不如預期之處是否為合理?比如說預期營收、EPS或是三率應該要表現得不錯,但卻是有程度的不如預期,那這個原因是甚麼?是匯率,那就無所謂,持續觀察就可以了,匯率不會總是獲利與否的關鍵因素。是產品組合轉差?那就看公司怎樣的說法,是低毛利率的產品比重變高了,這是短期的現象還是長期的因素。
但如果是很核心的關鍵落差,或是基本面明顯轉壞或是誤判,那我就會不管手上的部位獲利與否,毫不留情,一定會在做決策後全部出光。
方向的看錯,或者是公司的變質,可是不會管你手上的票是賺錢還是賠錢,很可能會因為你莫名其妙的執著而讓你的資產無情覆滅。
最後,我比較少談籌碼面,而對於籌碼面的分析,我也自認相當熟悉。但我認為經常討論籌碼面意義並不大,而且很可能心性的穩定會被短期籌碼產生干擾的雜訊,股價的趨勢若為長期仍舊取決於基本面、產業面的方向。我談籌碼面只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例如10月初聊過群電,當時時空背景是群電在旺季利多新聞連發,但股價衝高後大幅迅速回檔,讓我認為有必要檢視籌碼。另外就是12月初東科-KY(5225)公布11月營收時,我有審慎檢查中實戶動向,透過籌碼推判及確認他們怎麼看待營收不如預期的大跌。
投資是馬拉松,成功在於耐心耕耘與與公司共同成長。選擇具產業趨勢、基本面穩健的公司,並耐心追蹤和調整策略,能夠帶來長期的穩定回報。希望本文的實例分析與分享,能讓大家在自己的投資旅程中找到啟發。
----------------
本文僅為個人研究與心得分享,非買賣建議,針對文章提及及標示個股亦無「叫進」或「帶進帶出」之意圖。投資有風險,市場變動難以預測,請自行判斷並承擔相關風險。切勿因短期情緒或樂觀預期而忽略客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