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宮廷中,皇子們的團體遊戲多數是為了培養他們的體魄、智力與禮儀,同時也讓他們能夠在競爭中保持謙遜與和諧。因此不管室內或室外,個人或團體,專門為他們設計了許多宮廷遊戲:比如射箭、賽馬、獵遊、投壺、蹴鞠、木槍對抗等等。
pixabay
其中還有一種蒔緣小時候和玩伴們,經常在曬穀場或者是收割後的稻田玩,但同事們以及婚後的家人們,卻都沒有人玩過或聽過的遊戲,我們稱之為《打篙仔》(因為竹子是鄉下最容易取材的,切成一段一段竹管,就是我們的遊戲道具,所以才叫做打篙仔)。
直到有次看到大陸的戲劇中,眾皇子們聚在一起『競技』,猛然發現,就是50年代的我們,小時候常玩的《打篙仔》,當下著實興奮,原來真的有這種遊戲!
查詢資訊
1.遊戲名稱是《打桿》、《打桿棍》。
2.是源於中國和其他東亞文化國家的古老傳統遊戲。
具體玩法
1.首先在泥土地面挖一個比竹篙還大的小穴。
2.將一根較短的棍子(或竹管)斜放在小穴中。
3.打擊者手握較長的木棍。
4.擊打斜放在小穴的棍子,使其從地面上彈起,當被擊中的棍子飛起時,參與者需要趁機,用自己手中的桿棍,再次擊打這根飛起的棍子,使其往前飛。
規則
以被擊出棍子的降落地點為準丈量,離小穴越遠者獲勝。
截胡
假如目前的玩家是A,正觀戰的B出棍,想要打擊A的桿棍,
1.擊中且往前飛,則成績算B的,但這一輪比賽,B不能再打擊。
2.擊中但下墜,則成績算B的,但這一輪比賽,B不能再打擊。
3.打擊卻落空,則成績算A的,但這一輪比賽,B不能再打擊。
想擊中飛行中的桿棍,難度增加;所以這等於是加碼下賭注,A不能拒絕人家截胡;B則要自負成敗。
4.欲截胡別人成績者,事先約定;其他玩家只能觀戰。
這是一種考驗技巧和反應的遊戲,參與者不僅需要準確擊打,還要掌握擊打的力度和角度。棍子在被擊打後,會有不同的彈跳軌跡,所以反應和預測能力非常重要。
但因為這遊戲
1.屬於比較危險的遊戲,怕人被棍子擊中受傷。
2.破壞性也比較強,怕棍子擊中車子或其他門窗。
3.現在的廣場幾乎找不到泥土地了。
所以成為幾乎消失的遊戲,只留存在我輩回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