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Cs的出現為許多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細胞是透過將成體細胞重新編程而來的,具有分化成各種體細胞的潛力。與傳統的胚胎幹細胞相比,iPSCs沒有倫理上的爭議,且可以來自患者自身,降低了免疫排斥的風險。這使得科學家能夠利用iPSCs研究疾病的發病機制、進行藥物篩選,甚至開發新的治療方法。目前,全球有許多研究都在探索iPSCs的潛力,不僅有觀察性的研究,也有實際將iPSCs應用於治療的臨床試驗。
研究發現儘管iPSCs的應用前景廣闊,但實際進入臨床治療的案例仍然相對較少。在分析了多個全球臨床試驗數據庫後,研究人員將相關試驗分為「非治療性」和「治療性」兩大類。非治療性研究主要利用iPSCs進行疾病建模和藥物篩選,而治療性研究則將iPSCs移植回患者體內以治療疾病。美國在非治療性研究方面較為領先,而日本則在治療性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此外,研究也發現,相較於非治療性研究,治療性研究的平均參與人數較少。
iPSCs的應用雖然面臨挑戰,但未來發展可期。目前,iPSCs在治療上的應用主要集中於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視覺系統疾病。一些公司正在積極開發iPSC相關的細胞治療產品,例如,針對帕金森氏症、心臟衰竭和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等。iPSCs 的應用潛力巨大,可以分化成任何細胞類型,科學家也持續在克服諸如腫瘤形成和免疫排斥等挑戰。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iPSC療法將在臨床上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註:本文僅為科學期刊討論,並無醫學治療的建議。
參考文獻:Review of the Current Trends in Clinical Trials Involving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Kim JY, Nam Y, Rim YA, Ju JH. Stem Cell Rev Rep. 2022 Jan;18(1):14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