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電影、電視劇開播前,常能看到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類「免責聲明」(Disclaimer)。有的還特別加上「本劇中所有兒童與動物均在安全保護機制下進行拍攝」,要麼就是「本劇中動物殺傷畫面純屬電腦動畫並非真實」。這些細節的補充,可不單單是為了規避潛在風險,也反映出觀眾對作品創作過程的影評愈來愈犀利啦。
2024 年在 Apple TV 上映的《免責聲明》這部劇,居然把「免責聲明」這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劇情裡頭,以一本惡意中傷的復仇小說為起點,一下就深刻地揭示出在現在這個社交媒體橫行、隱私根本無處遁形的時代,網路暴力和文學作品,那殺傷力大得超乎想像,甚至能把一個人推向社會性死亡的深淵,那悲慘程度,可比肉體消亡可怕多了。
豔照門事件,這可是整個故事的核心爆炸點,瞬間打破了主演們原本平靜的生活秩序,接著引發了後續一連串的復仇與掙扎。從悲傷少年兒子意外死亡的老母親發現兒子竟拍了一位美熟女的春宮照,查出這女人可能眼睜睜看兒子死去,為了復仇,嘔心瀝血創作小說,直到癌末病逝,到老父親接手,在背後推動輿論,再到女主一步步陷入困境,最後滿心悔恨,整個劇情就圍繞著這事兒,一層一層地推開黑幕,構建出一個充滿張力和衝突的故事架構,看得人一方面懷疑人妻魅真有如此強,一方面又思索道德的邊界在那兒。
這劇的敘事結構也很獨特,真的讓人眼前一亮。它採用了三個不同方向的旁白,分別從復仇老母親、復仇老父親,還有女主,也就是凱特・布蘭琪這三種視角來回切換。這種多視角的敘事方式,就跟多面鏡子似的,從不同角度把事件的全貌折射出來。它不僅代表了不同人物的觀點,還巧妙地迷惑了觀眾的視野。就拿我來說吧,我平常也經常看黑暗類復仇題材的作品,本以為自己挺懂這公式的,可在看這劇的時候,還是掉進了想當然爾的局裡,覺得劇情不該如此,說不通啊。
在看到最後兩集之前,我滿心都覺得,憑藉凱特・布蘭琪飾演的那位原本拿過獎的大記者的能耐,肯定能通過深挖復仇老人的黑料,來個漂亮的加倍反擊奉還。畢竟,她演的這個角色,不管是搞紀錄片拍攝,還是深入報導的網媒記者,都具備調查記者特有的耐性和對爆料的執著啫血。結果呢,我還是太天真了,劇情在最後一集突然來個大轉彎,誤會解開了,可復仇沒動作,這種應該不是爛尾,而是導演的安排,這不禁讓人感歎,這世道到底有沒有懲惡揚善的正道啊。
說起凱特・布蘭琪在劇裡的表演,她憑藉精湛的演技,把女主這個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面對外界毫無根據的惡意揣測和指責,布蘭琪通過細膩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把女主內心的困惑、委屈還有憤怒,展現得淋漓盡致。她演的這個記者,肯定有能力在複雜線索中找到真相。而當女主發現自己陷入一場誤會,或是說不堪的往事,進而產生深深的悔恨時,布蘭琪又能精准地拿捏住角色情緒的轉變,從震驚到自責,那種情感的轉變,演繹得自然流暢,讓觀眾共情,這極大地增強了角色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這劇對媒體的刻畫,也非常深刻,給劇情增添了不少層次。媒體在劇裡呈現出的狀態挺複雜的,一方面,女主公司它看著像是追求真相、揭露社會黑暗的平臺,女主所在的媒體團隊,以前或許確實做過很多正義的事,為社會發聲,這也是女主作為記者的信仰。但是呢,當這本惡意復仇的小說被復仇老父親輕易的塞進狗血滿滿的謠言,媒體公司的另一面就暴露出來了。在利益和熱度的驅使下,女主那些同事,就一個個為自己的職場利益獵巫,就拿這得過獎的精英老同事、長官開刀,完全不管這會造成什麼後果。他們連小說和帶風向的線索都不仔細核實,結果復仇老父親稍微使點手段,就在同業圈和女主家庭裡,把女主弄得狼狽不堪。這種行為,一下就凸顯出新媒體時代,媒體和社交媒體以及親情之間的脆弱關係。
在整個事件發酵的過程中,媒體,包括書籍出版、爆料小報文化,還有 Instagram 和私訊這些,就像一個罪惡的放大器,把本來就複雜的輿論風波攪得更加洶湧澎湃。他們只盯著事件的轟動效應,根本不管新聞的真實性和社會責任,全都被這種利益至上的氛圍給吞噬了。通過劇裡的刻畫,觀眾能清楚地看到媒體在製造輿論浪潮方面的巨大力量,還有這種力量一旦失控,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危害。
劇裡還有不少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精彩片段,是很吸引眼球,也是導演故意誤導觀眾的激情戲套路,劇裡回憶鏡頭裡的親密性愛戲,這可不是為了單純刺激感官,它有著深層次的意義。這些場景用細膩又大膽的方式,深入刻畫了人物之間複雜的情感勾連。它不僅暗示了主角可能在感情熾熱時的親密無間,更是對人物性格和關係做復仇母親小說親角的的深度挖掘報告。通過這些性愛戲,觀眾能感受到角色之間那種原始又強烈的吸引力,這種情感的交織,為觀眾下了毒種子,也替後續劇情裡人物的行為和選擇,提供了情感根基礎,也與後面因為春宮照片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埋下了伏筆。當這些私密畫面被惡意利用時,她遭受的打擊才顯得那麼沉重。
在主題表達上,親密性愛戲和整個劇探討的隱私、道德以及人性的主題緊密相連。在現在這個毫無隱私可言的時代背景下,這些曾經私密的畫面,變成了被人利用的武器,凸顯出人性在利益和仇恨面前陰暗的那一面。它讓咱觀眾反思,在追求所謂的真相和正義的時候,是不是已經越過了道德底線,隨意踐踏別人的隱私和尊嚴。同時,也讓咱看到網路暴力和惡意中傷,是怎麼從這些看似私密的個人情感片段裡滋生、蔓延,最後演變成一場能摧毀別人生活的風暴。沒人想到死去的那個少年才是罪惡之根,年輕帥哥不一定就是美好的那方。
再說說劇裡回憶畫面中,年輕的強納森──二十年前死去的復仇雙視的獨子──拿著 Nikon F3T + AF 35 - 135mm/3.5 - 4.5 鏡頭拍攝這一情節,這種用攝影師偷窺或是藝術的視角,當這貴森森而且很潮的遮羞布掉了,很多效益值得我們思考。
Nikon F3T在20年前,數位相機尚未絕大流行,市場上7成以上還在用底片拍攝,F3T這機型就是F3系列的特規型號,T即鈦合金屬機身代號,筆者古早也只擁有過F3 HP,這兩者價差應該超過1倍。相機作為專業攝影設備,代表著記錄和呈現的力量。復仇小說描述回憶畫面的與女主調情,強納森用它拍的畫面,本來應該是對生活的真實記錄,可沒想到,這在小說描寫成了引發軒然大波的源頭。這就暗示著在現實生活中,看似普通的記錄行為,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相機拍的照片,不再只是美好的回憶,反而成了惡意攻擊的工具,凸顯出在這個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隱私是多麼脆弱。
同時,Nikon 相機也象徵著媒體力量的一種縮影,它捕捉到的畫面,就跟媒體傳播的資訊一樣,有強大的影響力。要是這種影響力缺乏正確引導和約束,就可能變成傷害別人的兇器,這跟劇裡媒體公司在利益驅使下,盲目傳播惡意小說的行為相互呼應,進一步強化了這部劇關於媒體責任,還有人性在利益誘惑下扭曲的主題。
片起頭像是美劇裡性解放的橋段根本是糖衣砲彈!
劇裡回憶畫面中,強納森拿著 Nikon 相機起先拍攝小女友莎莎的場景,那畫面洋溢著青春和愛意。鏡頭裡,莎莎和強納森在歐洲各種自拍,當然也在各種地方「野合」,畫面第一集開始就由兩人在火車臥鋪包廂赤條條畫面播起,這時候的相機,承載著純真的情感記錄,是他們愛情的見證者。柔和的光線灑在兩人身上,在歐洲美景下營造出溫馨浪漫的氛圍,展現出年輕人之間純粹的情感世界。不過,這年輕女友可能是虛構的情侶,劇裡也沒交代為啥小女友提早回國。但從後來老母親給小女友家打電話,她母親冷淡的態度來看,當年小女友提早離開這事兒,肯定有貓膩。
然而,當強納森給女主拍攝性感照的時候,整個情況就發生了巨大轉變。這拍攝行為背後的意味變得複雜了,它不再是單純記錄美好,而是在特定情境下,成了引發後續一系列悲劇事件的關鍵節點。強納森這麼做,可能是被女主的魅力吸引,正所謂「人妻的誘惑」或是說「輕熟女力」的爆發,也可能是受了某些潛在因素影響。但不管怎樣,這些照片流出了原本的私密範疇,一進入公眾視野,就引發了軒然大波。
從人物關係的角度看,強納森給女主的拍攝,打破了原本的平靜。這些照片成了老母親復仇的導火索,老母親把對兒子的愛和失去兒子的痛苦,都一股腦兒傾注在對女主的怨恨上,覺得女主和兒子的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對女主來說,這些照片被惡意利用,讓她從一個備受尊敬的記者,一下淪為輿論的犧牲品,她的生活和事業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從劇情發展來看,這兩組拍攝畫面形成了鮮明對比。強納森拍攝莎莎的溫馨畫面,和拍攝女主引發的混亂與悲劇,凸顯出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不可預測。原本普普通通的拍攝行為,在別有用心的人操縱下,成了摧毀別人生活的武器。這不僅推動了復仇計畫的展開,也讓咱觀眾深刻感受到,在這個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劇裡回憶鏡頭裡的親密性愛戲,通過獨特的鏡頭語言,細膩又大膽地展現了人物之間複雜的情感紐帶。畫面中,柔和又曖昧的光線,就像情人溫柔的撫摸,灑落在主角們的肌膚上,勾勒出他們在情感最熾熱時刻的親密輪廓。鏡頭的緩慢推近和拉遠,巧妙地捕捉著他們每一個細微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仿佛在訴說著這份情感的深度和濃烈。這些場景不僅是對人物性格和關係的深度挖掘,更讓咱觀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角色之間那種原始又強烈的吸引力,為後續劇情裡人物的行為和選擇,提供了偽情感根基。
從社會層面來說,豔照門事件是對當下資訊時代隱私困境的一次尖銳呈現。在這個資訊傳播快得難以管控的時代,一張私密照片洩露,就能瞬間引發大規模的輿論風暴。這事兒反映出公眾對他人隱私過度的窺探和消費心理。豔照一流出,大眾就像被獵奇心理驅使一樣,在沒有證實和深入思考的情況下,就對女主惡意揣測、橫加指責。這種群體行為,不僅侵犯了女主的隱私權,還展示出網路暴力強大的破壞力,一個人的生活,短時間內就能被輿論徹底顛覆,陷入社會性死亡。
從人物角度分析,強納森在拍攝女主私密照的時候,表現出衝動和幼稚的性格特點。他被女主的魅力吸引,一時衝動就按下快門,完全沒考慮這行為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這凸顯出他缺乏成熟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同時,他內心的虛榮也在作祟,想通過拍攝備受矚目的女性,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獲得別人的關注和認可。這種追求表面榮耀的心態,體現出他性格裡浮躁的一面。不過,最後真相揭曉,強納森不過是個強姦犯,所有之前製造的惡毒女主的陷害行徑都成為了笑話與無的放失的荒誕。
劇裡主角的復仇計畫,那真的是像精心編織的一張網,環環相扣,透著強烈的目的性和冷酷的算計。復仇的源頭,是老母親因為兒子的死,對女主產生的怨恨。老母親在癌症病危的時候,偶然看到涉及女主的豔照門事件,愛子心切加上傷痛的驅使,她決定展開調查。她靠著頑強的毅力和敏銳的觀察力,仔細研究照片背景,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收集各種可能和女主相關的資訊。隨後,她以這些素材為基礎,用老式打字機,一字一句地創作出惡意中傷的小說《最熟悉的陌生人》,書裡對女主進行了極具殺傷力的描述,想通過文學作品抹黑女主的形象。
總的來講,Apple TV 的《免責聲明》可不只是一部簡單的電視劇,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所處時代的各種問題,還有人性的多個面。通過精彩的劇情、獨特的敘事結構,以及深刻的主題挖掘,讓咱觀眾看完之後,忍不住對網路暴力、媒體的作用,還有人性的善惡,展開深入思考。而凱特・布蘭琪的精彩演繹,無疑給這部劇添了不少光彩,是吸引咱觀眾深入劇情、感受角色情感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劇裡對媒體公司的精准刻畫,也讓咱觀眾對媒體在現實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