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責任解籤—(72)張公藝九代同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日籤詩:

「衣食自然生處有,勸君不用苦勞心。但能孝悌存中信,福祿來成禍不侵。」

籤詩故事:

      現在的家庭規模以小家庭居多,不像過去,不僅多代同堂,而且兄弟不分家,家庭的規模與人數都比現在多出許多。不過,古時候就算是多代同堂,但是大多也是三代、四代,如果到了五代同堂,那家庭規模就相當龐大了。這次的籤詩,要介紹一個更龐大的家庭,這個家庭有九代同堂。

raw-image

      九代同堂,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啊?如果以過去多子多孫的觀念,這樣一個家庭,家庭成員會有多少人呢?真的很難想像。這次的籤詩就來介紹一下這個九代同堂的家庭,還有這個家庭的大家長—張公藝。

      張公藝,鄆州壽張(今河南台前)人。張爺爺很長壽,生在北齊,經歷了北周、隋朝直到唐代,他活得九十九歲,年齡就算是現代,也是相當長壽!

      一個家庭,九代同堂,有多少成員呢?

      張爺爺家有一千多個人。

      哇噻!一千多個人!比一些小型的中小學學生人數還要多,實在太驚人了!

      對!但只有人數多還不夠驚人,張爺爺家還有更驚人的事。

      蝦咪!這還不夠驚人,還有更驚人的事?!到底是什麼事?趕緊說來聽聽。

      在他家,飯點一到,會敲鼓通知,全家人到齊後,按照性別、年齡、輩份分別入座,等到所有人都入座之後,才會開飯。而且不只是家人這樣,連家裡養的狗也一樣,要等全員到齊後才會開飯。

      連狗都做到這程度,確實蠻驚人!不過,一千多人的家庭,不會吵架嗎?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更何況是這麼多人。

      對呀!這個問題不是只有我們感到好奇,連皇帝都很好奇。

raw-image

      蛤?他家這麼有名嗎?連皇帝都知道他們這一家。

      當然啦!一個九代同堂,一千多人的家,不會只有地方知名,而是全國知名了。當年,唐高宗趁著到泰山封禪時,還順路經過他家瞧瞧,並且問張爺爺,他是如何做到九代同堂,子孫不分家?聽了唐高宗的問題,張爺爺寫了一百多張的「忍」,順便解釋每一個忍字的意思。唐高宗聽完後,心裡實在太佩服了,於是寫下「百忍義門」四個大字送給張爺爺。

不負責任解籤:

      看完張爺爺的故事後,我想起了一樣活到九十九歲的查理‧蒙格。曾有人問他的長壽知道,查理‧蒙格說:「我的長壽祕訣之一就是:別對人性抱有太多期待。」

      用張爺爺的角度與說法是「忍」。但是一個人如何能做到百般忍耐,如果這樣忍,應該老早就得內傷,被送進醫院了吧!怎麼還能活到九十九歲?!可見,他所說的忍,不是硬生生地將委屈、怒火、悲傷……各種情緒吞進肚子裡。而是降低對別人的期待與要求。

      所謂降低期待與要求,更貼合實際來說就是,不對任何人抱持過度的完美想像。例如,父母不要對孩子有完美想像,認為孩子應該要乖、要聽話、要聰明、要體貼……,夫妻間也不要對彼此有完美想像,認為對方一定懂自己心裡正在想什麼,一定知道自己的需求,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氣,一定……。

raw-image

      如果我們對別人有太多的完美想像,容易因為對方沒達到我們的期望,感到失望、感到生氣、感到失落、感到孤獨等。當我們降低自己的期待,才能開始看見對方真正的樣貌,並且接受他本來的樣子。

      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卻是相當困難。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翻譯查理‧蒙格的話,那他在告訴我們,放過自己的無能為力。生命中總有些事情的發生,是我們無法掌控,這些是有可能讓我們遺憾不已。但是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在傷心、難過之後,拍拍身上的灰塵,放下遺憾繼續前進。

      因此,張爺爺的忍,不是一昧退讓的忍,也不是忽略自己需求的忍,而是一種接納自己的不足,同時也可以接受身邊人原本的樣子,是以溫柔的態度,對待自己與他人。

籤詩吉凶:

      我認爲這是一首對待自己與他人,多一點接納,少一點應該的上籤。

      其實,一個對他人嚴苛的人,他本身對待自己一定也很嚴格。這樣的人很辛苦,在他身邊的人也不輕鬆。

      而張爺爺之所以可以讓九代人共聚一起不分開,是因為他提供家人們很高的情緒價值,待在爺爺的身邊,他們可以感受到他的溫暖與寬容,相信不管自己發生任何事,「家」穩穩地接住自己。這個氛圍,不只是人感受到了,連家中的毛小孩也感覺到了,因此牠們也會等待同伴到齊後,才一起開動吃飯。

      而一個能夠提供別人高情緒價值的人,別人也比較願意待在他身邊。因此,他所帶領的組織,也會帶給裡面的成員足夠的安全感。因此,當問題出現時,組織成員也會有比較足夠的凝聚力,可以一起面對問題,度過危機。因此,籤詩才告訴我們:「但能孝悌存中信,福祿來成禍不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2會員
320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寧閱療癒工作坊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當人生處於低谷,命運不順時,不一定要靠家世或讀書才華才能翻身。透過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傳達出真正能讓人從谷底翻身、成為人生勝利組的關鍵,是遇見一位真心賞識你、在你最慘時還願意支持你的人。即使出身平凡,也能透過真誠的友誼與貴人相助而改變命運,最終獲得成功。
Thumbnail
2025/04/21
當人生處於低谷,命運不順時,不一定要靠家世或讀書才華才能翻身。透過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傳達出真正能讓人從谷底翻身、成為人生勝利組的關鍵,是遇見一位真心賞識你、在你最慘時還願意支持你的人。即使出身平凡,也能透過真誠的友誼與貴人相助而改變命運,最終獲得成功。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幸運來臨得毫無預兆,是否能接住,往往取決於一個人平時的行為選擇與內在修養。江中立因拒絕同伴的惡作劇、堅守原則並保持努力讀書,不僅避免了禍事,還意外獲得皇帝賞識、成為狀元。這支籤詩提醒我們:行善不為名,守德不為利,幸運往往降臨在那些心存善念、踏實努力又懂得保護自己的人身上。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幸運來臨得毫無預兆,是否能接住,往往取決於一個人平時的行為選擇與內在修養。江中立因拒絕同伴的惡作劇、堅守原則並保持努力讀書,不僅避免了禍事,還意外獲得皇帝賞識、成為狀元。這支籤詩提醒我們:行善不為名,守德不為利,幸運往往降臨在那些心存善念、踏實努力又懂得保護自己的人身上。
Thumbnail
2025/04/07
「陰影」是我們不願承認的部分,但它可能成為我們的命運;唯有正視這些陰影,才能避免它們的影響。籤詩啟示我們,通過誠心禱告和自我反省,坦然面對自己的行為,進而找到內心的平和。只有勇敢地接納自己的全部,包括陰影與缺點,才能獲得穩定的情緒與圓滿的人生,正如榮格所言:「學會接受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Thumbnail
2025/04/07
「陰影」是我們不願承認的部分,但它可能成為我們的命運;唯有正視這些陰影,才能避免它們的影響。籤詩啟示我們,通過誠心禱告和自我反省,坦然面對自己的行為,進而找到內心的平和。只有勇敢地接納自己的全部,包括陰影與缺點,才能獲得穩定的情緒與圓滿的人生,正如榮格所言:「學會接受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首籤詩講述張公藝家族九代同堂的的故事。張爺爺生於北齊,活到九十九歲,透過「忍」字解釋瞭如何維持家庭和諧。張爺爺的忍耐是降低對他人的期待與要求,讓家庭成員以寬容的態度相處,促進家人的情感連結。籤詩教導我們對自己與他人多一些接納,這樣才能創造出溫暖的家庭氛圍和高情緒價值的環境,最終獲得福祿,抵禦禍害。
Thumbnail
這首籤詩講述張公藝家族九代同堂的的故事。張爺爺生於北齊,活到九十九歲,透過「忍」字解釋瞭如何維持家庭和諧。張爺爺的忍耐是降低對他人的期待與要求,讓家庭成員以寬容的態度相處,促進家人的情感連結。籤詩教導我們對自己與他人多一些接納,這樣才能創造出溫暖的家庭氛圍和高情緒價值的環境,最終獲得福祿,抵禦禍害。
Thumbnail
 這支籤詩講述元朝戲劇《琵琶記》中蔡伯喈與趙五娘原本是恩愛夫妻,因為伯喈的父親堅持他參加科舉而分離。伯喈在考試中成為狀元,但因丞相的威脅被迫娶其女。五娘則在饑荒中照顧公婆,後來獨自上京尋夫最終重逢。文章並非單純解讀籤詩,更分析了女性在面對生命歷程的挑戰時,如何以善待他人和堅毅的態度,最終得到幸福。
Thumbnail
 這支籤詩講述元朝戲劇《琵琶記》中蔡伯喈與趙五娘原本是恩愛夫妻,因為伯喈的父親堅持他參加科舉而分離。伯喈在考試中成為狀元,但因丞相的威脅被迫娶其女。五娘則在饑荒中照顧公婆,後來獨自上京尋夫最終重逢。文章並非單純解讀籤詩,更分析了女性在面對生命歷程的挑戰時,如何以善待他人和堅毅的態度,最終得到幸福。
Thumbnail
無論是原諒、不原諒、祝福、不祝福,其實是我(們)想要原諒曾經需要被張懸接住的自己,也想祝福未來不再需要被張懸繼續接住的自己。而這些相伴且相對的寬容與極限,嚴厲與慈悲,都會在她決定做回自己,而如今的我們也因為曾經的她而真正擁了了歸處之後,給出最寬厚的理解。
Thumbnail
無論是原諒、不原諒、祝福、不祝福,其實是我(們)想要原諒曾經需要被張懸接住的自己,也想祝福未來不再需要被張懸繼續接住的自己。而這些相伴且相對的寬容與極限,嚴厲與慈悲,都會在她決定做回自己,而如今的我們也因為曾經的她而真正擁了了歸處之後,給出最寬厚的理解。
Thumbnail
我發現你很會忍! 對,我真的很會忍。 忍,好像是我們家的家教,而且屬於身教的那一種。 我媽很會忍。職業婦女,每天煮晚餐,一家十一口。從我哥到我,至少維持二十年。 我爸很會忍。家族長子,生養三個小孩外加兩個大孩,和大孩的家庭,一家十一口。現在還繼續,這樣的忍耐或許要長達一輩子的。 每當我感覺要放棄
Thumbnail
我發現你很會忍! 對,我真的很會忍。 忍,好像是我們家的家教,而且屬於身教的那一種。 我媽很會忍。職業婦女,每天煮晚餐,一家十一口。從我哥到我,至少維持二十年。 我爸很會忍。家族長子,生養三個小孩外加兩個大孩,和大孩的家庭,一家十一口。現在還繼續,這樣的忍耐或許要長達一輩子的。 每當我感覺要放棄
Thumbnail
不是年輕人不要聽?家中長輩就不要講! ^年輕人總說^:家中長輩難相處,老人家的說話古板、偏激、愛發牢騷提當年~~~? ^長輩們總說^:你是我的孩子,父母不會害你們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年輕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同修們: 別讓甜蜜成為家人沉重的負擔? 讓自己成為家中的福氣!
Thumbnail
不是年輕人不要聽?家中長輩就不要講! ^年輕人總說^:家中長輩難相處,老人家的說話古板、偏激、愛發牢騷提當年~~~? ^長輩們總說^:你是我的孩子,父母不會害你們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年輕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同修們: 別讓甜蜜成為家人沉重的負擔? 讓自己成為家中的福氣!
Thumbnail
簡述:孝道有順孝,有大孝,有至孝。涵靜老人一生行道,適足以成就九祖拔渡的至祖。 Podcast連結:https://is.gd/T3hvEZ
Thumbnail
簡述:孝道有順孝,有大孝,有至孝。涵靜老人一生行道,適足以成就九祖拔渡的至祖。 Podcast連結:https://is.gd/T3hvEZ
Thumbnail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 調息觀心萬倍矣。 語譯: 賞析: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讀行俠readingwalk
Thumbnail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 調息觀心萬倍矣。 語譯: 賞析: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讀行俠readingwalk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這十一年來的塔羅人生裡,每日每月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聽著各式各樣的故事,常覺得自己像以前為了論文研究沈浸於田野中,戴上社會學的眼鏡抽絲剝繭,著迷於詮釋脈絡中的意義或辨認細節裡的權力壓迫。但比做研究更棒的是我有工具能夠陪伴當事人找到可能的行動方向。
Thumbnail
這十一年來的塔羅人生裡,每日每月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聽著各式各樣的故事,常覺得自己像以前為了論文研究沈浸於田野中,戴上社會學的眼鏡抽絲剝繭,著迷於詮釋脈絡中的意義或辨認細節裡的權力壓迫。但比做研究更棒的是我有工具能夠陪伴當事人找到可能的行動方向。
Thumbnail
  「夫妻長久相處之道是什麼?」   如果你這樣問我,什麼相敬如賓遷就包容,太複雜了。是愛!可能你會嫌老套。當然,愛不是光靠說,還要做。愛是什麼?是恆久忍耐。沒錯,其實是忍!     忍一時風平浪靜。     兩個不同個體要融洽相處,每人都有情緒,有習慣,有想法,自然會有衝突。無論是對方還是自己,
Thumbnail
  「夫妻長久相處之道是什麼?」   如果你這樣問我,什麼相敬如賓遷就包容,太複雜了。是愛!可能你會嫌老套。當然,愛不是光靠說,還要做。愛是什麼?是恆久忍耐。沒錯,其實是忍!     忍一時風平浪靜。     兩個不同個體要融洽相處,每人都有情緒,有習慣,有想法,自然會有衝突。無論是對方還是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