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從創造適合自己環境的眼光和素質開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日和「語言治療師」朋友談到,這幾年疫情下出生的寶寶,因為社交活動變少,面對多數人都是戴著口罩,所以在語言學習上顯得延緩的比例也相對變多了,這也是「口罩寶寶」年代的現象之一。這個話題引起我的好奇心,也深感「環境」及「教育」帶給人的微妙影響性。



每個嬰兒都是天生的語言家,而「環境」(及共處的人)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嬰–幼兒是透過接觸到的聲音來模仿練習發音,所以「聽覺」和「情緒表情」對嬰幼兒的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環,而防疫期間多數時候人們都戴著口罩,寶寶看不到別人說話的嘴型和表情,因此也不愛說話而影響了溝通能力。



#人都有其「獨特性」,所謂適性而教,也要先懂得其性。


人的天性、本能的確有自癒及自保能力,然而,環境對身心也會一點一滴的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性。



有些孩子由長輩或家人自己照顧時,因為非常細心呵護,孩子們想要甚麼東西,只要伊伊阿阿伸手一比,大人為免他們哭鬧,大都會儘快遞上;或者準備副食品時,會很細心的搗成泥或切得非常非常小塊,以方便孩子們食用。但是語言發展階段,除了鼓勵孩子多開口以外,透過咬合食物也可以幫助舌根音練習並讓發音更加清晰正確;在這些日常生活的小處對語言發展也有著微妙的影響。



透過這些角度,不也讓我們意識到,如果我們的愛可以更加細緻時,會讓彼此沒有壓力而且是受益其中。相反來看,有時候一廂情願的愛,會不會因此而過度,反而容易失去觀察及學習的機會,或者不小心在其中長養「自我」,變相為「自我感覺良好」的愛,那麼也容易形成不易察覺的盲點。



另一可能情況是,社會氛圍及導向也常讓我們害怕跟別人不一樣,似乎跟別人不一樣就是不合群或是怪胎,無形中也壓抑了本質或者不願意正視「跟別人不一樣」的部分,也因此誤判或矯枉過正的可能,或者習慣用過往的經驗說「以前我們那個年代都如何如何,小孩時間到了自然就會了」,但是疫情造成孩子所處環境的不同,也讓人們忽略了這其中可能帶來的影響性。



如果是口罩因素,家人覺得有嬰幼兒學習延緩現象,透過專業的引導和協助,其實很快就會看到效果了;相較有些家人覺得去語言復健好似被斷定語言發展有問題而沒有正視,反而會延遲治療效果。



#好的身教如環境中的暖陽


另一方面,當小孩不吃飯時,有人會沒耐性跟孩子說「不吃就要打你」、「不乖就要懲罰你」,這樣其實也容易演變成暴力的性格;反之,如果可以營造開心吃飯的氛圍,大人自己也先享受其中,那麼小孩是不是也自然容易跟著體驗其中呢!



#有智慧,就會在人生中唱歌



章成禪師著作《金剛經》P.80(註):「很多人覺得他一直在給別人好的東西、一直在為他人著想,可是人家卻不懂得珍惜他----用完就丟、過河拆橋、有更有趣的事就拋棄了他……當這些經驗一再重複,他的心有一個部分就壞掉了,就不再能夠那麼快樂了。


這其實是因為,雖然你是出自善意去做事,可是整體來講,你還是一直在做事倍功半的事。也就是,雖然在你熟悉的部分你一直有去做,但因為你的觀念,有一些角度你也總是沒有去做,造成了那個事半功倍。」



#身處不同時代,也有著環境、文化差異的影響



懂得「因時制宜」去處理事情,並能因人、因地去做事也才更何情理、更有愛,而這份「善意」就容易形塑為「事半功倍」的正向結果。然而,這其中最不容易改變的因素就是我們所認定的觀念及所謂;但是很神奇的,常常在我們心中願意放下原先的認為、並願意重新思考新的可能時,那份空間常常就會帶給我們新的靈感,並看到解法,那麼實踐的同時,我們不僅可以超越所謂的非黑即白,也可以在做事中突破自己原先的因果糾纏並與人結好緣。



所以,身邊都圍繞著甚麼樣的人呢?那也是我們所帶給自己的環境。如果自己所處的環境總是彼此在抱怨、無奈,那麼就要小心這樣的習慣看似可以抒發心情,但也讓彼此更加認定原先的觀念和情緒,那麼其實無形中是在累積更多的無力感;而如果可以成為彼此「善知識」的做法,通常會比較是可以讓彼此從生活中真正去「看到感謝」的。



所謂「看到感謝」是指願意看到自己也有被照顧、也有受惠的那一面,而不是一直認定自己是付出的人;而即便是付出的一方,也可以看到我們的付出中,其實是有很多人事物來幫助我們可以去付出的呦。「看到感謝」是走進「善的循環」的一把金鑰匙,只要願意走向這道門,那麼人生的意境就會進入一份愛中感受到被照顧的喜悅,並願意開始去微調自己。



#「感謝」,是「從無到有」


從沒有看到自己擁有甚麼,到發現、看到「原來我擁有甚麼」「擁有那麼多」


#「反省」,是「從有到無」


在自以為的觀念中,看到「還有哪些是我沒意識到的角度」



我們可以為自己選擇甚麼樣的環境?而不是等別人來給自己,否則會很苦的呦。可以從自己「做的到」的部分開始,當我們開始為別人做時,那麼我們也會發現自己的盲點或固執的部分,也才會發現人要改變觀念、習性的不容易。而所謂「施比受有福」也都是因為在給予的過程是有「反省」及「感謝」的品質,而不是一相情願或一種犧牲或不甘心。



透過讀書會討論也可以幫助我們有更多角度的發現,多聽聽別人的觀點,看事情也會比較客觀 ,而學員間的改變也會對彼此有正向的影響力,這與自己看書的感受會大不相同,那麼你所懂的道理也更能成為生活中的實相,並成為生命中真正可以受益的「般若」。「淨土之境始於心境」,不也意味著「天堂」是因著心中有感謝、有反省的人們所共同創建的一方淨土!

raw-image



    一、《轉化人生的藝術》系列單堂課,類似於一場講座,有現場互動的討論時間。本課程每月循環。 二、【金剛經】-人生經歷無數,喜樂ㄧ如最初》讀書會 (台中現場+視訊) *平日班:隔週五19:00~21:00。假日班:隔周六下午14-16點 三、【台中班】《愛得聰明,對我們都好》 *平日班:隔週二19:00~21:00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靈界》賽斯談 : 1. 幻象、借假修真、與自我成長 2. 創造深度與無盡探索 3. 聖神的不敬和輕浮的不敬 00:03👉幻象、借假修真、與自我成長 02:16👉創造深度與無盡探索 04:07👉聖神的不敬和輕浮的不敬 06:25👉「Seth空間」的超越
    avatar
    廖盈媗
    2023-08-27
    《健康》დ60.宗教恐懼,不信任自己。有紀律生活處理健康問題。想像力是超能力,創造生命。生命表達是必要的驅策力。※大量的恐懼存在於宗教上,宗教沒去促進人的 內在價值的概念,反倒教人不信任 內在自己及其外在顯現。 S哲思提到過恐懼在宗教觀念中的存在, 並指出宗教有時候會傳達一種對自身的否定和對外在世界的恐懼。他認為這種觀念可能會導致人們對自己的 內在價值缺乏信任,以及對外在現實的不信任。 S哲思認為每個人都
    avatar
    廖盈媗
    2023-08-07
    《神奇之道》3.自然人與神奇人。架構二的概念。作夢時神奇的自己。創造力的神奇。每個片刻本身都是有價值的。※神奇人 賽斯書中有關「神奇人」的概念是指一個能夠自由發揮自己創造力的人,他們能夠掌握自己的生命,並將它轉化為自己所渴望的樣子。神奇人不被社會的標準所束縛,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天賦,自己設定目標,並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他們對於自己的生命充滿感激,並樂於分享自己的愛和創造力。賽斯認為,每個人都有潛在
    Thumbnail
    avatar
    廖盈媗
    2023-04-16
    《你不是不會做事,是不會說話》﹕職場說話的秘訣,懂說話讓你事半功倍乍看之下這本書是一本教我們如何說話的書,對吧? 那作者要教我們說什麼話呢? 諂媚話?動聽話?誇獎話?天花亂墜只要對方開心? 都不是,這本書主要教我們如何「準確地說話」,說對話,講重點,在職場上是相當重要的事,會說話並且懂得說重點的人,在職場上比起只是埋頭做事的人更無往不利﹗ 會做事沒有不好,會做事絕
    Thumbnail
    avatar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2023-03-26
    《高手思維》什麼是高手?從節省的思維創造價值我自己本身是從事平面攝影工作,記得以前在當學徒的時候,我的師父是屬於比較節省的人,對於工作上需要的器材與設備,會思考如果不需要買新的,可以怎麼做?如果不一定非得要使用某種設備才能拍出某種效果,該怎麼做?或是尋求替代品來改裝⋯等等,像這樣的情節,當時很常上演。 雖然我一開始被灌輸的觀念就是以節省為出發
    Thumbnail
    avatar
    駱和煦
    2023-02-01
    《價值,從視野開始》:面對未來,你需要鍛造「世界觀」的能力!會看這本《價值,從視野開始》,是因先前看過同是水野學寫的《品味,從知識開始》,很喜歡這位日本設計大師的想法與理念,所以又買了這本「姊妹作」來拜讀。
    Thumbnail
    avatar
    MaxJames
    2023-01-29
    《從負債2000萬到奇蹟罩我每一天》:不僅要語言正向,創造運勢必要行動力!不少人在作者的第一本著作中,只留意到語言與認知之間的循環,忽略了實際的行動所造成後續的可能變化。作者在第二本著作中,特別強調了行動實踐的重要性。
    Thumbnail
    avatar
    marcelmarcel的閱讀頻道
    2022-09-14
    《創意,從計畫開始》、《價值,從視野開始》《創意,從計畫開始》、《價值,從視野開始》 作者|水野學 出版|時報出版
    Thumbnail
    avatar
    小獸書屋
    2022-04-29
    《創造安娜》若從瑞秋角度拍攝,是翻轉沉沒成本勵志故事如果換成被安娜誆騙 6.2 萬美元的《浮華世界》編輯瑞秋角度去編劇,應該會成為翻轉沉沒成本的勵志故事,被騙錢後,她陷入負債、失業的困局,透過和警方合作,誘騙安娜走出勒戒所,把安娜送上法庭及牢裡。
    Thumbnail
    avatar
    知秋
    2022-02-17
    《民主式經濟的誕生》創造多數人的繁榮,而非少數人的利益【除了仇富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一張圖讀懂民主式經濟vs.榨取式經濟】《民主式經濟的誕生》這本書在說什麼?你知道嗎?二十六位億萬富翁所擁有的財富,和地球上一半人口所擁有的財富加總一樣多。你想過嗎?資本主義是引領社會發展前進的火車頭,卻也同時駛向嚴重的貧富不均以及地球生態浩劫的末路。
    Thumbnail
    avatar
    Waki 瓦基
    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