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如果出生在後半世紀的中國,他可能在電視機前長大,孟母可能因為沒有立刻覺察到電視的長遠負面影響,也不會阻擋。
小孟子的大腦會因為失去正常童年的遊戲、玩耍、運動、聽故事、牙牙學語和好奇心驅使的學習而發育不全;成年後也不會有深度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也沒有高尚道德責任感,也不會對中國文化有特殊的貢獻。
如果電視早五百年在歐洲出現,現今我們可能聽不到莫札特、貝多芬和其他近代音樂家的傑作,也見不到達文西的畫和發明;如果電視早在中國出現,李白、杜甫也不會寫詩,很多藝術精華不會見過,也不會有中國文化。
在美國電視普及後,學齡前的孩子平均一星期看三十小時的電視,也就是除了睡覺和上學之外,電視佔據最多的時間,美國孩子在上學前已看了五千至八千小時的電視,到高中時,一生中,看電視的時間已超過課堂的時間。電視對兒童、青少年有什麼樣的影響?
被動性的看電視活動取代了兒童主動的參與活動,以至於腦部缺少刺激發育,電視本身對腦神經和所有感官有麻木作用,與吸毒有相似之處,因此看電視也會上癮。
看電視時,左腦尤其沒有反應,只有右腦接收畫面和情感的信息,左腦是思考判斷和分析的功能,看電視時關閉。也難怪廣告利用這個弱點來推銷產品,因為它不必以理由來說明,只要藉著生動的畫面和簡短的句子來吸引人,小孩、大人都會像被催眠一樣地去買。
電視大大減少兒童的想像力,因為兒童是藉著「假想」的遊戲和聽故事時的想像來促進想像力,同時,兒童的肢體活動促進意志力的形成,如果缺少活動,則到少年期會覺得生命無意義且沒有目標,做事也心有餘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