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研究從相親網站的資訊發現,不管男生、女生,其實都蠻想跟比較年輕的對象約會。男生喜歡年輕女生,這符合我們想像。但女生也喜歡年輕男生?
這研究數據來自美國相親網站Tawkify,分析4500次相親結果。參與相親的人,白人佔了一半,年齡從22歲到85歲。不過,平均年齡是46.8歲,表示這相親網站使用者以中年人居多。
分析結果,有55%的人覺得比自己年輕的對象有吸引力,而且在男性、女性都差不多是這樣,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這顛覆了傳統認為「絕大多數女生喜歡年長男生」的觀點。有趣的是,這些女性客戶,在填寫個人喜好時,大多數也表示比較喜歡年長男性。但當實際選擇時,她們心裡的天平,卻往年輕男生傾斜。
如果只分析40歲以下的女性,一樣出現喜歡年輕男性的偏好。
由於樣本裡缺乏20歲上下的客戶(他們青春正盛,也不太需要相親網站的服務),我們不知道要降低到幾歲,才會反轉為「女生想跟年長男生約會」。
有一些統計,把35歲以後就稱為「中年」。許多35歲的人,心裡可能無法接受自己已經是中年人。我們先以此定義來表達:「35歲以後中年女性,很可能有超過半數會想跟比自己年輕的男性約會,但這心理需求,被社會忽略了。」
在25-35歲的年輕女性,可能也有不少人想跟更年輕的男生約會,但不敢表達、不敢實踐。
某個角度來看,是這社會優先重視「男生想跟年輕女生結為伴侶」的需求,所以形成女性配合男性的規範。
即使在歐美先進國家,男生還是掌握比女生多很多的財富與社會資源、擁有比女生高很多的「天花板」。當多數強勢男性只會選擇比自己年輕或年輕許多的女生時,一個社會秩序井然有序地形成。女性如果想選擇比自己年輕、然後各方面也頗優秀的男性伴侶,現實上有許多困難。
於是女性也就接受了「女性應該跟比自己年長的男生約會」的價值觀。
如果女性跟比自己年輕的男性交往,就容易引起側目、耳語。
45歲男性企業家跟30歲女秘書交往,我們會覺得理所當然。
45歲女性企業家跟30歲男秘書交往,我們就會稱為「小狼狗」。
約會、相親網站為了提供成功率,也會傾向促成「男大女小」的組合。
有趣的是,在某個快速約會網站的研究裡,男大學生還蠻喜歡跟年紀比自己大的女生約會(有錢又比較有經驗?)。
先前另一個平均年齡33歲的快速約會網站研究,也發現「不分男女,普遍喜歡年輕異性」的取向。
快速約會網站偏向短期關係,或許這時男生女生都沒那麼在意年齡。而這個相親網站研究,測試的是中年人真實的長期伴侶需求。
不過,這研究分析的是中年男女「初次相親」的結果。如果再追蹤幾年,很有可能,「女大男小」的組合,就會有很高比例陣亡。
除了種種社會壓力外,「女大男小」組合裡的男性,也會容易受到更年輕女性的吸引,成為長期不穩定的變數。
或許,我們對於「女大男小」的組合,應該要多一些鼓勵與樂見其成。但年長的女性也要有夠強的心臟,要能隨時面對年輕男性的背叛與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