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的逆襲:James Daunt 如何讓 Waterstones 和 Barnes & Noble 起死回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曾經撰文有關逛書店的回憶,得到不少讀者熱烈的迴響,原來像我一樣喜愛實體書店的朋友還有很多,可是為什麼這些書店越來越少呢? 也許網上購買是最大原因,就以我自己為例,喜歡紙本書,但通常還是透過亞馬遜或其他綱絡訂購的。


在英國北部舊書店看到 The Waverley Novels 書冊,可惜不是完整的廿八卷,作者:Sir Walter Scott,十八世紀蘇格蘭作家/歷史學家。

在英國北部舊書店看到 The Waverley Novels 書冊,可惜不是完整的廿八卷,作者:Sir Walter Scott,十八世紀蘇格蘭作家/歷史學家。


我在舊文章 倫敦街頭:逛書店 裡憶述倫敦昔日書店街 Charing Cross Road 的光輝日子,亦提到英國最大的連鎖書店 Waterstones 跟 Amazon 曾經合作失敗,後來還要面臨破產邊緣,但我沒有再寫 Waterstones 重新調整之後再復活過來的後續。踏入廿一世紀,想不到 Waterstones 因為新來的執行總裁 James Daunt 而成功翻開書店的新一頁而成功轉型,由虧本轉成平𧗾財政而再轉為賺錢,逃過書店結業的厄運。


之後,2019年, James Daunt 被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 Barnes & Noble 重金禮聘為新的執行總裁,希望照辦煮碗,像英國的 Waterstones 一樣能夠力挽狂瀾而讓書店起死回生。果然根據統計數字,2023年 Barnes & Noble 返其道而行,不是關門大吉,而是在美國增設多間分店,這是自從 2010年以來的首次擴張,2024年尾的業績報告,B&N 集團已經有六百多間分店遍佈美國,並計劃在 2025年再增開六十間新的分店。這位新上任的執行長這樣有把握和有魄力,是因為有過去幾年盈利的確據做基礎,究竟 James Daunt 有什麼法寳可以讓實體書店復活過來呢?這就要從他怎樣重新整頓 Waterstones 的功績歷史開始說起。


James Daunt 本來是銀行家,後來轉身為成功的銷售書籍的商人。廿世紀九十年代他在倫敦 Marylebone 區收購了歷史悠久的一間書店,其內部愛德華式的風格和裝修設計典雅精緻,顧客走進去就像走進博物館一樣(大英博物館其實就在不遠處),眼前為之一亮,很容易就會立刻愛上這間獨特的書店。初期店裡主打旅遊系列的商品,專門提供一切旅遊資訊、旅遊故事及歷史的書籍,還有旅遊的講座和交流心得等活動,後來 Daunt Books 還加入出版行列,把已經絕版的書籍重新印製發行,對於愛閱讀的人來說,這真是天大的喜訊。



 大英博物館藏書範圍,是不是有些像 Daunt Books 的內部呢?(照片來源:作者)

大英博物館藏書範圍,是不是有些像 Daunt Books 的內部呢?(照片來源:作者)


James Daunt 於 2011年加入 Waterstones  旗艦店成為執行總裁的時候,書店快要瀕臨倒閉,可是經過他的一番大刀濶斧改革之後,Waterstones 奇蹟地由虧本轉為盈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 You’ve got Mail 這齣電影,是有關大書店吞噬小書店的愛情故事,現實中 Daunt 雖然以大財團氣勢收購小本經營的獨立書店,但他手法卻不一樣。除了大圍的經營結構要依照 Waterstones 的規矩之外,被收購的書店可以保持書店名稱,甚至原來的作風外貌也毋須作太多改變(我在舊文中提到 Foyles 書店就是其中之一的例子),集團總部還鼓勵被收購的獨立書店自由發揮店內擺設,特顯當地社區獨有的生活文化及需要。


2011年之後,Waterstones 在全英國各地不斷收購小型書店,每間書店是依據該地區的特色和需求而規劃,例如北部約克郡,是十九世紀 Brontë 姊妹作家的家鄉,她們的小說作品和故居博物館,再配合該地區的著名鬆餅下午茶,於是有關商品就成為該區書店的特色,吸引不少顧客甚至遊客光顧。也有些書店的主要顧客對象是愛動物的讀者,於是店內就有大量寵物的書籍或交流活動,大人小孩寵物一律歡迎進來,營造出很親和友善的氛圍,此外還有舉辦讀書會,作者簽名活動等等,這些讓顧客直接參與其中及分享閱讀心得的策略,比較起在網上獨個兒瀏覧閱讀確實更吸引及有人情味!


2024年 Waterstones 還計劃進駐位於倫敦牛津街的大百貨公司 John Lewis,這是筆者曾經在七、八十年代喜歡流連的公司,因為產品價格不像 Harrods 的高不可攀,但也不是廉價的百貨公司,下次我去倫敦旅遊的時候,便可以讓自己沈浸在書海裡,這真是一個吸引顧客的亮點啊!



Daunt 接手管理 Waterstones 之後,還終止跟出版社派來的營業代表合作,不再把書店的空間租借出來作宣傳,代之而起的是由自己的團隊推薦每月的精選書籍,咦? 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呵呵,原來是方格精選 (笑)!Waterstones 這樣做法,亦無意中發挖了有才華和有潛質的作家,這些本來不見經傳,被大出版社忽略的作家,卻逃不了 James Daunt 的慧眼,只要經由他的團隊挑選出來的作品,很快就成為𣈱銷書,讓這些無名小作家終於有機會出人頭地而吐氣揚眉!


踏入廿一世紀,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快和先進,人工智能已經是勢不可檔的潮流,大家都擔心文化創意產業是否有壽終正寢的一天,不過我近期看到的有關消息,竟然是實體書店似有重振昔日雄風的趨勢,真是令喜愛寫作和閱讀的人感到鼓舞。這位商界領袖奇才 James Daunt 的成功,吸引不少傳媒關注而特別訪問他的營商手法,以上分享的一段短片是節錄自 PBS 的文化藝術新聞,還有其他大電視台的經濟新聞都找他做專訪。在訪談中他被問及亞馬遜已經佔據書本市塲的半成,應該是實體書店的頭號敵人, Daunt 卻樂觀並打趣的回應說:「他們賣的多是沉悶的書籍⋯⋯」事實上,根據英國統計調查顯示,七成以上的小孩子都喜歡翻閱紙本書,排斥電子書,因為電子書冷冰冰,完全不及五顏六色及可愛的插畫書吸引!


再說回 Waterstones ,在哈利波特熱潮的時候,全英國的書店都會舉辦特別活動,例如有巫師及小說裡的人物出現,也讓小讀者們參與書中的一些有趣遊戲,難怪孩子們都愛看書,因為故事裡的文字及圖片已經被活生生的展現在自己面前,這真是很棒的推廣閱讀的方法呢!至於 James Daunt 的樂觀和遠見,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在逆境困難中不會氣餒或放棄,而是堅持努力向前走,力求突破困境。


新年之始,但願我們也能夠積極樂觀迎接未知的前路,雖然大家來這個平台寫文章的原因和目標各有不同,但都應該是愛文字愛閱讀的人,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持續筆耕閱讀,彼此激勵,在這裡祝福大家新春新氣象,寫作閱讀愉快!



資料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7/feb/03/balancing-the-books-how-waterstones-returned-to-profi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unt_Books

https://youtu.be/73RCQE6Rw5k?si=tn-TUSqFmBadNxGA




avatar-img
132會員
114內容數
歡迎來喝茶吃餅,談天說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楓林茶館 的其他內容
十一月十一日不是什麼「光棍節」,而是西歐國家的「和平紀念日」 Remembrance Day! 
九月的最後一天,遠足賞楓去了!  正值人生的秋天,往昔的靈活敏捷不再,我只能手執健行杖,小心翼翼,踽踽獨行,楓紅和陽光交織下是一縷縷銀絲。 已經是九月底,秋意還未濃,今年高地上的楓林仍有一大片綠;歲月無情,若是可以的話,我願意自己的「綠」亦是如此緩慢,一點點變橘紅,然後才是枯黃。
加拿大夏天的太陽照耀溫暖的湖泊和自然美景,人們享受各種活動包括水上活動、露營、燒烤和水果採摘。本文介紹了這些夏日活動和樂趣,讓您更加了解加拿大的夏季生活。
7月1日是加拿大的國慶,去年夏天我曾去加東海洋三省旅遊,寫了幾篇有關加國歷史和旅遊名勝的文章⋯⋯ 今年的加拿大國慶,就讓我談談 Alice Munro (中譯:孟若)這位被譽為加拿大 *Chekhov 的女作家吧! “小鄉鎮就是人生的舞台⋯⋯”
十一月十一日不是什麼「光棍節」,而是西歐國家的「和平紀念日」 Remembrance Day! 
九月的最後一天,遠足賞楓去了!  正值人生的秋天,往昔的靈活敏捷不再,我只能手執健行杖,小心翼翼,踽踽獨行,楓紅和陽光交織下是一縷縷銀絲。 已經是九月底,秋意還未濃,今年高地上的楓林仍有一大片綠;歲月無情,若是可以的話,我願意自己的「綠」亦是如此緩慢,一點點變橘紅,然後才是枯黃。
加拿大夏天的太陽照耀溫暖的湖泊和自然美景,人們享受各種活動包括水上活動、露營、燒烤和水果採摘。本文介紹了這些夏日活動和樂趣,讓您更加了解加拿大的夏季生活。
7月1日是加拿大的國慶,去年夏天我曾去加東海洋三省旅遊,寫了幾篇有關加國歷史和旅遊名勝的文章⋯⋯ 今年的加拿大國慶,就讓我談談 Alice Munro (中譯:孟若)這位被譽為加拿大 *Chekhov 的女作家吧! “小鄉鎮就是人生的舞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實體書店,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就像星星會因為引力而互相影響,書架上的書會因為隔壁的書而有不同的意義。書架的排列改變,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世界。 」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實體書店,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就像星星會因為引力而互相影響,書架上的書會因為隔壁的書而有不同的意義。書架的排列改變,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