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目中夢寐以求的伴侶有什麼特質?不同年齡的女性間是否有差異?
由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öttingen)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一個大型國際單身女性樣本進行研究,探討了「年齡」與「對伴侶的偏好」之間的複雜關係,研究結果於12月中發表在《Human Nature》期刊上。
為了回答「真愛是否不分年齡」這個問題,來自哥廷根大學、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和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的研究團隊,與女性健康應用程式CLUE合作,藉由線上問卷調查來自近150個國家的2萬多名年齡在18至67歲之間的單身女性。除了異性戀女性外,這項研究還包括了心理研究中常被忽視的兩個群體:雙性戀和女同性戀者。
受訪者被要求評估伴侶的以下特質對她們的重要性:吸引力(attractiveness)、善良(kindness)、支持性(supportiveness)、經濟安全(financial security)、成功(successfulness)、教育(education)、智力(intelligence)等。此外,他們也被要求具體設定出,自己願意接受伴侶的「最年輕」和「最年長」年齡範圍。
💓對伴侶的「整體偏好」傾向,在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間並沒有明顯變化。換句話說,就是「一致性」很高。
💓年齡較大的女性,較偏好「自信和果斷」的伴侶(confident and assertive partners),並且對「年齡範圍」的接受度較高,特別是對伴侶比自己「年輕」的接受度更高。換句話說,就是年紀較大的女性,較容易接受「姐弟戀」。
💓年齡會影響女性對理想伴侶的「育兒意圖」之重視程度,尤其在28歲之前會認為非常重要,之後則逐漸降低。換句話說,年輕女性較看重伴侶的育兒能力及意願,但是這方面的重視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轉而更為在意伴侶的其他特質。
研究人員特別點出令他們感到好奇的一點:在28歲之前,異性戀女性心目中的理想伴侶,「是否想要成為父親」的重要性很高,但在此之後逐漸減少。
因為不論是與「進化理論」(evolutionary theories)或者「生物鐘」(biological clock)有關的心理研究,都曾發現這樣的下降趨勢應該發生得更晚,大約在40~50歲之間,亦即當女性接近生育期結束時。
可能原因包括時代變遷,女性對自己的人生計畫有更多自主意識,不再將「養兒育女」視為必要;媒體常提到的經濟狀況、世界局勢也可能有影響。
文章來源:〈Is age linked to the picture of the perfect partner?〉
原始期刊(可閱讀全文):〈The Link Between Age and Partner Preferences in a Large,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Single W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