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藏傳佛教學佛都會歸依上師,但很多人都誤解了,

不是說依止一位上師,希望上師可以永久庇佑自己,

讓自己平安順心,願望得以滿足。


這完全搞錯了,將佛法淪為神明信仰,

不是學佛,而變成向外求,

尋求別人給自己幫助,要別人幫自己解決問題。

根佛法差遠了。


歸依上師,自己就要想辦法與上師相應,

成為與上師無二無別的存在。


要能善用所學,來降伏自身,

無論是妄想、情緒,或是未了之疑情。

冀望於外在,只有等待,最終墮落,

再來怪東怪西,抱怨、懷疑原先的信念,

自我執疑,然後自我毀滅。


人心多變化,佛法不是學大道理,

而是教化人心的良藥。

因緣多變化,學佛還有很多考驗,

順考、逆考、魔考。

每個處境,都是檢驗自心的大好機會,

審視內心信念,是否會因為外境動搖。


自己的敗壞,都來源於自身的疑竇,

當對佛法有了判別的想法,

以對錯去評斷真理,就產生了疑竇。


當別人使你產生疑竇,需沉靜自身,

思惟自己的上師,請上師加持自己,

讓自己可以戰勝自己產生的心魔,

降伏自身,學習上師的身教、言教⋯⋯。


而不是向外索求,求解釋、求解答,

想要有人幫自己解開因無明,而產生的疑慮。

解釋,只是讓自己的認知,認為合理的藉口,

解答,只是自己不想承擔,

要他人代替你承擔的理由。


多疑,在學佛路上,只會成為障礙。

沒有全然地相信,再來質疑為什麼沒用,

為什麼跟自己想的不一樣。

答案很簡單,因為是你自己想的,

當然和佛說的有差異。


學佛是學怎麼做自己,

學了幾十年,壞習慣沒改,

就是在數他人之寶,不是學佛。

業力習氣沒扭轉,

臨終也是一樣。

學了一輩子的佛法,結個善緣而已。


學佛不是偶像崇拜,

更不是在比較誰程度比較好。

學了點雞毛蒜皮,

將錯覺以為是感應,

然後就開始對別人指手畫腳。


修持的前行,首先要除障,

不改變業境的執著與憤性,

利生事業就難免狹窄偏頗。


做一些莫名奇妙的行為,

實際與清淨圓滿並無關聯,

也許包裝得莊嚴殊勝,

但卻和真理背道而馳。


畢竟不好的修學慣性都沒改,

心中還有貪求與分別心,

以及強烈我執、我見。


要真懂,才能夠真行,

做得通,智慧才能增生。

半調子似懂非懂,行持迷迷糊糊,

把對當不對,行持修心就吃力了。


行在正道上,一走就是永遠,

信心生起,就不會再懷疑。

錯把邪知邪見奉為圭臬,就該懺悔,

懸崖勒馬、迷途知返。


修正身心,成為真理的

持有者、

受用者、

詮釋者、

分享者⋯⋯。


感恩不盡⋯⋯。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張好看~~!好適合當頭像XD!
avatar-img
學習思考紀錄的沙龍
2會員
185內容數
不知道怎麼介紹,想了解請自己看文章,謝謝。
2025/05/04
【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真瘋,還是裝瘋?> 有些人說話做事,總是被說不按牌理出牌。 別人說他怪,他也不多解釋。不論是真的糊塗,還是故意裝傻,也已經不重要了。 反正他就過自己的日子,也不想打擾誰。別人的恥笑也表現得完全不在意,日子久了,大家也就習慣了。 其實,撇除他人的眼光,日子怎麼舒服怎麼
2025/05/04
【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真瘋,還是裝瘋?> 有些人說話做事,總是被說不按牌理出牌。 別人說他怪,他也不多解釋。不論是真的糊塗,還是故意裝傻,也已經不重要了。 反正他就過自己的日子,也不想打擾誰。別人的恥笑也表現得完全不在意,日子久了,大家也就習慣了。 其實,撇除他人的眼光,日子怎麼舒服怎麼
2025/05/03
【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面對質疑的時候,最好選擇不說話。不是因為無話可說,也不是因為心虛,而是因為當一個人心裡已經開始懷疑你時,任何解釋都只是徒勞。 他們會從你每一句話裡,挑出不一致的語氣,從你每一個表情裡揣測虛假的可能。辯解的聲音在懷疑面前,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反而讓人覺得更像是一種掩飾。 這個
2025/05/03
【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面對質疑的時候,最好選擇不說話。不是因為無話可說,也不是因為心虛,而是因為當一個人心裡已經開始懷疑你時,任何解釋都只是徒勞。 他們會從你每一句話裡,挑出不一致的語氣,從你每一個表情裡揣測虛假的可能。辯解的聲音在懷疑面前,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反而讓人覺得更像是一種掩飾。 這個
2025/05/02
【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隨意敷衍,就是不在乎,無庸置疑。當一個人對你總是語氣冷淡、回應敷衍,那並不是因為他忙或個性使然,而是因為你對他而言不夠重要。 真正關心你的人,哪怕再疲憊,也願意騰出一點時間,耐心聽你說完一件小事。敷衍是一種態度的展現,它不只是話語上的輕率,更是一種關係中的冷漠信號。 當我
2025/05/02
【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隨意敷衍,就是不在乎,無庸置疑。當一個人對你總是語氣冷淡、回應敷衍,那並不是因為他忙或個性使然,而是因為你對他而言不夠重要。 真正關心你的人,哪怕再疲憊,也願意騰出一點時間,耐心聽你說完一件小事。敷衍是一種態度的展現,它不只是話語上的輕率,更是一種關係中的冷漠信號。 當我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藏傳佛教學佛都會歸依上師,但很多人都誤解了, 不是說依止一位上師,希望上師可以永久庇佑自己, 讓自己平安順心,願望得以滿足。 這完全搞錯了,將佛法淪為神明信仰, 不是學佛,而變成向外求, 尋求別人給自己幫助,要別人幫自己解決問題。 根佛法差遠了。 歸依上
Thumbnail
【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藏傳佛教學佛都會歸依上師,但很多人都誤解了, 不是說依止一位上師,希望上師可以永久庇佑自己, 讓自己平安順心,願望得以滿足。 這完全搞錯了,將佛法淪為神明信仰, 不是學佛,而變成向外求, 尋求別人給自己幫助,要別人幫自己解決問題。 根佛法差遠了。 歸依上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源源不斷的功德來自於傳承加持 學佛修行要有根基穩固,像花如果是拿起來,插在這裡沒有根,大概就支持幾天;花如果有根,種在土裡,它的時間就很長。學佛修行一樣要有根基,要能夠循循不斷地吸收到養分。什麼叫養分?叫做「傳承加持」。不能亂跑道場,這邊跑、那邊跑,也不能選修...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源源不斷的功德來自於傳承加持 學佛修行要有根基穩固,像花如果是拿起來,插在這裡沒有根,大概就支持幾天;花如果有根,種在土裡,它的時間就很長。學佛修行一樣要有根基,要能夠循循不斷地吸收到養分。什麼叫養分?叫做「傳承加持」。不能亂跑道場,這邊跑、那邊跑,也不能選修...
Thumbnail
有一天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一座小廟。 蘇東坡走進廟裡,廟裡供奉著觀世音菩薩,菩薩手中握著一串念珠,好像正聚精會神的念著佛號。蘇東坡心生疑問,對佛印禪師說:「我們常常在拜觀世音菩薩,口中不停地念著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菩薩好像也在念佛啊!祂到底在念誰的名號呢?」 佛印禪
Thumbnail
有一天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一座小廟。 蘇東坡走進廟裡,廟裡供奉著觀世音菩薩,菩薩手中握著一串念珠,好像正聚精會神的念著佛號。蘇東坡心生疑問,對佛印禪師說:「我們常常在拜觀世音菩薩,口中不停地念著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菩薩好像也在念佛啊!祂到底在念誰的名號呢?」 佛印禪
Thumbnail
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
Thumbnail
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
Thumbnail
經教論學確實很重要,作為一個教人的師長,必須深入經教而且學懂,如果自己都不懂經教論學,就是佛教外行,一個外行必然把自己不懂的東西胡亂編說拿去教人,如此絕對會把行人帶入邪門,墮入罪惡道中,包括此類為師之人所修的道場都會是遭黑業的。...   世界佛教總部諮詢中心
Thumbnail
經教論學確實很重要,作為一個教人的師長,必須深入經教而且學懂,如果自己都不懂經教論學,就是佛教外行,一個外行必然把自己不懂的東西胡亂編說拿去教人,如此絕對會把行人帶入邪門,墮入罪惡道中,包括此類為師之人所修的道場都會是遭黑業的。...   世界佛教總部諮詢中心
Thumbnail
針對大家提出的幾個重要問題及諮詢出現的嚴重的邪見,辦公室現公告如下: 一、 佛陀教授大家明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所有眾生解脫的終極依怙,所以,釋迦牟尼佛和十方諸佛是所有佛教徒的唯一師父,故稱“本師釋迦牟尼佛”。佛教徒是佛弟子,師弟子是外道的稱呼!我們有幸生活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時代....
Thumbnail
針對大家提出的幾個重要問題及諮詢出現的嚴重的邪見,辦公室現公告如下: 一、 佛陀教授大家明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所有眾生解脫的終極依怙,所以,釋迦牟尼佛和十方諸佛是所有佛教徒的唯一師父,故稱“本師釋迦牟尼佛”。佛教徒是佛弟子,師弟子是外道的稱呼!我們有幸生活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時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