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依舊滾滾奔騰,浪頭拍擊江岸,濺起雪白水花,宛若在低吟往昔多少風流豪傑,最終不過化作一抔塵土。是非成敗,轉瞬成空;世事如夢,終究難解。唯有蒼翠山巒靜靜聳立,看著夕陽一次次把天邊染紅。江岸邊,白髮漁夫與樵夫,或擺渡、或劈柴、或垂釣,面對這滄桑景致早已見怪不怪。他們舉起一壺濁酒,盡把古今盛衰的感慨化作幾句笑談。
自古以來,天下格局恆在分裂與統一間反覆上演。周末七雄爭鋒廝殺,最終皆歸於秦;秦亡之後,楚、漢爭雄,卻又再度合於漢。漢室自高祖斬白蛇起兵,一步步成就大一統;繼而有光武中興,直至獻帝時,再度分裂為三國。若問其紛亂根源,多半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篤信宦官,打壓正直之士;及其崩後,靈帝繼位,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意圖鏟除曹節等宦官,卻事洩遭害。從此,宦官集團越發專橫跋扈。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溫德殿正沐浴在和煦陽光中。誰知殿角陡然捲起刺骨旋風,帷幕獵獵,令眾人心驚。只見一條碧青巨蛇猛然自樑上飛落,盤據在龍椅之上。靈帝臉色驀地煞白,禁不住驚呼,宮女與內侍慌忙將他扶入內殿,百官也陣腳大亂。片刻後,青蛇竟神秘消失。緊接著烏雲翻湧,電閃雷鳴,夾雜著密集的冰雹,砸得房屋損毀無數,直到半夜才停。
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大地震,城內宛如被巨掌撼動,屋宇劇烈搖晃;海潮亦翻覆席捲,沿海百姓被巨浪吞噬。光和元年,更現諸多怪象:母雞化為雄雞;六月初,一道黑氣蜿蜒十餘丈,直衝入溫德殿;秋七月,虹光橫懸於玉堂,五原山坡大面積崩裂……天災連連,四方人心惶惶。
靈帝下詔徵詢群臣對種種災異的看法,議郎蔡邕義正辭嚴地上疏,稱這些異象源於後宮干政與宦官亂政,言辭鋒利。靈帝看奏歎息,正欲更衣之際,宦官曹節偷窺奏文,旋即以他事誣陷蔡邕,使他被放逐歸鄉。此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互相勾結,號稱「十常侍」。靈帝對張讓寵信至極,甚至稱他為「阿父」。朝政日漸腐敗,百姓流離失所,盜賊蜂起。
鉅鹿郡有三兄弟:張角、張寶、張梁。張角原是落第書生,因入山採藥邂逅一位童顏碧眼、手持藜杖的老人。老人將他帶到山洞,取出三卷名為《太平要術》的天書,囑咐:「汝得此書,應替天行道,普救世人;若意圖不軌,必遭厄運。」張角方欲細問,老人自稱「南華老仙」,轉瞬化作一陣清風消失。
張角遂夜以繼日鑽研,最終修得能呼風喚雨、驅邪退病之術,自稱「太平道人」。中平元年疫病流行,他憑符水治病,號「大賢良師」,弟子五百餘人雲遊四海,能書符念咒;不久教眾急劇膨脹。張角因勢成立三十六方:大方上萬人,小方數千,推渠帥為將軍。諸多信徒推崇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並在門上以白土書「甲子」。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各州,家家奉張角名號。
為謀裡應外合,張角派馬元義攜金帛賄賂宦官封諝,並與張寶、張梁密議:「民心既歸附,不乘勢取天下,豈不可惜!」於是秘密製作黃巾旗,擇日舉事;又令弟子唐州通訊封諝。豈料唐州進城後反而告密。靈帝得訊,命大將軍何進急調人馬擒拿馬元義,斬首示眾,並將封諝等人下獄。張角知事敗露,星夜率軍起事,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號「地公將軍」與「人公將軍」,聲言:「漢運已盡,大聖人即將出世;汝等順天應時,共襄太平!」百姓前呼後擁,裹黃巾響應者多達四五十萬,聲勢浩大。官軍聞之色變,節節敗退。何進只得上奏靈帝,請各州郡嚴加防備,並號召能人志士踴躍參戰;又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雋各率精兵三路討之。
張角大軍來勢洶洶,前鋒直抵幽州邊境。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性謹慎而審時度勢。聞賊兵將至,忙召校尉鄒靖議事。鄒靖慷慨陳辭:「賊軍浩大,我方兵力有限。明公宜速募義勇共禦強敵。」劉焉應允,立即在各縣鄉鎮張貼榜文,徵招義兵。
榜文傳至涿縣,引起不小騷動,更驚動一位神色沉穩的青年——他雖不多讀經史,卻始終胸懷大志,從不輕易流露喜怒。此人身高七尺五寸,耳垂及肩,手臂過膝,傳言目光可及耳畔;容貌白皙若玉,脣色殷紅如脂,乃中山靖王劉勝後裔、漢景帝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相傳劉勝之子劉貞因故被罷侯爵,子孫遂居於涿縣。玄德祖父劉雄、父親劉弘曾舉孝廉並做過官,但英年早逝,玄德自幼家境清貧,與母親住在樓桑村,販履、編蓆為生。村外東南有一株高逾五丈的巨桑樹,枝葉繁密如車蓋,相士曾斷言:「此家來日必出貴人。」
玄德幼時常在巨桑下與同伴玩耍,已敢放言:「他日若能成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聞之驚喜,逢人便說此子絕非凡俗。玄德十五歲時,母親省吃儉用供其外出求學,曾師事鄭玄、盧植,並與公孫瓚交情深厚。如今他二十八歲,面對榜文,只覺報國之心勃然而生,忍不住仰天長歎。孰料背後響起一聲朗喝: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理當為社稷出力!你歎什麼?」
一句斥問,聲若洪鐘,迴盪在熙攘人群間。就此,一場足以改變天下的波瀾壯闊大戲,拉開了序幕。
文:ChatGPT-o1-pro
圖:Leonardo Lighting Sketch(B&W) / ChatGPT-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