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靜好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多心疼爸爸或媽媽,因為一雙手要養很多張嘴,要任勞任怨、做馬做牛,甚至完整犧牲才能達到。亞男的母親三十四歲就守寡,一個人千辛萬苦把亞男拉拔長大,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亞男記在心裡清清楚楚。這對母子彼此依賴甚深,亞男對母親的依賴是情感上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讓媽媽安心開心,而母親的依賴則是因為遭受無常的衝擊,所以把亞男看得比自己還重要。


亞男跟太太結婚三十多年,有十七年的時間,亞男跟自己的媽媽住,太太跟一雙兒女住。十七年來,亞男的太太只要回婆婆家吃飯從來沒有好臉色,心中所思所想都是婆婆霸佔了先生,甚至一度想要跟先生離婚。台北寸土寸金,亞男當初買的房子小了點,母親住不進來,為了照顧年老的母親,亞男回到老家與母親同住彼此照應。太太不諒解,因為她覺得婆婆應該要獨立,不能老是黏著兒子,她的兒子也是別人的先生。


有一年,亞男的太太頻繁去聽老智者演講,有一位聽眾發言,「師父,我的婆婆很自私,做任何事情都想到自己,從來沒把我當女兒看,我對她很感冒,可是住在一起,不知道怎麼保持距離。」師父聽完笑了笑,沒有回答。那位女聽眾不死心,再舉手問一次,問到第三次,老智者終於回答,「我的演講妳喜歡聽嗎?」女聽眾點頭如搗蒜。老智者又說,「如果是這樣,那妳就把婆婆當成我,回去試試看。」女聽眾默默坐下,心所有思的樣子。


亞男的太太也聽進去了,那一晚照例回婆婆家吃飯,她第一次主動微笑問候婆婆,婆婆雖然驚訝,也是笑容可掬的回應。亞男的太太說,那一刻她發現自己好像從未站在婆婆的立場想過,這麼多年來只有埋怨看不順眼和計較,也少了尊重。


亞男的太太終究走入慈善團體見苦知福,慢慢放下我執和無明,以及對先生的貪戀,對婆婆的不懷好意。她的改變也讓婆婆揣著多年的驕傲與自尊放下,用真誠的慈母心相待。有一天,夫妻倆因細故吵架,先生盛怒下叫太太滾出去,不一會兒,婆婆進房間,見媳婦默默摺衣服,拉著她的手說,「不要難過,該滾的人是他。」媳婦當場抱著婆婆哭得淅瀝嘩啦,一路走來,只有值得和感恩。


婆媳問題千年難解,沒有婆媳問題的家庭歲月靜好,亞男太太與婆婆的問題最終還是由她自己聞法之後心開意解。很多時候很多問題沒有對誰對錯,一個家庭的和諧真相就只是有一方願意站到另一方的立場去體恤他們的不容易,只是這樣而已。


#婆媳

#尊重

#體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61會員
2.0K內容數
修養躁動不安的心
吳柳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阿娥跟女兒小雅住在一間小小的公寓相依為命。阿娥的先生對家庭比較不負責任,只負責喝酒賭博,以及怒罵妻女,小雅跟爸爸很疏離,交流亦少。阿娥為了養家,先在工廠做事,後來工廠移到對岸,她換到安養院做看護,一做就是十八年,順利把女兒扶養長大。看護工作很辛苦,阿娥能做這麼久,主要是因為她喜歡跟老人家互動,看到老
Thumbnail
2025/04/29
阿娥跟女兒小雅住在一間小小的公寓相依為命。阿娥的先生對家庭比較不負責任,只負責喝酒賭博,以及怒罵妻女,小雅跟爸爸很疏離,交流亦少。阿娥為了養家,先在工廠做事,後來工廠移到對岸,她換到安養院做看護,一做就是十八年,順利把女兒扶養長大。看護工作很辛苦,阿娥能做這麼久,主要是因為她喜歡跟老人家互動,看到老
Thumbnail
2025/04/29
明月十四歲就當美髮學徒,十九歲時與大自己二十歲的先生結婚,為了幫忙家計,明月開設家庭理髮廳,一開始生意普普通通,明月得以在家務和理髮店之間游刃有餘,孩子陸續報到,這個家庭擁有幾年的幸福快樂。 後來,理髮廳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個月有十幾萬營業額,客人一個接一個,剃完五個,轉身一看還有七八個在等,明
Thumbnail
2025/04/29
明月十四歲就當美髮學徒,十九歲時與大自己二十歲的先生結婚,為了幫忙家計,明月開設家庭理髮廳,一開始生意普普通通,明月得以在家務和理髮店之間游刃有餘,孩子陸續報到,這個家庭擁有幾年的幸福快樂。 後來,理髮廳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個月有十幾萬營業額,客人一個接一個,剃完五個,轉身一看還有七八個在等,明
Thumbnail
2025/04/29
吳桃阿嬤穿著一條卡通睡褲、袖套,戴著荷葉邊的帽子踩著腳踏車就出門做資源回收了,在一般人眼中,那不是一條適合穿出門的褲子,但是在吳桃阿嬤的心裡,那是一條四季皆宜的二手惜福褲。 早年的吳桃阿嬤因為先生嗜酒天天醉不養家,為了三個孩子的將來,毅然決然將孩子帶出去自食其力。吳桃阿嬤在工廠做事,天天都有班
Thumbnail
2025/04/29
吳桃阿嬤穿著一條卡通睡褲、袖套,戴著荷葉邊的帽子踩著腳踏車就出門做資源回收了,在一般人眼中,那不是一條適合穿出門的褲子,但是在吳桃阿嬤的心裡,那是一條四季皆宜的二手惜福褲。 早年的吳桃阿嬤因為先生嗜酒天天醉不養家,為了三個孩子的將來,毅然決然將孩子帶出去自食其力。吳桃阿嬤在工廠做事,天天都有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多心疼爸爸或媽媽,因為一雙手要養很多張嘴,要任勞任怨、做馬做牛,甚至完整犧牲才能達到。亞男的母親三十四歲就守寡,一個人千辛萬苦把亞男拉拔長大,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亞男記在心裡清清楚楚。這對母子彼此依賴甚深,亞男對母親的依賴是情感上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讓媽媽安心開心,而母親的依賴
Thumbnail
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多心疼爸爸或媽媽,因為一雙手要養很多張嘴,要任勞任怨、做馬做牛,甚至完整犧牲才能達到。亞男的母親三十四歲就守寡,一個人千辛萬苦把亞男拉拔長大,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亞男記在心裡清清楚楚。這對母子彼此依賴甚深,亞男對母親的依賴是情感上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讓媽媽安心開心,而母親的依賴
Thumbnail
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多心疼爸爸或媽媽,因為一雙手要養很多張嘴,要任勞任怨、做馬做牛,甚至完整犧牲才能達到。亞男的母親三十四歲就守寡,一個人千辛萬苦把亞男拉拔長大,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亞男記在心裡清清楚楚。這對母子彼此依賴甚深,亞男對母親的依賴是情感上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讓媽媽安心開心,而母親的依賴
Thumbnail
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多心疼爸爸或媽媽,因為一雙手要養很多張嘴,要任勞任怨、做馬做牛,甚至完整犧牲才能達到。亞男的母親三十四歲就守寡,一個人千辛萬苦把亞男拉拔長大,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亞男記在心裡清清楚楚。這對母子彼此依賴甚深,亞男對母親的依賴是情感上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讓媽媽安心開心,而母親的依賴
Thumbnail
因為父母離婚,而她跟著母親,母親是經濟支持和實際的照顧者,所以,從小,「貼心的女兒」的標籤,就隨著她成長至今。 然而,在此同時,她卻長期受到憂鬱和暴食所苦…
Thumbnail
因為父母離婚,而她跟著母親,母親是經濟支持和實際的照顧者,所以,從小,「貼心的女兒」的標籤,就隨著她成長至今。 然而,在此同時,她卻長期受到憂鬱和暴食所苦…
Thumbnail
自從生了孩子之後,才算正式開啟療癒自我創傷的旅程,原因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看見以往小時候,那些無法理解的事情,原來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傷口,我活在看似“健全“的家庭,沒有吃不飽穿不暖,只是沒有愛...
Thumbnail
自從生了孩子之後,才算正式開啟療癒自我創傷的旅程,原因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看見以往小時候,那些無法理解的事情,原來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傷口,我活在看似“健全“的家庭,沒有吃不飽穿不暖,只是沒有愛...
Thumbnail
小孩看到媽媽在受苦的時候,她很心疼,自然的想要去幫媽媽承擔,替她受苦。不是我們把什麼加在孩子身上,而是她很自然的想要替我們承擔,替我們分擔一些痛苦。 這是沒有辦法用「你不需要替我承擔」,或是靠意志力、或是任何的方式說不要,這樣做就會停止,這是沒辦法克制的。 從有人類開始,家族能量很多都是在這樣的模式
Thumbnail
小孩看到媽媽在受苦的時候,她很心疼,自然的想要去幫媽媽承擔,替她受苦。不是我們把什麼加在孩子身上,而是她很自然的想要替我們承擔,替我們分擔一些痛苦。 這是沒有辦法用「你不需要替我承擔」,或是靠意志力、或是任何的方式說不要,這樣做就會停止,這是沒辦法克制的。 從有人類開始,家族能量很多都是在這樣的模式
Thumbnail
媽媽那個年代的童年是多麽的辛苦? 為什麼她記憶中的童年充滿悲情? 那個年代, 「責罵」是否是父母表達愛的方式? 「感恩」兩個字在他們辛苦的童年回憶中是否存在? 與媽媽下午茶的閒聊裡, 有許多我無法體會的傷痛, 鼓勵媽媽用畫筆畫下她記憶中的童年回憶, 其實,滿是心疼, 望著她低頭的身影, 我的淚已經
Thumbnail
媽媽那個年代的童年是多麽的辛苦? 為什麼她記憶中的童年充滿悲情? 那個年代, 「責罵」是否是父母表達愛的方式? 「感恩」兩個字在他們辛苦的童年回憶中是否存在? 與媽媽下午茶的閒聊裡, 有許多我無法體會的傷痛, 鼓勵媽媽用畫筆畫下她記憶中的童年回憶, 其實,滿是心疼, 望著她低頭的身影, 我的淚已經
Thumbnail
最惡毒的擇偶條件,可能是一度盛傳的「家財萬貫,父母雙亡」。 父親一生貧困,對不曾對他付出母愛的祖母卻是不折不扣的孝子。母親陷入宗教迷狂後,我更看見一個不離不棄的丈夫。
Thumbnail
最惡毒的擇偶條件,可能是一度盛傳的「家財萬貫,父母雙亡」。 父親一生貧困,對不曾對他付出母愛的祖母卻是不折不扣的孝子。母親陷入宗教迷狂後,我更看見一個不離不棄的丈夫。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