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盡頭,愛還是捨不得?

愛情的盡頭,愛還是捨不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朋友問我:「如果一段婚姻早已失去溫度,但還捨不得離開,那是因為愛,還是捨不得?」

我愣了一下,反問他:「你還期待什麼嗎?」

他沉默了很久,最後說:「期待什麼?我只是習慣了,有些不甘心吧,放手就什麼都沒了。」

這段話狠狠戳中了許多人的心。當婚姻走到盡頭,我們常常不敢承認,自己不願放手的,或許不是那個人,而是習慣,是投入的時間與情感,是那些再也回不去的過去。


捨不得的根本,不是愛,而是失去

我們真的還愛嗎?

當一段婚姻裡的爭吵多過微笑,冷漠多過交流時,我們還能說那是愛嗎?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害怕改變,害怕分離帶來的孤單。

捨不得什麼?

捨不得的,其實是自己付出的努力。那些熬過的苦日子、曾經一起努力的回憶,好像放手就等於承認這一切都沒有意義。但事實上,愛不是這樣計算的——它本來就不是一場等價交換。

「不甘心」是最大的牢籠

很多人捨不得放手,因為他們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選擇錯了,不甘心曾經的承諾沒兌現,不甘心成為別人口中的「失敗者」。可是不甘心,不會讓愛重生,只會讓你在過去的陰影裡越陷越深。

當你回頭看,真正讓你痛苦的不是對方,也不是婚姻的結束,而是你無法接受自己的選擇曾經有瑕疵。

愛的本質,是成全自己,也成全對方

如果還愛,那麼愛不應該只是佔有,而是讓對方和自己都能過得更好。如果一段關係讓彼此只剩下痛苦,放手未必不是愛的一種體現。愛不是勉強,也不是將就,更不是以「習慣」為名的拖延。


結語:放手,是對愛最深的尊重

放手不是失敗,而是一種成全,是對愛情最深的告別儀式。當我們願意正視內心的恐懼,承認愛的逝去,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

如果你現在正站在愛與捨不得的交界點上,問問自己:我還愛對方嗎?還是只是害怕失去?無論答案是什麼,都值得你為自己再努力一次,哪怕是為了重新開始。

avatar-img
‹思›語室
375會員
554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1億」次閱讀、300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思›語室 的其他內容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青春如一場博弈,妳手中的每一步都在決定未來的模樣。這篇文章寫給每位年輕女孩,探索如何運用青春的籌碼,打造不留遺憾的選擇。從外表到內在、愛情到事業、家庭到自我,每一個抉擇,都是走向更好人生的基石。妳的青春,值得下得更漂亮!
2025年的台灣,「躺平青年」與「下流老人」成為矛盾的兩個世代標籤,表面是對立,實則是社會結構失衡的縮影。當年輕人選擇放棄奮鬥,老年人面臨生活窘境,這場矛盾揭示的不是責任推卸,而是整體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與代際信任的瓦解。唯有打破對立,共同推動公平與改革,才能重建希望與未來。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青春如一場博弈,妳手中的每一步都在決定未來的模樣。這篇文章寫給每位年輕女孩,探索如何運用青春的籌碼,打造不留遺憾的選擇。從外表到內在、愛情到事業、家庭到自我,每一個抉擇,都是走向更好人生的基石。妳的青春,值得下得更漂亮!
2025年的台灣,「躺平青年」與「下流老人」成為矛盾的兩個世代標籤,表面是對立,實則是社會結構失衡的縮影。當年輕人選擇放棄奮鬥,老年人面臨生活窘境,這場矛盾揭示的不是責任推卸,而是整體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與代際信任的瓦解。唯有打破對立,共同推動公平與改革,才能重建希望與未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