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025.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明日即將開工,回想起年初二,回去阿公家給舅請客的年節畫面。



阿公家屋外擴建的鐵皮車庫空間,久而久之,便成為遠近親戚們的聚會場所。除了表弟的美術桌和火爐旁的泡茶桌外,過年時間固定攤開一張牌桌,讓回來走春的姑婆和舅舅們得以隨時上課。


等弟停好車踏進車庫空間,眼見阿姨已經烤好香腸、準備鋪上烏魚子;阿公依舊坐在他專屬藤椅上,帶著眼鏡聚精會神看他的YT(一個西方網紅男生的荒野實境秀)。生於昭和十二年(1937年)的他,一月剛滿88歲,走過最為動盪的歲月,如今是同輩裡年紀最長的長者。


88歲的年紀,有幸除了牙口不好外身體仍硬朗,個性逐漸返老還童,生活按自己舒適節奏,聚會時亦不多問晚輩私事。


當阿姨烤好烏魚子,舅妹拿出鱈場蟹開始分解,幾隻蟹腳給弟用鋁箔紙包著烤,其餘蟹身則端進廚房蒸製。蒸蟹身的同時,金瓜米粉、滷豬腳、羊肉爐火鍋、長年菜湯、烏魚子香腸拼盤、炒蒜苗鴨肉等一一自廚房端出,擺滿一張圓桌。最後,舅妹自廚房端出一整盤鹹香的蟹肉。


舅首先幫阿公盛了一碗表妹自南魚沼帶回來的新米飯,上面鋪滿了拆散的蟹肉絲,再淋上一點蒸製出來的蟹肉汁。接著,晚輩們各自拿碗筷、上前盛飯並在阿公周圍坐下。儼然一幅過年風景,感受著,此刻能坐下來同吃一頓飯,真是非常幸福的事。



農曆新年期間,因某些家人在國外工作或有要務無法返家,長輩除簡單探知原因外,也不會有更多的言詞責問。另外,我覺得最值得稱許的現象是,現在等同族長的阿公從不主動過問交友、工作狀況等私事,家族其他長輩也不會主動開啟這類話題。這應該能算是某種「上行下效」?!


總之,從小年夜祭拜天公以來的聚會場合,我個人都未曾被坊間所謂的「過年親戚問題」攻擊,和長輩們相處起來尚稱自在。身為家族一份子,我覺得這能算是「善」的互動與累積!一起吃著舅妹、阿姨準備的年菜,一起討論著各自覺得哪一道菜最好吃,才是讓人放鬆、補滿元氣的過年假期吧。



avatar-img
3會員
11內容數
三十男子的日常隨筆,記下三十歲生命裡的吉光片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十男子隨筆 的其他內容
新年伊始,我想起《易經白話講座》裡王思迅先生討論「革卦」時的一段話,祝願今年我們都能成做一個「有志氣的人」,心想事成。
年節將近,自週間起家人開始陸續打掃家中內外、整理庭院。街邊出現販賣春聯、年貨的店家,年味漸濃。清囤、送神後,忽然想起小年夜要回阿公家拜天公,這是從去年開始重新參與的傳統行事。
繁忙的日常工作後,30+男子獨自一人晚餐。偶爾透過食物,連結起了與家人的回憶及對故人的思念。因為當季鮭魚的鮮美,讓人重新感受到食物的意義與生活中值得感恩的小事。
即使在最深的黑夜裡,請別忘記光明已存在你我心中,守護好心底的光,相信黎明也就不遠了。農曆年前,送走最好的同事(之一),一路順風 前程似錦!
30+男子的年末工作盤點週。並在睡前與ChatGPT的談話裡,反身映照出身而為人的獨特性。
北京表哥返台辦護照、順道回老家看外公,因著外公的一句話而勾起的兒時回憶。
新年伊始,我想起《易經白話講座》裡王思迅先生討論「革卦」時的一段話,祝願今年我們都能成做一個「有志氣的人」,心想事成。
年節將近,自週間起家人開始陸續打掃家中內外、整理庭院。街邊出現販賣春聯、年貨的店家,年味漸濃。清囤、送神後,忽然想起小年夜要回阿公家拜天公,這是從去年開始重新參與的傳統行事。
繁忙的日常工作後,30+男子獨自一人晚餐。偶爾透過食物,連結起了與家人的回憶及對故人的思念。因為當季鮭魚的鮮美,讓人重新感受到食物的意義與生活中值得感恩的小事。
即使在最深的黑夜裡,請別忘記光明已存在你我心中,守護好心底的光,相信黎明也就不遠了。農曆年前,送走最好的同事(之一),一路順風 前程似錦!
30+男子的年末工作盤點週。並在睡前與ChatGPT的談話裡,反身映照出身而為人的獨特性。
北京表哥返台辦護照、順道回老家看外公,因著外公的一句話而勾起的兒時回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晚了幾天,我家在今天吃爸爸節 選擇就近光顧時時香,一桌熱鬧 上週,在阿嬤家,家族聚會 一群不好意思被慶祝的爸爸們 哈哈哈 不管如何,挺爸快樂!
Thumbnail
五月即將結束,2024的下半年,老天又將以什麼樣的挑戰來豐富我的人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舅公的相聚。同時也談及了對於傳承和自然共生的深刻理解。探訪親人以及對親情思念的內容,堅持人們更多的時間轉移到握手間的暖意,表達作者對於親人的回憶與感情。筆者認為旅行對於自己而言,不只是去看看不同生活方式,體驗不一樣的人文風景,而是去找尋自己。
01/08/2015 團聚   爸爸給五叔的信 大哥很安慰,沒有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和我弟兄們連絡上,真是萬分的高興。 ~我想可能在秋天,七八月回去和弟弟們團聚。   來無鍚的第二天,姐夫安排了旅遊的行程。   五叔交待了大堂姐要好招待他們,姐夫大姐就安排了行程。 叔叔已經不大出門
Thumbnail
今年除夕,我們家分兩半過。 母親與姐姐妹妹留在苗栗,我和父親回雲林陪阿嬤。 二伯父家的大大小小也都有回雲林,一行人聲勢壯大,我和父親兩人顯得單薄零落。 酸言酸語、背後說長道短、相互攻伐,以及錢的紛爭依舊,一如多年來的每一次過年,或是說,每一個日子。
Thumbnail
感恩日記51 初二,本來想在家軟爛休息,主要是肋骨下側的肌肉還在痛,昨天可能又開了一天的車。總之,被老媽挖了出來時,還有點想要放懶。 我們搭著環狀線,又轉機捷時,有點想要出遊的感覺,今天的目的地是到林口找一直很幫我們的近期又從美國回來定居的表舅吃個飯。這個最近才熟稔的一明表舅,媽媽說她可以感受得出
今天,一個偷懶天,用罄阿媽帶來的喪假,沒想到迎來另一噩耗。 二叔,離去! 我不知道怎麼去形容二叔這人,從晚輩的角度看來,他是一個最像阿公,活得相當跳tone的長輩。他不似他大哥(我父親)公務員般的規矩,抽菸喝酒打牌混水摸魚樣樣行,也不似三叔的謹慎仔細,但有他的場合,就顯得相當歡樂。 每次回番路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
Thumbnail
久違的表哥來到家中,進門一句「阿姑姑好無?」, 瞬間勾起幼年時的回憶。 「阿姑姑」是在外婆家常聽到對老媽的稱呼,表哥是舅舅的兒子,雖然他說從小看著我長大,但我對這個表哥印象稀微,不過他早逝的爸爸我倒是留有深刻的印象。溫柔的舅舅對小孩極好,他一家彼時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就是傳統的大家庭。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晚了幾天,我家在今天吃爸爸節 選擇就近光顧時時香,一桌熱鬧 上週,在阿嬤家,家族聚會 一群不好意思被慶祝的爸爸們 哈哈哈 不管如何,挺爸快樂!
Thumbnail
五月即將結束,2024的下半年,老天又將以什麼樣的挑戰來豐富我的人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舅公的相聚。同時也談及了對於傳承和自然共生的深刻理解。探訪親人以及對親情思念的內容,堅持人們更多的時間轉移到握手間的暖意,表達作者對於親人的回憶與感情。筆者認為旅行對於自己而言,不只是去看看不同生活方式,體驗不一樣的人文風景,而是去找尋自己。
01/08/2015 團聚   爸爸給五叔的信 大哥很安慰,沒有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和我弟兄們連絡上,真是萬分的高興。 ~我想可能在秋天,七八月回去和弟弟們團聚。   來無鍚的第二天,姐夫安排了旅遊的行程。   五叔交待了大堂姐要好招待他們,姐夫大姐就安排了行程。 叔叔已經不大出門
Thumbnail
今年除夕,我們家分兩半過。 母親與姐姐妹妹留在苗栗,我和父親回雲林陪阿嬤。 二伯父家的大大小小也都有回雲林,一行人聲勢壯大,我和父親兩人顯得單薄零落。 酸言酸語、背後說長道短、相互攻伐,以及錢的紛爭依舊,一如多年來的每一次過年,或是說,每一個日子。
Thumbnail
感恩日記51 初二,本來想在家軟爛休息,主要是肋骨下側的肌肉還在痛,昨天可能又開了一天的車。總之,被老媽挖了出來時,還有點想要放懶。 我們搭著環狀線,又轉機捷時,有點想要出遊的感覺,今天的目的地是到林口找一直很幫我們的近期又從美國回來定居的表舅吃個飯。這個最近才熟稔的一明表舅,媽媽說她可以感受得出
今天,一個偷懶天,用罄阿媽帶來的喪假,沒想到迎來另一噩耗。 二叔,離去! 我不知道怎麼去形容二叔這人,從晚輩的角度看來,他是一個最像阿公,活得相當跳tone的長輩。他不似他大哥(我父親)公務員般的規矩,抽菸喝酒打牌混水摸魚樣樣行,也不似三叔的謹慎仔細,但有他的場合,就顯得相當歡樂。 每次回番路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
Thumbnail
久違的表哥來到家中,進門一句「阿姑姑好無?」, 瞬間勾起幼年時的回憶。 「阿姑姑」是在外婆家常聽到對老媽的稱呼,表哥是舅舅的兒子,雖然他說從小看著我長大,但我對這個表哥印象稀微,不過他早逝的爸爸我倒是留有深刻的印象。溫柔的舅舅對小孩極好,他一家彼時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就是傳統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