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C來源巨噬細胞之可擴展懸浮培養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介紹一種可擴展的懸浮培養方法,用於大量生產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來源的巨噬細胞(iPSC-Mac)。此方法利用 在攪拌槽生物反應器(STBR)中培養的骨髓細胞形成複合物(MCFC)中間體,實現了巨噬細胞的連續生產。與傳統的二維貼壁培養方式相比,這種三維懸浮培養技術顯著提高了細胞產量,並且能夠實時監控生物量、pH值、溶氧和營養水平等關鍵製程參數,為系統化的製程開發、優化和線性放大提供了便利。這種技術不僅可以應用於實驗室規模,也能夠應用於工業規模的細胞生產。
raw-image


該研究詳細描述了從 iPSC 到 MCFC 的分化過程,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細胞激素組合誘導 iPSC 聚集體分化為 MCFC 中間體。MCFC 中間體可以在懸浮培養中長期穩定維持,並持續產生功能性且高度純化的 iPSC-Mac。文中還提及,通過改變添加的細胞激素組合,該平台不僅能產生巨噬細胞,還可以產生其他骨髓免疫細胞,例如顆粒細胞。此方法在組織培養板或 STBR 系統中均可操作,培養規模從 3 毫升到 150 毫升不等,並且產生的 iPSC-Mac 具有特定的表面標記特徵 (CD45+/CD11b+/CD14+/CD163+/TRA-1-60-) 和重要的體內外功能。

此種巨噬細胞生產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包括發展基於細胞的治療方法,研究巨噬細胞發育和生物學,以及探索它們在多種疾病中的作用。此外,iPSC-Mac 還可以用於藥物開發和篩選。儘管該方案仍需進一步優化,例如採用完全不含異種物質的培養條件,以及建立更精確的監控和控制迴路,以確保細胞產品質量和穩定性,但這種可擴展、連續生產 iPSC-Mac 的方法,無疑為再生醫學、免疫學和工業應用開闢了新的道路。


註:本文僅為科學期刊討論,並無醫學治療的建議。

參考文獻:Continuous human iPSC-macrophage mass production by suspension culture in stirred tank bioreactors. Ackermann M, Rafiei Hashtchin A, Manstein F, Carvalho Oliveira M, Kempf H, Zweigerdt R, Lachmann N. Nat Protoc. 2022 Feb;17(2):513-539.


avatar-img
5會員
122內容數
歡迎來到伊桑的書摘!我是Ethan,一位熱愛讀書的人,致力於每年閱讀一百本好書,並將從中汲取的智慧分享給志同道合的朋友。這裡的內容專為那些追求長壽與智慧朋友而設計,涵蓋最新的科學研究、健康觀點,並以歐美醫藥哲學的角度探討疾病預防與養生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伊桑的書摘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 CAR-T 細胞療法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克服 T 細胞耗竭的問題。CAR T 細胞療法的基礎概念和其在血液腫瘤治療中的成功。CAR-T 細胞療法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癌症治療方法,尤其是在血液惡性腫瘤方面表現出卓越的抗腫瘤活性。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在疾病建模、再生醫學和藥物開發方面的應用與挑戰。簡單來說,iPSCs就像是人體細胞的「時光機」,可以將成熟的細胞,例如皮膚細胞,重新編程回類似胚胎幹細胞的狀態,具有分化成各種細胞類型的能力。
傳統的自體 CAR-T 細胞療法是從病患自身提取 T 細胞進行改造,雖然效果顯著,但製程耗時、成本高昂,且可能因病患 T 細胞功能不佳而影響療效。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科學家們開始開發「現成」的異體 CAR-T 細胞療法,也就是使用健康捐贈者的 T 細胞來製造 CAR-T 細胞,這樣可以降低成本等等。
漢丁頓舞蹈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基因中CAG重複序列過多,導致製造出來的漢丁頓蛋白(huntingtin, Htt)變異,進而傷害腦部神經細胞。這種疾病會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認知能力和情緒。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癒方法,現有的治療僅能緩解症狀,無法阻止疾病惡化。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過的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的療法。這項技術在治療B細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等疾病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嚴重的副作用,例如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 和 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的神經毒性症候群(ICANS)。
iPSCs的出現為許多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細胞是透過將成體細胞重新編程而來的,具有分化成各種體細胞的潛力。與傳統的胚胎幹細胞相比,iPSCs沒有倫理上的爭議,且可以來自患者自身,降低了免疫排斥的風險。這使得科學家能夠利用iPSCs研究疾病的發病機制、進行藥物篩選,甚至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本文探討 CAR-T 細胞療法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克服 T 細胞耗竭的問題。CAR T 細胞療法的基礎概念和其在血液腫瘤治療中的成功。CAR-T 細胞療法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癌症治療方法,尤其是在血液惡性腫瘤方面表現出卓越的抗腫瘤活性。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在疾病建模、再生醫學和藥物開發方面的應用與挑戰。簡單來說,iPSCs就像是人體細胞的「時光機」,可以將成熟的細胞,例如皮膚細胞,重新編程回類似胚胎幹細胞的狀態,具有分化成各種細胞類型的能力。
傳統的自體 CAR-T 細胞療法是從病患自身提取 T 細胞進行改造,雖然效果顯著,但製程耗時、成本高昂,且可能因病患 T 細胞功能不佳而影響療效。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科學家們開始開發「現成」的異體 CAR-T 細胞療法,也就是使用健康捐贈者的 T 細胞來製造 CAR-T 細胞,這樣可以降低成本等等。
漢丁頓舞蹈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基因中CAG重複序列過多,導致製造出來的漢丁頓蛋白(huntingtin, Htt)變異,進而傷害腦部神經細胞。這種疾病會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認知能力和情緒。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癒方法,現有的治療僅能緩解症狀,無法阻止疾病惡化。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過的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的療法。這項技術在治療B細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等疾病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嚴重的副作用,例如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 和 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的神經毒性症候群(ICANS)。
iPSCs的出現為許多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細胞是透過將成體細胞重新編程而來的,具有分化成各種體細胞的潛力。與傳統的胚胎幹細胞相比,iPSCs沒有倫理上的爭議,且可以來自患者自身,降低了免疫排斥的風險。這使得科學家能夠利用iPSCs研究疾病的發病機制、進行藥物篩選,甚至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日獨家雙專利、40多年來的醱酵技術、榮獲多國獎項,「指向型NMN」直達身體所需“高酵吸收才有酵”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了解到了多肽的價值,這篇帶大家了解到多肽在人體裡是如何運作的。 人體的結構是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所組成的。 人體由60兆細胞所組成,細胞核中含有人體基因DNA,每個細胞又是由80億個蛋白質所構成。 因此,可以說沒有蛋白質等於沒有生命! 多肽:生物導彈、載體作用、激素平衡
Thumbnail
生合從事益生菌菌粉的研發製造與生產代工,企業願景是『用益生菌改變生活』,是一家業務純度非常高,集中公司資源致力於益生菌研發製造業務。依據新聞報導,台灣益生菌品牌有50%的生產製造是來自於生合公司。
Thumbnail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公佈其用於治療1型糖尿病患者的幹細胞衍生胰島細胞療法VX-880在臨床試驗中的最新數據,顯示療效與此前報告一致。
Thumbnail
粒線體是細胞內的一個胞器,負責提供細胞能量,但隨著年齡增長,粒線體逐漸減少,導致代謝疾病的出現。本文介紹了粒線體的功能、受損原因,以及如何維持和活化粒線體的方法。透過飲食、運動、作息等多方面的調整,對於改善粒線體功能和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Thumbnail
外泌體具傳遞訊息、調節免疫反應、促進細胞再生和修復、抑制發炎反應、減緩神經性疾病等。對阿茲海默症(AD)和帕金森病(PD)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效果已多有報導.. 外泌體,是一種細胞分泌的微小囊泡,包含有各種生物活性物質,如蛋白質、核酸和激素等。最初,外泌體被認為是細胞代謝的副產物,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
Thumbnail
★ 打寒顫的肺泡 「從很久以前開始,製造肺泡的原料就不夠了,那時候我們整個肺部、腺體與大腸都集合起來幫忙孕育新的肺泡」、「但因為原料實在不夠,大家只能犧牲自己的資源,各器官的功能就受到影響,開始缺失停擺。直到無法消耗代謝多餘的脂質(我們互相傳遞訊息後留下的垃圾),形成了肺囊腫」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2.01」》 外泌體是一種細胞外囊泡,其脂質雙層膜內含有核酸、蛋白質、醣類、脂質等多種訊號因子。這些微小的囊泡在細胞間扮演傳遞信號的角色,調節生理和病理機制,因此引起了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研究上的廣泛關注。 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取自血液的重要幹細胞來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將學到「角膜水化、角膜代謝和角膜修復」等基本知識,包括角膜水化的驅動力,水通道蛋白的作用,角膜代謝所需的氧氣和葡萄糖供應,以及角膜創傷修復所需的相關基質和細胞機制等。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日獨家雙專利、40多年來的醱酵技術、榮獲多國獎項,「指向型NMN」直達身體所需“高酵吸收才有酵”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了解到了多肽的價值,這篇帶大家了解到多肽在人體裡是如何運作的。 人體的結構是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所組成的。 人體由60兆細胞所組成,細胞核中含有人體基因DNA,每個細胞又是由80億個蛋白質所構成。 因此,可以說沒有蛋白質等於沒有生命! 多肽:生物導彈、載體作用、激素平衡
Thumbnail
生合從事益生菌菌粉的研發製造與生產代工,企業願景是『用益生菌改變生活』,是一家業務純度非常高,集中公司資源致力於益生菌研發製造業務。依據新聞報導,台灣益生菌品牌有50%的生產製造是來自於生合公司。
Thumbnail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公佈其用於治療1型糖尿病患者的幹細胞衍生胰島細胞療法VX-880在臨床試驗中的最新數據,顯示療效與此前報告一致。
Thumbnail
粒線體是細胞內的一個胞器,負責提供細胞能量,但隨著年齡增長,粒線體逐漸減少,導致代謝疾病的出現。本文介紹了粒線體的功能、受損原因,以及如何維持和活化粒線體的方法。透過飲食、運動、作息等多方面的調整,對於改善粒線體功能和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Thumbnail
外泌體具傳遞訊息、調節免疫反應、促進細胞再生和修復、抑制發炎反應、減緩神經性疾病等。對阿茲海默症(AD)和帕金森病(PD)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效果已多有報導.. 外泌體,是一種細胞分泌的微小囊泡,包含有各種生物活性物質,如蛋白質、核酸和激素等。最初,外泌體被認為是細胞代謝的副產物,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
Thumbnail
★ 打寒顫的肺泡 「從很久以前開始,製造肺泡的原料就不夠了,那時候我們整個肺部、腺體與大腸都集合起來幫忙孕育新的肺泡」、「但因為原料實在不夠,大家只能犧牲自己的資源,各器官的功能就受到影響,開始缺失停擺。直到無法消耗代謝多餘的脂質(我們互相傳遞訊息後留下的垃圾),形成了肺囊腫」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2.01」》 外泌體是一種細胞外囊泡,其脂質雙層膜內含有核酸、蛋白質、醣類、脂質等多種訊號因子。這些微小的囊泡在細胞間扮演傳遞信號的角色,調節生理和病理機制,因此引起了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研究上的廣泛關注。 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取自血液的重要幹細胞來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將學到「角膜水化、角膜代謝和角膜修復」等基本知識,包括角膜水化的驅動力,水通道蛋白的作用,角膜代謝所需的氧氣和葡萄糖供應,以及角膜創傷修復所需的相關基質和細胞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