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孝道有順孝,有大孝,有至孝。涵靜老人一生行道,適足以成就九祖拔渡的至祖。
○父親的遺產:兩篇手抄善書
涵靜老人十三歲那年,以第一名畢業於蘇州師範附小,隨即考取上海民立中學。彼時父親已於前一年仙逝。臨行之際,母親劉太夫人從一個箱篋中取出兩本手抄書,慎重其事地焚了一爐香,要涵靜老人接下兩本手抄本:
「這是你父親留給你的唯一遺產。」
劉太夫人叮囑涵靜老人,去到上海之後每日必敬謹誦讀。涵靜老人拜受之後,隻身到上海依親讀書,真就在每日天未明之前就起床誦讀,先讀一遍〈太上感應篇〉,再讀一遍〈陰騭文〉,而後溫習學校功課。
○廣印善書,教化眾生
如是一年過後,深覺二書教人為善,比起傳統的四書五經更為透徹。但是小小年紀的他馬上想到:
「光我一個人知道有什麼用啊?」
因為期待更多人得以分潤善書的美好教化,他利用假日四處尋找合適的印書店。在上海的兩位叔叔每月各給他一個銀圓零用,他省吃儉用,把節餘的零用錢拿來印製善書,廣送有緣。如此印行發送,前後三回。涵靜老人後來自述一生「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欺暗室,正己化人」,「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的修為,正是來自二書的啟蒙。
《禮記.中庸》記孔子對「孝」的定義:「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涵靜老人的作為,正是「繼志述事」的高度體現。
○辭母西行,得母成全
一九三四年,涵靜老人準備奉宗主之命到陝西弘道時,親族反對聲浪四起,母親劉太夫人卻有迥異世俗想像的反應。
夫妻倆準備將西行一事稟報劉太夫人前,智忠夫人備妥一桌佳肴,恭請婆婆上座。涵靜老人把此事原原本本稟告母親。劉太夫人聞訊,既無斥責,也無半點錯愕的表情,只是一如平素的端莊。長年茹素的老夫人拿手帕擦了擦手中的筷子,為兒子挾了一塊紅燒肉,說是祝賀兒子,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此去遠離上海十里洋場,或許可以伺機入山潛修天人之學。
○無緣送終,有功迴向
涵靜老人在取得母親的諒解下攜眷西行。一九三五年秋,留在上海的劉太夫人病危。涵靜老人接獲急電後固然心焦,卻因為潼關光殿開光的日期早已敲定,而且已稟告無形確認,如期主持開光儀式後急急趕回上海,劉太夫人已經回天。親友的批評未必困擾他,未能送終卻成他終生大慟。爾後思之,心猶惻惻,有詩作一首:
忠孝難全千古冤,聽天安排有何言?
有朝結了無花果,毀譽是非任人論。
帝教復興之後,涵靜老人在天人研究學院上課,時隔近四十年,拉開時空距離,他有不同的思考:母親先行回天或許是天上的安排,否則兩年後上華山的天命他可能無法如此灑脫應對。
○積善之家,必有仙佛種子
《寶誥》載記,涵靜老人曾祖嶽生公位證李特首相,祖父伯房公為南斗星君,父親德臣公為金闕六祖,母親劉太夫人歸天後受封為清淨地菩薩。以人間的眼光來看,這大概稱得上是另種形式的「家世顯赫」──三期主宰當年領上帝御旨下凡救劫,對於投生人家,天上自是經過嚴格揀選,選定清白人家後才降生其間。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祖上積德,乃有仙佛種子;「一子得道,九祖拔渡」,子孫成道,先祖受益。多麼美麗的正向循環!
人道的缺憾置諸視角更高更廣的天道,也許就不再是教人扼腕的大痛。以仙佛看透人間世的慧眼,涵靜老人不僅無有缺憾,甚且是以另類形式印證了孝道的圓滿。
Podcast連結:https://is.gd/T3hv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