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開春,新年恭喜!
年節期間,發現許多習俗仍被隱微地遵守著。時值歲首,家人對於新年期間的言行有著特別的要求與規範。年初一,帶著家人往沿海老鎮走春,觀音寺與媽祖宮內外遊人如潮水般洶湧,站在觀音菩薩面前,心裡默念著姓名、生辰、地址及新春祈願,心裡忽然閃現一個聲音。
「其實(在上帝視角的)菩薩應該都知曉我內在的所念所想,關於那些念想是如何紮根、生長?又是歷經了如何的低回與挫折?以及,祈願得以因緣俱足並往什麼樣的方向開展!」我心想。
30+的年紀不去言說,而是反覆地實踐、調整、確認,小心翼翼地在心底守護著和自己的約定。光是這樣想,不免覺得眼裡這充滿市街的人們,瞬間變得既孤獨卻又偉大。大家一定都是默默帶著自己珍視的心願,努力在這世界上生活著吧!
●
新年伊始,我想分享《易經白話講座》(王思迅 著)裡的一段話:
「『默而識之』的『識』,是『志』的意思。什麼叫『志』呢?一件事情、一個目標、一個想法,默默存放在心中,引領我們持續向上,這就是『志』。
古人說『詩言志』,卻不說『詩言情』,這裡面是有深意的。有些人詩寫不好,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情感,而是他沒有純厚的『志』。只有感情其實很膚淺,必須有『志』在後面支撐,才能增加感情的深度與厚度。」。
去年因著演算法推薦,聽到了王思迅先生說《易經》,深受吸引。自9/8開始讀,把六四個卦象敷衍出來的爻辭當成睡前故事看,《易經》意外地像極Ray Dalio的《原則》,勉勵著我當面對各種生活情景再現時,學習以更高維度的視角處理、面對。
祝福2025年的我們,都能練習去當一個有「志氣」的人。
若有幸階段任務達標時,能給予自己會心一笑並充滿感恩,不生驕慢心且莫忘初衷!
220餘歲的象牙木下,乙巳新春天氣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