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需要重振工業(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標題下得有點聳動,但卻是筆者的真心話。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然而,談到各種成本的計算,為何中國可以這麼低?除了表面的人工低廉,更多的是省略環境、安全與運輸成本。在大企業、公家機關或是這十年才接觸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陳水扁還沒有選上總統前,筆者的前輩們就有人在中國找機會。

  • 延伸閱讀:中國有多沒底限

短期利益養套殺,最後技術資本我都要的中國模式

環境成本可以不計,狀況就跟我們小時候一樣,工廠廢水直接排河裡,廢棄物隨便找台車載去亂倒,而台灣在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前,就已經開始拉高環保標準,相關設備的增設讓中小工廠叫苦連天,也不是新聞。

安全成本很難想像,早年在中國做生意有極高風險,往往要跟地頭蛇打交道,這可不是在台灣跟議員交陪就好,前輩甚至找到了軍區司令級的當靠山,工廠大門直接是軍隊站崗。從此安保費用只要一筆,連員工都不敢隨便鬧事,別說今天了,將近20年前在台灣也有人覺得這扯淡。

運輸成本為何少?直接就是官方幫你送貨,省掉被中間苛扣的費用,對照當時台灣叫貨車的情況,筆者完全可以明白,為何他們說在中國發展可以發財的理由。

只有台商這樣?別鬧了,全世界願意去的商人都一樣,一個願意壓榨人民當奴工,犧牲環境賺錢的國家,哪一個去的廠商會發好心?什麼人權大國、環運社會,真是惹人發笑。

現在的中國,是透過早期這種發展,迅速取得資本,然後奪得技術,才將政治勢力薄弱的一家家合作者鏟起來。台商中小企業很早出事,就是因為政治上沒後台,而後利用仇日風潮清掉日本,現在習近平覺得國家強了,可以開始對歐美廠商動手,其背後邏輯都很一致。

我們若站在養套殺邏輯去看,全部都會很清楚。

西進中國掏空台灣產業,勞工失業問題讓整個社會承擔

但這跟台灣的工業發展有何關係?筆者當年就覺得很奇怪,這種降低成本法,跟全球化課程說的可是完全不同,嚴格說根本就是殖民主義嘛,只是中國官員自己加入殖民同胞的行列。

這種發展會對台灣本國產業有幫助?商業金融的確有,需要累積的工業就沒有,筆者在那些年看到的,一家家關廠西進的消息,一則則資遣費都慘遭苛扣的新聞。

  • 編:關廠工人資遣費問題變成整個台灣社會的大爛賬

但那時候我們不在意,因為年輕有活力,總覺得「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失業勞工可以重新找工作啊,職訓所是幹什麼吃的,政府要想辦法等等。

現在的青年說過的話,我們當年也都講過,差別大概只有中國在當年,對台灣沒有顯著敵意,對世界也是好聲好氣,大家一起和氣發大財。

所以好問題,筆者怎麼就沒過去發展?理由還蠻多的,最大的感受,應該是覺得這樣不對,加上我們家本就堅決反共,對共產黨毫無信心可言,或許是這樣才沒走。

商人關廠去中國發財,基層聲音卻從媒體上消失

為何覺得不對?哪邊感覺不對?

同學有家裡狀況不對,簡單說就是失業了,理由當然是工廠西進,而他父母作為中年勞工,沒有辦法跟著過去,能去的都是小主管以上,或是年輕沒家累。而這些人的聲音,在新聞媒體上很難呈現,廠商越大間,西進就能賺越多,媒體也不敢得罪大客戶,這類聲音可說完全消失。

更糟糕的是陳水扁當選,國民黨基於對著幹的概念,開始加強中國的論述,強調西進發財的耳語。在這些話術中,最基層勞工是不重要的,屬於不爭氣的一群。

筆者當年看著新聞覺得很怪的點,既然西進會造成失業,那麼這些中老年難以轉業,或是工作技能較為低落的勞工,該怎麼協助?政府的協助多屬於媒合工作,或是基本職訓,但若台灣的工廠都關掉,又要去哪裡?

坦白說,20年前筆者還是很朦朧,抓不到大概念,只感到不對勁,從書本論文得到的都是虛浮的數字,媒體上講解的邏輯,欠缺人性,偏向單純歸謬於特定成因。

而這些感受到什麼時候越來越清晰?馬英九當選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5.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這兩天剛好在Dcard上看到一篇,工地板模師傅將年輕人低薪或找不到工作的問題歸因於引進外籍勞工,因為覺得太倒果為因,希望能再提出自己見解之於,也邀請各產業界大拿提出觀點,避免受困於單一產業侷限。 這裡沒有瞧不起板模師傅的意思,畢竟人家月薪可能比我還高QQ
Thumbnail
這兩天剛好在Dcard上看到一篇,工地板模師傅將年輕人低薪或找不到工作的問題歸因於引進外籍勞工,因為覺得太倒果為因,希望能再提出自己見解之於,也邀請各產業界大拿提出觀點,避免受困於單一產業侷限。 這裡沒有瞧不起板模師傅的意思,畢竟人家月薪可能比我還高QQ
Thumbnail
要說是誰的錯,這思維太……簡單了,傳產的老闆並沒有突然發大財,他現在有個上億資產,是30年累積下來的,換算每年是300萬,這算什麼暴利資本家?有的還是運氣好,30年前工廠買在偏僻處,都市化後擴張開發,廠房價值狂飆,原來他有預知能力,還是官商勾結數十年就等今天?
Thumbnail
要說是誰的錯,這思維太……簡單了,傳產的老闆並沒有突然發大財,他現在有個上億資產,是30年累積下來的,換算每年是300萬,這算什麼暴利資本家?有的還是運氣好,30年前工廠買在偏僻處,都市化後擴張開發,廠房價值狂飆,原來他有預知能力,還是官商勾結數十年就等今天?
Thumbnail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Thumbnail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Thumbnail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Thumbnail
過去近20年,每過一陣子,筆者跟友人想到一些事業能做,開始去評估成本時,總會遇到一個典型的狀況。不管是小東西、大機台,全部都外移了,對方還很好心的要介紹西進中國的廠商。而當我們閒聊產業局勢時,都不免發現基本邏輯的一致性,中國具有低廉的成本,不去設廠的就會沒競爭力。
Thumbnail
沒有在業界看過一堆狗屁倒灶事,知道中國怎麼造假度日的,在台灣尤其是接收統派資訊者,真的會相信台灣光電半導體各種技術落後世界,韓國三星優於台積電,中國即將超英趕美登上頂峰,各種你見過的奇形怪狀言論都有。筆者自己後來在學校看到更多,原因也是在統派小眾傳播圈,這類假訊息散播的極快。
Thumbnail
沒有在業界看過一堆狗屁倒灶事,知道中國怎麼造假度日的,在台灣尤其是接收統派資訊者,真的會相信台灣光電半導體各種技術落後世界,韓國三星優於台積電,中國即將超英趕美登上頂峰,各種你見過的奇形怪狀言論都有。筆者自己後來在學校看到更多,原因也是在統派小眾傳播圈,這類假訊息散播的極快。
Thumbnail
人家就是不想吃你這套3班8小時制度,薪水給多三成也不要,那我們該怎麼辦?確實部分工廠做得下去,但也不是每一間都可以,到頭來這種文化成本,該付的都得付。 結果就是,這幾年開始有人驚覺,會不會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做到無限制壓搾勞工、轉嫁汙染到環境、還具有一定教育水準、有錢就願意當奴工?
Thumbnail
人家就是不想吃你這套3班8小時制度,薪水給多三成也不要,那我們該怎麼辦?確實部分工廠做得下去,但也不是每一間都可以,到頭來這種文化成本,該付的都得付。 結果就是,這幾年開始有人驚覺,會不會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做到無限制壓搾勞工、轉嫁汙染到環境、還具有一定教育水準、有錢就願意當奴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