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阿夏出任務之二:撿柴與炭
大灶這種東西我也是有見過的,我們雲林老家鄉下還有兩口,小時候只有過年才返鄉,奶奶會用灶炊蘿蔔糕,我和妹妹會被賦予顧灶坑的任務,就是把備好的木柴放進去,有時會丟一小捆的稻草進去,有時會撒一些米糠進去,後面那口沒炊糕的話,鍋裡會放水,傍晚一大家子要輪流洗澡時,就舀那鍋的水出來、提去浴室用,所以顧火的人也要記得補後鍋的水。
小時候覺得我媽是都市人,怎麼會進到鄉下的灶腳仍然熟門熟路毫無畏懼呢?明明嫁給我老爸後在雲林鄉下生活的時間並不長啊,原來,她小時候就出過很多火系任務了。我只是坐在灶門的小板凳上,把身後堆積的木柴往火裡丟、注意不要讓火滅了就好,覺得新奇好玩的成分居多;小女孩阿夏可不是這麼回事,那木柴、土炭都要她自己去撿才有。
先說木柴好了,阿夏總不可能自己去砍樹回來劈柴吧,她的木柴來源是什麼呢?原來她還是要砍,但不是大樹,也不是新鮮的樹,而是一些看起來像是"臭火搭"的小樹,可能是被曬乾了,可能是在海邊被鹹死了,總之,阿夏會從海邊小路往九斗仔山坡上走,遇到有那樣乾枯的大草小木、或折或砍、綑一綑設法帶回家來當作柴火用。
前不久凱米大颱風過後,我和老媽每日清晨去散步運動的潮境公園那邊也出現很多"臭火搭"的植物,我說起曾在澎湖冬天看過路旁因為鹹水煙而焦黃的整片小草,而老媽則說起她小時候,都要銼這種黑褐色草木回家存放,是她的撿柴任務其中之一。
我才明白老媽對灶腳的熟悉,並非嫁人之後,而是童年寄養時要做的工作,在雲林鄉下老家爺爺奶奶有農田種稻米,彼時家家戶戶都有曬乾的稻草可以綑一綑儲存起來,灶口起火很好用;在八斗仔海邊沒有稻草,但是小山坡上有乾掉的枯死草木可取,派勤勞的小孩出門,即有收穫。
但大灶每天都要燒火,像樣的木頭柴還是很需要的,在海邊有什麼機會能得到木頭呢?答案就是漂流木,尤其颱風過後,很多漂流木沖上岸,大家都會去撿,阿夏生活的四合院庭院中,就有高高的木頭堆,阿夏的撿柴任務另一來源,就是努力去撿漂流木回來。
還有一樣火系任務是撿煤炭,別的地方或說正常管道下、應該各家戶是要花錢去"買"煤炭回來使用才對,八斗仔的人家卻是"撿"就有嗎?
因為當時鐵支路那邊的山上有煤礦坑,路邊有煤礦的儲存場,五分車來來回回從山上運煤下來、路上會零零星星掉下小塊的小粒的煤礦灰,可以用手拾,可以用掃把掃,總之大家都會去撿,尤其讓小孩去撿,小孩當作去玩也很開心。
阿夏去出撿柴任務的時候,也是用扁擔,擔水時的兩個鐵水桶改成兩個竹籉仔,一天只要撿滿這兩籉就算完成,可以交待。撿柴需要的時間多,來回又有路程,算是離家比較遠的任務,阿夏會趁機看看風景,遊蕩一下,雖然不是跟朋友玩耍,但是相對悠閒一點,在她心裡是難得比較寬鬆的時刻。
艱苦的童年裡何以能夠有這一小段時間餘裕,被阿夏當作遊玩打混的時光呢?答案就在那片煤礦儲存場。當時用竹籬笆圍起來的煤礦山,小女孩阿夏抽出兩支竹片,從一個小洞直接挖出煤炭,送進她的竹籉裡面,裝滿兩籉,就慢慢擔回家。
後來有一天她快走到場邊時、看到裡面的人發現礦山的一角有下陷的趨勢,她就停下腳步,沒往前走,改回跟別人一樣去鐵支路附近撿土炭或掃土炭灰,從此以後沒再靠近她的秘密籬笆小洞。
記得我媽曾說過她的爸爸、哥哥都"很聰明",說自己比較笨,意指自己比較"古意"老實對吧,我想,這個說法恐怕不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