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快過完了,該紀錄的得紀錄完成。上次不知道有沒有將虎頭蘭錯打成虎尾蘭,哈!都會開花啦,不過長的差很多。
先分享一首應景的小詩,收錄在<花蜜釀的詩,百花詩集 特色花卉篇>內
<迎春接福虎頭蘭 作者:林武憲>
我們是來自新社魚池的
虎頭蘭家族
(微笑) (綠精靈) (一點紅)
(粉紅佳人) (紅新娘) (芭蕾舞者)......
都是我們家族的成員
我們都是混血兒
從綠手指園創家手上誕生
無論色彩 形狀 姿態 風韻
我們都與眾不同 讓人驚艷
我們張開翅膀
飛到日本 中國 歐美
也飛到你家客廳 陽臺
成為「蘭花之王」「臺灣之光」
你看
我們的花兒大大的
一朵朵 一群群的開著 笑著
一長串的花瓣
傾瀉著我們心底的祝福
祝福你 有一個燦爛的春季
予你出頭 一帆風順
予你福氣啦!
(虎頭蘭的「虎」讀音近似臺語「福」)
------
“蘭科,遠從上古恐龍時代時就已經存在,當時的授粉者可能是小型恐龍。而地球上除了南極洲外到處皆有蘭花,是一種生物多樣性極高的生存者。在沙漠、沼澤、森林......等,都有它的蹤跡。有些是地生,能夠地下開花;有些附生,氣生根在空氣中吸收養分及水分;有些腐生,並以死亡的有機物為食物。有些散發腐臭,有些芬芳襲人:有些美的不可芳物,有些則像是一團黏液。”(書籍 : 花繪物語-畫筆下的植物學)
在東方,蘭花常被用來譬喻美好的事物,聖潔且高雅。古人中愛蘭者如屈原在《離騷》中便有寫道「余既滋蘭之九畹兮 又樹蕙之百畝」,(畹)字在古代是面積單位,有說三十畝為一畹,或是十二畝為一畹。而近代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字畹華,其中畹代表蘭華則通花。
但這邊有個誤區,在唐代前古人所說的蘭草,指的都是"菊科澤蘭屬"植物(如六月雪),直到宋代之後的蘭花才是現代的蘭科植物,古人的蘭文化最初是依託澤蘭的清香而發,並且配戴"佩蘭"有避邪祈福之意,也是一種中藥。在詩經《溱洧》中的"蕑",指的就是上述的"佩蘭",相傳孔子經歷多次面試失敗後,在歸途中見到蘭花默默生長在荒山野嶺,感嘆說道:「蘭當為王者香,今乃與眾草為伍。」孔子將自己自比為蘭者,蘭草的香乃是王者之香,蘭花的香是清、幽、淡、遠,也是儒家文人所追求的內在品格。到了唐代之後,蘭花進入了家園之中,國色天"香"指的就非是詩經內所說的"蘭草",而是現代的蘭花了。
談到現代蘭花的"香"有一特點,就是飄渺不定。不知大家家中有無放置過蘭花,空間中遠遠便有清淡雅致的清香,但靠近花朵又隱沒不見,明代詩人李日華便有<蘭花二首>其中描述 : 著意尋香又不香。蘭花的香是不霸氣、不招搖的,有如一塊溫玉,讓人如沐春風,甚至會忘了它的存在,古人有話是這麼說的:「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而在《易經 繫辭》上有段非常有名的句子 :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指的是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這也是「義結金蘭」的由來。後世也將此句作為夫妻結為連理的祝福話語。
其他的小故事,在下方參考書單內有,很多部分需要交叉比對才能找出真正指的意義,也是有趣。
參考書籍 : <四時花令 那些奼紫嫣紅的古典詩>、
<詩經植物學筆記2 古典文學×自然科學經典讀本,發現植物之美>
<花繪物語-畫筆下的植物學>
<花蜜釀的詩,百花詩集 特色花卉篇>
------
其實過年原本要買的是蝴蝶蘭,只是今年蝴蝶蘭做切花成本太高,花市越接近過年便只有盆栽了,購買時老闆有建議我買盆栽回去自己做切花,但考量其實家中花已相當充足,所以最後只買了虎頭蘭。最近有空閒便邊看影片邊學習不同的插花方式與風格,學習觀察植物本身的姿態與風格,才能好好的與花材對話,創造有生命力的作品。
我是喜歡蘭花的,好像也沒甚麼花不喜歡,能夠在興趣裡自在學習,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人生,也像蘭花,沒有甚麼過程與環境是跨不過的,或許因為蘭花本身不覺得自己美麗或醜陋;清香或腐臭,所以蘭科才能遍地開花吧!那麼,蘭花還真活出了本身的佛性,不是嗎?
今日也持續練習了,酸漿取出做乾燥,過陣子單純介紹它時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