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四十:我的大陸十年與臺灣歸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86年出生

12歲出國留學,完成大學學業後,因為對大陸的好奇,決定千萬就讀研究所

機會是給准備好的人,可惜我不是,或許也是從小就沒有太多想法吧

畢業後,接受商學院長官的邀請,留在大陸工作

擔任課程行政人員+院長助理,也負責招生推廣、校友活動等

因緣際會,結識了一幫大陸同學

中間到同學公司任職,擔任總助,參與了部分的行銷、展會,對sales很感興趣

後來因為同學們矛盾,陸續離職,最後回到學院

這一次,負責銷售培訓課程+海外課程

很高興可以到處跑,曾經一年帶團出國4趟

直到院長換人,一切都變了

這時候,另外一位同學想開展國際業務,所以邀請我加入

但好景不長,隨之而來的疫情,讓世界按下了停止鍵

最遺憾的就是,當時選擇回大陸工作,沒有留在家陪我的父母

後來,都在大陸,平淡無奇,唯一高興的事,老二出生了

後來,因為國際業務的開展遙遙無期,自己就找了離所在城市近的工作

直到某一天早晨,接到在台灣弟弟的電話,告訴我老爸去當天使了

又迎來了人生巨變

可以說,回來以後,沒有什麼變化,因此2025年必須要開始

即將奔四了,還有什麼想要做的?

孩子都還小,他們還有很多事情呢

一起加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三十九歲那年,離開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放下一份穩定的薪水,投入相對不穩定的領域,可以說是人生中第一個最重大的決定。   猶記得學生時期,曾覺得在同一個崗位工作超過五年是很可怕的事,心想自己不可能,也不想如此。誰知,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在那個地方投注了十多年的青春歲月。
Thumbnail
離開跑了10年的職涯跑道, 轉進一團迷霧中 。 我帶著引以為傲的外語能力、 自詡能夠如海綿般吸收的學習力、 以及背包經驗曾周遊四海的適應力, 來到我期望能夠如魚得水的新工作。 2週過去, 「我很好, 我只是需要時間適應和摸索, 畢竟是全新的領域。」 21天過去, 「我可
Thumbnail
總是會有不同的聲音在激辯到國外當台勞,是愚蠢還是成長。從一開始的樂於分享,到後來選擇默默傾聽微笑。 因為我終於發現,當一個人選擇急於批判一件未曾經歷的事,他就永遠把自己限在既有思維裡,即使我們告訴他再多,也無法改變他的世界一絲一毫。 2004年澳洲首次開放台灣人到澳洲度假打工,我在2007年
Thumbnail
人生有幾個15年? 第一個15年,我在台灣出生、成長。 第二個15年,我飄洋過海到美國紐約,求學、大學畢業後任職於媒體業。 第三個15年最精彩,我在中國大陸打拼:從傳統製造業到有機農業,再跨界到寵物旅館創業。 個人生活中,我取得EMBA學位,和相識多年的先生步入禮堂,並在接近不惑之年喜獲寶貝
說來有趣,我到現在32歲,卻還沒什麼找工作的經驗, 所以每次朋友在討論找工作的話題,我總是很難共感。 最早大概是從國中要升高中, 當時考了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很順利就上了。 接著在高中時期有幸透過做科學展覽, 代表台灣到美國聖荷西參加ISEF 2010, 拿到了
Thumbnail
28歲,理應是奮⼒為事業打拼的年紀,⽽我正式開始自己的青春廿八。 為何想去⼯作假期? 畢業不久後,到了銀⾏上班,發現⾃⼰每⽇的⼯作都係重重覆覆,果陣就諗⾃⼰係咪成世都要過咁嘅⽣活,⾃⼰係咪會鍾意呢啲冇靈魂嘅⼯作。當⾒到⾝邊嘅好友分別去唔同嘅國家⼯作假期,漸漸都萌⽣出國⽣活的念頭,並打算在20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01/21/2021 今天看到一本書 向世界投履歷, 很巧的, 我今天就去投了一份履歷, 跟全世界還真有點關連。   三十歲時才真正的寫了一份履歷, 寫的是自己的第一個十年, 四十歲時應徵志工時又寫了一份履歷, 寫的是自己的第二個十年, 五十歲了寫了這份履歷, 審視過去三十年
不論未來充滿未知,我依然是自己人生道路的主宰者,我能努力把現在的每一天過好,認真學習每一天的功課,讓自己在每一天的經歷中逐步成長。在看向遠方的時候繼續腳踏實地的前進,是對自己的一份期許。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三十九歲那年,離開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放下一份穩定的薪水,投入相對不穩定的領域,可以說是人生中第一個最重大的決定。   猶記得學生時期,曾覺得在同一個崗位工作超過五年是很可怕的事,心想自己不可能,也不想如此。誰知,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在那個地方投注了十多年的青春歲月。
Thumbnail
離開跑了10年的職涯跑道, 轉進一團迷霧中 。 我帶著引以為傲的外語能力、 自詡能夠如海綿般吸收的學習力、 以及背包經驗曾周遊四海的適應力, 來到我期望能夠如魚得水的新工作。 2週過去, 「我很好, 我只是需要時間適應和摸索, 畢竟是全新的領域。」 21天過去, 「我可
Thumbnail
總是會有不同的聲音在激辯到國外當台勞,是愚蠢還是成長。從一開始的樂於分享,到後來選擇默默傾聽微笑。 因為我終於發現,當一個人選擇急於批判一件未曾經歷的事,他就永遠把自己限在既有思維裡,即使我們告訴他再多,也無法改變他的世界一絲一毫。 2004年澳洲首次開放台灣人到澳洲度假打工,我在2007年
Thumbnail
人生有幾個15年? 第一個15年,我在台灣出生、成長。 第二個15年,我飄洋過海到美國紐約,求學、大學畢業後任職於媒體業。 第三個15年最精彩,我在中國大陸打拼:從傳統製造業到有機農業,再跨界到寵物旅館創業。 個人生活中,我取得EMBA學位,和相識多年的先生步入禮堂,並在接近不惑之年喜獲寶貝
說來有趣,我到現在32歲,卻還沒什麼找工作的經驗, 所以每次朋友在討論找工作的話題,我總是很難共感。 最早大概是從國中要升高中, 當時考了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很順利就上了。 接著在高中時期有幸透過做科學展覽, 代表台灣到美國聖荷西參加ISEF 2010, 拿到了
Thumbnail
28歲,理應是奮⼒為事業打拼的年紀,⽽我正式開始自己的青春廿八。 為何想去⼯作假期? 畢業不久後,到了銀⾏上班,發現⾃⼰每⽇的⼯作都係重重覆覆,果陣就諗⾃⼰係咪成世都要過咁嘅⽣活,⾃⼰係咪會鍾意呢啲冇靈魂嘅⼯作。當⾒到⾝邊嘅好友分別去唔同嘅國家⼯作假期,漸漸都萌⽣出國⽣活的念頭,並打算在20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01/21/2021 今天看到一本書 向世界投履歷, 很巧的, 我今天就去投了一份履歷, 跟全世界還真有點關連。   三十歲時才真正的寫了一份履歷, 寫的是自己的第一個十年, 四十歲時應徵志工時又寫了一份履歷, 寫的是自己的第二個十年, 五十歲了寫了這份履歷, 審視過去三十年
不論未來充滿未知,我依然是自己人生道路的主宰者,我能努力把現在的每一天過好,認真學習每一天的功課,讓自己在每一天的經歷中逐步成長。在看向遠方的時候繼續腳踏實地的前進,是對自己的一份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