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歷史】一代名將的殞落 - 特拉法加海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1 分鐘
特拉法加的布森托爾號,奧古斯特·邁耶於1836年創作的畫作。

特拉法加的布森托爾號,奧古斯特·邁耶於1836年創作的畫作。


特拉法加海戰(法語:Bataille de Trafalgar,英語:Battle of Trafalgar。也譯作特拉法爾加海戰),1803年拿破崙統治的法國與英國為首的第三次反法同盟再次爆發戰爭,拿破崙計劃進軍英國本土,為牽制住強大的英國海軍,拿破崙派海軍中將維爾納夫率領的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與英國海軍周旋。1805年10月21日,雙方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決戰不可避免,戰鬥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西聯合艦隊遭受決定性打擊,主帥維爾納夫以及21艘戰艦被俘,但英軍主帥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也在戰鬥中陣亡。


在隨後到來的風暴中,許多作為英國戰利艦,正被拖回英國的被俘法西軍艦相繼沉沒於海中,英國軍艦卻無一損失。此役之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喪,從此一蹶不振,拿破崙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鞏固,也開始100年的大英帝國全盛時期。


|交戰國


• 法國:33 艘戰艦、5 艘護衛艦、2 艘雙桅帆船;士兵水手26,000人

• 損失:被俘獲 17 艘軍艦,被摧毀 4 艘軍艦;法國死亡 2,218 人,受傷 1,155人,被俘4,000 人;西班牙死亡 1,025 人,受傷 1,383 人,被俘4,000 人


• 英國:27 艘戰艦、4 艘護衛艦、1 艘縱帆船、1 艘快艇;士兵水手18,500人

• 損失:446人死亡,1246人受傷


|戰前海上七個月

▪︎活動開始

1805年3月29日,維倫紐夫從土倫啟航並欺騙了納爾遜的觀察護衛艦。他的艦隊由11艘戰艦(其中4艘80門火砲、7艘74門火砲)、6艘護衛艦和2艘雙桅帆船組成。這支艦隊的目標是超越敵人,由速度快、適航狀況良好的船艦組成。旗艦是配備80門砲的全新布森托雷號(Bucentaure)。納爾遜立即得到警報,將他的艦隊部署在地中海東部航線上,準備從馬爾他、那不勒斯或埃及發動攻擊。4月8日,維爾納夫率領11艘戰艦穿越直布羅陀海峽,在加的斯他收復了鷹號(74門大砲)。西班牙人尚未做好準備,只有一艘船加入了維爾納夫的艦隊,即海軍中將費德里科·格拉維納的艦隊,其他船隻則在安的列斯群島加入。 他於5月12日抵達安的列斯群島,5月14日,六艘西班牙艦船和海軍少將馬貢率領的兩艘來自羅什福爾的船與他會合。當時,維爾納夫指揮著一支由20艘戰艦組成的部隊,按照拿破崙的命令,他必須騷擾英國殖民地。但他已經一個月沒有活動了,唯一的小規模行動是收復鑽石岩。 6月7日,在捕獲一艘英國商船後,維爾納夫得知納爾遜的艦隊終於抵達了加勒比海,儘管在到達直布羅陀之前因逆風而速度減慢,6月11日他決定返回歐洲。 同時,5月20日,拿破崙獲悉,由詹姆斯·亨利·克雷格指揮的英俄遠徵軍已出發,準備登陸那不勒斯王國。皇帝命令停泊在卡塔赫納的法國-西班牙艦隊封鎖直布羅陀。克雷格的艦隊於5月13日抵達直布羅陀並在那裡休息了幾週。海軍大臣卡姆登勳爵的指示讓他選擇是進攻西班牙在梅諾卡島的陣地,還是立即航行到那不勒斯,在那裡他將與駐紮在科孚島的莫里斯德·拉西的俄羅斯部隊會合,這取決於他能對地中海艦隊做些什麼。來自卡塔赫納的西班牙艦隊在何塞·胡斯托·薩爾塞多(José Justo Salcedo )的指揮下出海搜尋克雷格的艦隊,但因天氣惡劣而不得不迅速撤退。7月,理查德·比克頓(Richard Bickerton)指揮的英國偵查艦隊出現在卡塔赫納附近,阻止了薩爾塞多號加入加德斯的艦隊。

由科斯芒-克爾朱利安上校率領的法國艦隊正在攻擊鑽石岩(馬提尼克島)。奧古斯特·邁耶(Auguste Mayer)的畫作。

由科斯芒-克爾朱利安上校率領的法國艦隊正在攻擊鑽石岩(馬提尼克島)。奧古斯特·邁耶(Auguste Mayer)的畫作。


▪︎比斯開灣入口處的失敗

從6月24日至6月26日中,艦隊經歷了一場猛烈的風暴,對船艦進行了嚴峻的考驗:不屈號失去了一根桅杆,如果不即時迴避,艦隊的速度將會減慢。與此同時,納爾遜不知道維爾納夫的具體計劃,他啟航前往直布羅陀,希望在那裡攔截法西聯合艦隊。但他還是派遣一艘雙桅帆船好奇號(前法國船,HMS Curieux)前往海軍部,報告維爾納夫的艦隊可能抵達歐洲海域,海峽和比斯開灣艦隊處於警戒狀態。 法國-西班牙艦隊最終抵達菲尼斯特雷角,但逆風加上船艦受損嚴重,使其無法迅速返回比斯開灣,但這個消息走漏,在羅什福爾和費羅爾之前守衛的海軍中將卡爾德得知了法國人歸來的消息,並於7月22日集結了由十五艘艦隻組成的艦隊在菲尼斯特雷角等候他。22日,兩支艦隊在菲尼斯特雷角海戰中在海角以北發生衝突。儘管英國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在大霧分散兩支艦隊之前,英國還是俘獲了兩艘西班牙船。第二天,維爾納夫沒有再趁風向攻擊考爾德的艦隊;在維哥灣短暫停留後,他離開了充滿病人和一些狀況不佳的船隻,於8月1日在費羅爾附近的拉科魯尼亞避難。拿破崙等待他的命令很明確:向北航行,前往布列斯特。維爾納夫還獲悉,一支由五艘艦船(包括擁有118門火砲的強大的法蘭西共和國號)和三艘護衛艦組成的法國艦隊在扎卡里·阿勒芒上校的指揮下,正前往比斯開灣入口處加入他的艦隊。這支艦隊於7月17日,前往位於費羅爾海岸的第一個會面點。維倫紐夫的中隊沒有趕到,但他不知道遲到的原因,因為他們剛剛與考爾德對峙,到了7月22日他們撤退到費羅爾,阿勒芒最終返回布列塔尼南部的彭馬爾克,這是第二個計劃中的會面地點,他們預計從6日到7日在那裡相遇。 同時,維倫紐瓦也試圖建立聯繫。他派遣一艘護衛艦去搜尋德國人,但法國護衛艦被英國戰艦俘虜。最終8月13日維爾納夫離開拉科羅涅,前往布列斯特,在那裡他將加入甘托姆的艦隊,而阿勒芒則返回西班牙,仍在尋找維爾納夫。8月14日,兩支艦隊的航行日誌讓我們得出結論,他們互相發現了對方;但阿勒芒以為他遭遇的是數量上佔優勢的英國艦隊,因此立即撤退。至於維爾納夫,他也以為是遇上了強大的英國艦隊,因為英國人已成功讓他相信,他們的一支由 25 艘艦船組成的艦隊正駛向維哥。 維爾納夫很可能相信了有關比斯開灣出現大批英國海軍的謠言,他擔心自己將不得不面對破爛不堪的船隻和精疲力竭、生病的船員。事實上,就在8月15日,康沃利斯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派出20艘船去增援考爾德艦隊,抵抗維爾納夫的進攻,只留下11艘船守衛海峽。於是維爾納夫啟航前往加的斯,他的艦隊於21日抵達那裡。


菲尼斯特雷角海戰,1805年7月23日,作者威廉·安德森。

菲尼斯特雷角海戰,1805年7月23日,作者威廉·安德森。


▪︎返回加的斯

然而與此同時,法國的軍事局勢也發生了變化。考慮到東部邊境奧地利和俄羅斯軍隊的威脅,且沒有他的艦隊的消息,拿破崙於8月26日率領集結在布洛涅營地的軍團強行行軍,向東進行了一次重大戰略調動,目標是中歐和奧斯特里茨。 納爾遜在海上航行兩年後返回英國,受命指揮一支新艦隊,負責監視駐紮在加的斯的法國-西班牙艦隊,該艦隊得到了位於費羅爾的法國艦艇和駐紮在加的斯的西班牙艦艇的增援。由於勝利號戰艦維修延誤,納爾遜直到9月15日才出海,並於29日返回艦隊。他只在加的斯前部署了一支護衛艦艦隊,由布萊克伍德上校指揮。與此同時,其主力艦則在約50英里外的隱蔽處等待。他必須從10月2日至15日派遣其中六艘船到直布羅陀運送補給品;此外,威爾斯親王號離開艦隊,將考爾德帶回英國,讓他為自己的懦弱付出代價。

1805年8月,大軍離開布洛涅營地參加德國戰役。

1805年8月,大軍離開布洛涅營地參加德國戰役。


▪︎拿破崙下令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戰鬥

拿破崙對維爾納夫戰役的慘淡結果感到惱火,他想不惜一切代價重新奪回道德優勢。在1805年9月1日當他還在布洛涅準備前往德國時,他向德克雷下達了明確的命令:維爾納夫必須率領他的 36 艘艦船出海,「佔領安達盧西亞海岸和海峽」。

但拿破崙對維爾納夫失去了全部信心,考慮為他找一個人替代者。大多數海軍上將不在或無法出海。拿破崙確信維爾納夫不敢執行這項命令,他只需用他指定的繼任者海軍中將羅西里來代替他。 此時,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國理論上是中立的,因為費迪南國王已經與法國簽署了1805年9月21日,這是一項中立條約,他承諾不召喚任何外國軍隊,也不接受任何英國、奧地利、俄羅斯或法國流亡將軍為其服務。然而,他的妻子瑪麗亞·卡洛琳王后在幕後進行談判,促使駐紮在馬爾他的英國軍隊和駐紮在科孚島的俄羅斯軍隊進行幹預,但這一計劃直到特拉法加海戰之後才得以實現。

19世紀初的加的斯港。雕刻家查爾斯·安托萬·康朋(1802-1875)。

19世紀初的加的斯港。雕刻家查爾斯·安托萬·康朋(1802-1875)。


出征那不勒斯的命令於9月28日抵達加的斯。維爾納夫表示已準備好處決他並組織部隊登船。當聽到戰鬥不可避免的消息時,他似乎恢復了士氣,並向他的士兵們下達了命令:「第十集團軍必須滿意地對待提供給它的機會,以展示那種品格和勇氣,以確保它的成功,報復對其國旗的侮辱,推翻英國在海上的暴政。 」然而,他不得不注意到人員短缺的問題:船員缺少2,207名水兵,儘管船上的士兵可以在戰鬥中替代他們,但他們沒有接受過海上機動訓練。10月7日,東北風有利於出擊,維爾納夫召集了指揮官會議。 10月8日,格拉維納和海軍少將安東尼奧·德·埃斯卡尼奧在布森托雷號上建議在加的斯灣過冬,這將迫使納爾遜進行危險的冬季封鎖。西班牙人回憶說,他們的三艘船「聖安娜號」、「雷奧號」和「聖胡斯托號」最近才剛剛武裝起來,目前幾乎無法戰鬥。在法國方面,海軍少將馬貢贊成立即撤離。 10月10日,戈多伊部長向薩爾塞多的艦隊發出命令,要求其離開卡塔赫納,加入加的斯艦隊:但由於消息到達得太晚,艦隊無法參加戰鬥。 10月18日,當聽到繼任者羅西里號抵達馬德里的消息,以及瞭望台報告六艘英國艦船出發前往直布羅陀附近進行補給時,維爾納夫做出了決定。10月20日,他突然決定出發,下令迅速準備艦隻,離開港口,命令艦隊分成三列,直奔直布羅陀海峽。當天晚上,阿基里斯號報告說,有18艘英國船隻在西北方追擊他們。夜間,由於擔心自己與加的斯的聯繫被切斷,維爾納夫逐一調轉船頭,命令艦隊組成戰線,準備戰鬥。來自西南方風很微弱,只有巨大的海浪暗示著地平線上即將來臨的暴風雨。法國與西班牙艦隊在位於特拉法加角東南方稍遠的地方會合。

|海戰背景

1805年8月,法國海軍中將維爾納夫所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被英國海軍封鎖在西班牙南部的加的斯港。9月16日,拿破崙下令維爾納夫領艦隊出港支援法軍攻打那不勒斯,有必要時在地中海向英國海軍作決定性的戰鬥。但維爾納夫的艦隊遲遲未按照拿破崙指令離港,故拿破崙任命羅西里接替維爾納夫。得知羅西里已經啟程來接替他,維爾納夫覺得這是個奇恥大辱,於是決定在羅西里到達之前,即先行衝出加的斯港,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崙在那不勒斯的軍事行動。10月17日,維爾納夫發出準備啟航的信號,由於有風,一直等到19日上午6時艦隊才出發。兩個半小時後,英國海軍將領納爾遜從其在岸邊監視的巡防艦上,獲得敵軍已出港的信號。他立即發出「全面追逐」、「敵艦已在海上」等信號。 10月20日天明時,納爾遜正在直布羅陀附近。上午7時,發現維爾納夫的艦隊正向直布羅陀海峽前進。在日落之前,納爾遜命令他的巡洋艦在夜間應與敵人始終保持視力上接觸。10月21日拂曉,當法西聯合艦隊駛抵特拉法爾加海域距英艦隊只有12哩時,納爾遜發出「成兩個縱隊前進」、「備戰」的信號。

|交戰

此時,法西聯合艦隊有戰艦33艘,其中1艘為當時最大四層甲板戰艦三叉戟號3艘為三層甲板戰艦;其餘29艘為兩層甲板戰艦。此外,還有7艘巡洋艦。戰艦中有18艘是法國的,15艘是西班牙的。所裝有側舷火炮2626門,共載官兵21580人。 英國艦隊原來共有戰艦33艘,其中的6艘在戰前奉命去護衛一支駛向馬爾他的運輸船隊。餘下的27艘戰艦中,7艘是三層甲板戰艦,其餘20艘為兩層甲板戰艦。此外還有4艘巡洋艦2艘輔助船。合計側舷火炮2148門,官兵16820人。 維爾納夫認清因為風力的輕微,使他不可能避免會戰時,於是在上午8時發出信號,命令全部艦隊轉向。這樣好使加的斯港可以處於下風位置,以便被擊毀的船隻有一個避難之地。這個在最後一分鐘又改變計劃的行動實在十分不幸,因為這不僅好像退卻一樣,足以影響到部隊的士氣,而且調一個頭需要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結果所組成的戰線凌亂不堪。 當聯合艦隊正在調換方向之際,英國艦隊分為兩個縱隊在滿帆下趕過來。上風縱隊由納爾遜指揮,下風縱隊則由柯林伍德指揮。由於擔心維爾納夫逃回加的斯港,納爾遜不照原計劃,不以敵方中央前段為目標,改向其前衛的中央衝去。柯林伍德則向敵人後衛部分前段進攻。納爾遜又發出其著名的通令:「英格蘭要求每人恪守職守!」 上午11點30分,柯林伍德已經接近法西聯合艦隊的後段,維爾納夫發出「開火!」的命令。11時45分,法艦「弗高克斯」號射出第一炮,以柯林伍德的旗艦「王權」號為目標,這時雙方相隔尚在四分之一哩以外。此時,雙方好像是一致行動一樣,都升起他們的國旗。在英、法、西三國的船上,鼓樂齊鳴,士兵舉槍敬禮。 於是會戰展開。特拉法爾加大海戰分為三個階段:柯林伍德的攻擊納爾遜的攻擊法將杜馬羅爾反攻失敗


特納的《特拉法加海戰》展示了勝利號戰艦上著名旗幟 「 英國期望每個人都盡職盡責」的最後三個字母。

特納的《特拉法加海戰》展示了勝利號戰艦上著名旗幟 「 英國期望每個人都盡職盡責」的最後三個字母。


納爾遜海軍上將的著名信號。

納爾遜海軍上將的著名信號。


▪︎納爾遜的一則著名訊息

當艦隊即將駛過時,納爾遜為了激勵士兵,下令在旗幟下懸掛一條後來成為歷史的口號:「英國期望每個人都履行自己的職責。」在納爾遜以生命為代價贏得勝利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的號召力在盎格魯-撒克遜詞彙中仍然享有盛名。


▪︎納爾遜的總體規劃

納爾遜上將的勝利歸功於他的機動,即逆轉海戰的通常戰術,儘管法警蘇弗倫和羅德尼上將才是第一個實施這一戰術的人。在18世紀,當兩支艦隊相遇時,它們會排成兩條垂直於風向的長線(因此稱為戰列艦),並朝著對方航行。他們都慢慢地逆風而行,當它們相遇時,就會互相砲擊。兩支艦隊通常會掉頭進行第二次面對面交鋒。勝利主要取決於可用的火砲數量、船員的機動速度以及艦隊各部隊之間的協調,但戰鬥的結果很少是決定性的,船隻的損失也很低。 在特拉法加海戰中,納爾遜採取了冒險的策略,試圖透過切斷敵方艦隊並在近距離內展開全面交戰,從而徹底摧毀敵人。納爾遜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支法國-西班牙艦隊,儘管這支艦隊在數量上佔優勢,但在裝備和船員質量上卻遠遠不如納爾遜的艦隊。西班牙船隻已經老舊,而較新的法國船隻的船員通常訓練不足。另一方面,英國艦隊的品質非常好。機組人員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納爾遜的一大優點是它擁有一支非常有能力、經驗豐富並且全心奉獻的船長隊伍。


兩支英國縱隊(紅色)以直角擊敗了法國-西班牙縱隊。

兩支英國縱隊(紅色)以直角擊敗了法國-西班牙縱隊。


英國皇家海軍艦艇除了擁有傳統火砲外,還擁有大型短口徑火砲,稱為卡隆炮,射程短但易於使用,可以在近距離用葡萄彈擊潰敵方船員。這種武器將在戰鬥中展現出它的巨大效力。在聯軍方面,卡隆炮很少被使用。納爾遜還擁有七艘三層甲板船,比對手的兩層甲板船還要大。在聯軍艦隊方面,西班牙艦隊排列了四艘三層甲板艦,而法國艦隊則沒有。另一方面,法國艦隊中有幾艘八十砲艦,其舷炮重量等於甚至超過最大的英國船,納爾遜發現自己寡不敵眾,於是決定改變現狀。 他沒有將艦隊佈置成垂直於風向,而是順風方向。儘管風力微弱,導致進場路途遙遠,但他還是充分利用了風勢,實現了機動,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大砲射擊目標更加困難。因此,納爾遜押注於一個相對隨機的變量,並依靠他經驗豐富的海軍士兵,尤其是他的砲兵,對抗在精確射擊和裝彈方面只有中等天賦的法國人和西班牙人。納爾遜將他的艦隊分成兩列:南列由海軍中將科林伍德率領,北列則由納爾遜親自率領。 納爾遜從自己艦隊中部稍前方以直角切斷了敵軍防線,並阻止了先鋒部隊營救其餘的法西艦隊。科林伍德率領的部隊則壓倒了後衛隊。 納爾遜的艦隊切斷了敵軍的防線,給敵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有條不紊地擊潰了法西聯軍中部和後方混亂的艦船。


尼古拉斯·波科克 (Nicholas Pocock)繪製《特拉法加海戰》,下午1點的情況。

尼古拉斯·波科克 (Nicholas Pocock)繪製《特拉法加海戰》,下午1點的情況。


|柯林伍德的攻擊

當「弗高克斯」號向「王權」號開炮時,「王權」號仍然繼續保持航向不變,切進法艦「弗高克斯」號和西班牙艦「聖安拉」號之間。「王權」號用左舷炮轟擊「聖安拉」號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創。接著又對著「弗高克斯」號發射右舷的火炮,此後又駛近「聖安拉」號的右後段,再向它射擊。柯林伍德不久發現他周圍都是敵船,經過40分鐘的猛烈轟擊之後,「王權」號已經變成一個無法控制的空船殼,不久就由英巡洋艦「歐亞拉斯」號拖曳著行駛。下午2時20分,西班牙艦「聖安拉」號已經完全喪失戰鬥力,乘員死者104人,傷236人,開始下旗投降。於是,布萊克伍德上校躍過船去,把重傷垂危的阿爾發海軍少校運過「歐亞拉斯」號上面來。 在「王權」號出戰8分鐘後,英艦「貝里島」號也從「弗高克斯」號的後面切入敵線。也和「王權」號一樣,它立即為幾艘敵艦所包圍。「貝里島」號主桅被炸斷,有段時間連一炮都發射不出來。雖然如此,它卻把軍旗釘到後桅杆上,繼續不屈奮戰。以後才被3艘英艦救出。在「貝里島」號攻擊之後一刻鐘,「火星」號也投入戰鬥。以後其它每一艘英國軍都是以這種方式分別切入敵線,向首尾兩端的敵艦用兩側的舷炮猛擊,使每艘敵艦都受到連續的集中火力。等到柯林伍德的最後一艘戰艦「親王」號投入攻擊時,已經是下午3時。到戰鬥結束時,與柯林伍德交戰的共有15艘法西兩國軍艦,其中10艘被俘,1艘被擊沉。逃走的只有4艘,其中有1艘為西班牙旗艦「奧國王子」號,上面載著垂死的西班牙海軍將領格拉維拉。


特拉法加海戰地圖,1806年1月2日並發送給海軍和殖民地軍官。國家檔案館AE/III/230。

特拉法加海戰地圖,1806年1月2日並發送給海軍和殖民地軍官。國家檔案館AE/III/230。


|納爾遜的攻擊

在柯林伍德縱隊開始作戰25分鐘後,納爾遜縱隊也投入戰鬥。與前者不同,它始終保持著不規則的魚貫形隊形。納爾遜親乘旗艦「勝利」號,率「提米萊爾」號、「涅普頓」號3艘三層甲板戰艦向聯合艦隊的前衛中央挺進。下午12點24分,「勝利」號的左舷炮開始射擊。交火不久,「勝利」號和「提米萊爾」號即開始向右旋轉,納爾遜在尋找維爾納夫的旗艦。雖然「勝利」號上的一切望遠鏡都在搜尋之中,想發現維爾納夫的司令旗,但結果還是一無所獲。於是,「勝利」號遂趨前攻擊「三叉戟」號,假定維爾納夫可能是在這艘最大的四層甲板軍艦上。當「勝利」號向「三叉戟」號前進時,即發現在該艦後方有一艘法國兩層甲板戰艦的前桅上,掛著總司令的將旗,它就是「布森陶爾」號。「勝利」號冒著敵火,不久即鑽到「布森陶爾」號的後方,用其船頭上的短炮(68磅)和側舷的火炮,向「布森陶爾」號的舷窗中猛射,使它受到了極大的損毀。當英艦「涅普頓」號和「征服者」號接近「布森陶爾」號之後,「勝利」號遂向右一轉,與法艦「敬畏」號平靠著。


勝利號 戰艦位於 紅鷹號 戰艦前方,背景中該戰艦的桅杆也已斷裂,即「4層甲板」的聖千里達號 戰艦。

勝利號 戰艦位於 紅鷹號 戰艦前方,背景中該戰艦的桅杆也已斷裂,即「4層甲板」的聖千里達號 戰艦。

勝利」號和「敬畏」號立即糾纏在一起,雙方乘員都準備躍上對方甲板,但法國人企圖為英方的火力所制止,傷亡頗多。差不多又過一個小時,兩艦還是絞在一起,當納爾遜正在後甲板上與艦長哈迪一同行走時,從「敬畏」號船桅上射來一顆槍彈,子彈打在他左肩的肩章上,透入其胸部,落在他的脊椎骨上。他撲倒在甲板上,但他爬起來之後就說:「他們終於把我解決。哈迪……我的背脊骨已經被射穿。」他被抬入船艙,到下午4時30分,納爾遜得知會戰已經勝利的消息後說:「我感到滿意。」他親吻哈迪艦長:「感謝上帝,我總算盡我的職責。」然後心臟停止跳動。


不屈號位於中心,左舷的富格號向貝爾島號發動攻擊,而右舷的聖塔安娜號則向皇家王權號開火。

不屈號位於中心,左舷的富格號向貝爾島號發動攻擊,而右舷的聖塔安娜號則向皇家王權號開火。


當「勝利」號正在與「敬畏」號交戰時,英艦「提米萊爾」號駛向前去,向「三叉戟」號開炮,接著又向「敬畏」號射擊。不久以後,法艦「弗高克斯」號在同英艦「貝里島」號交戰之後,又轉過來協助「敬畏」號,卻為英艦「提米萊爾」號所抓住廝殺。英艦「涅普頓」號先開始向法艦「布森陶爾」號射擊,然後再去進攻「三叉戟」號,一個半小時後,「三叉戟」號乘員戰死245人,負傷173人,這艘巨型的四層甲板戰艦遂開始下旗投降。對於在這艘船上的景象,英艦「涅普頓」號上的船員巴德柯克說「我踏上這艘大船去收容俘虜,其死傷人數在三四百之間,到處都是血肉,後甲板上堆滿傷兵,有的沒有腳,有的沒有手。英艦「不列顛」號接著也跟上來,其後面是「巨人」號和「征服者」號。後述兩艦夾擊「布森陶爾」號,下午2時5分,維爾納夫終於堅持不住,下令「布森陶爾」號降旗投降,維爾納夫成為英國人的俘虜。在其艦上的慘狀,「征服者」號上的英軍上尉記載:「到處都是死屍,景象非常淒慘。死傷總數在四百人以上,多數屍體沒有腦袋。」 在「勝利」號開始作戰40分鐘後,英艦「阿賈克斯」號才開始作戰,而「阿加門農」號還要更遲。「非洲」號、「奧利安」號在與艦隊失去聯絡後,也都相繼趕到參戰。當維爾納夫降旗投降時,納爾遜縱隊中的最後兩艘船,「米羅陶爾」號和「斯巴爾特」都還不曾參加戰鬥。


下午4點15分,法西艦隊已經潰敗,繪作上還標示著各艘軍艦的名稱。

下午4點15分,法西艦隊已經潰敗,繪作上還標示著各艘軍艦的名稱。


▪︎維倫紐夫的有爭議的舉動

與有關這場戰役的普遍理論相反,維爾納夫和他的所有船長一樣,完全預料到了納爾遜的這種戰術。他長期研究納爾遜過去的做法:突破包圍敵軍防線,然後集中幾艘船對抗一艘敵船,將其消滅後再攻擊下一艘。這種系統在面對技術較差、機動性較差的對手時是可能的,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例如在聖文森特角戰役阿布基爾戰役哥本哈根戰役中都可以看見。 與通常的說法相反,維爾納夫並沒有先堅持經典的單線隊形,他自1802年以來就知道這是法國艦隊15場海戰一次次失敗的原因,原因是砲手實力較弱(射擊速度較慢,準確性較低),無論事先的計劃和機動技巧如何,戰鬥的結果都是相當可預測的。維爾納夫在西班牙海軍中將格拉維納、海軍少將馬貢和幾位最優秀的艦長陪同下,在加的斯有充足的時間制定戰略,以應對極有可能發生切斷戰線的攻擊或沿線包圍。


特拉法加海戰,下午5:00的情況。

特拉法加海戰,下午5:00的情況。


因此,似乎選擇讓艦隊的大部分船隻以連續的隊形航行,其中最慢的船隻(例如老舊的聖千里達號)排成一條由20多艘船隻組成的壯觀隊形,以吸引英國海軍上將的攻擊,並儘可能長時間地掩護所謂看似龐大的「輕型」艦隊。 該縱隊應一同航行,並位於主艦隊下風處後方。它將與包括科斯芒-凱爾朱利安上尉的普魯頓號、海軍少將馬貢的阿爾吉西拉號,以及西班牙最優秀的部隊,如丘魯卡的聖胡安內波穆塞諾號、格拉維納上將的阿爾戈諾塔號蒙塔涅斯號阿斯圖裡亞斯親王號,負責指揮這支支援艦隊。該艦隊位於主力艦隊後方,應立即向主力艦隊與英國縱隊的交匯點匯合,以扭轉納爾遜及其指揮官所預期的聯軍人數優勢,從而避免聯軍部隊的潰敗。

法國戰艦 瓦格拉姆號 和 阿伽門農號 分別於1810年和1812年下水,於1813年11月5日在土倫前與英國戰艦對峙。

法國戰艦 瓦格拉姆號 和 阿伽門農號 分別於1810年和1812年下水,於1813年11月5日在土倫前與英國戰艦對峙。


但由於受到西南巨浪的衝擊,聯軍艦隊成分過於複雜,無法進行護航,也無法持續保持主戰線:格拉維納的支援艦隊只能留在戰線上,扮演後衛的角色。因此,在英國人眼中,法國和西班牙的艦隊呈現出一條戰線的面貌,而書寫這段歷史的榮譽也落到了英國人頭上。因此,1805年10月21日,不幸的皮埃爾·夏爾·德·維爾納夫,這位19世紀初在大西洋集結的最強大艦隊的指揮官,被宣稱對拿破崙 艦隊在特拉法加角附近的海難負有主要責任,並被認為對海軍歷史上最嚴重的戰略錯誤之一負有責任。 因此,在順風的推動下,科林伍德和納爾遜艦隊朝著一支大致排成一條長線的艦隊駛去。但這種戰術有一個缺點:在他們突破法國和西班牙防線之前,領先的英國艦船就遭到砲擊而無法還擊。納爾遜依賴法國和西班牙砲手的緩慢和較差的準確性。一旦敵人進入射程,其砲手的射擊質量更高,機組人員的技能更高,從而可以扭轉相對的數量劣勢。由於敵軍防線混亂,並被英國軍隊夾擊,納爾遜摧毀法國-西班牙艦隊的船艦已不再是難事。


納爾遜在勝利號戰艦的甲板上逝世。

納爾遜在勝利號戰艦的甲板上逝世。


|杜馬羅爾反攻失敗

杜馬羅爾的支隊處於聯軍艦隊的前衛。當下午12時30分,納爾遜鑽入聯軍的中心之後,維爾納夫即發出一個通令,要所有尚未參加作戰的船隻都一律自動投入戰鬥。杜馬羅爾對維爾納夫的通令並無反應,此後維爾納夫即再沒有注意他。半點鐘之後,杜馬羅爾仍然向北航行,結果遂使前衛與中央之間產生一個空隙。此時他仍然不知道發揮其主動精神,反而要求命令。維爾納夫直到下午1時50分才命令杜馬羅爾趕來支援其正受著強烈壓迫的中央部分。但風力非常微弱,轉變航向十分困難。等杜馬羅爾好不容易調過頭來南下時,維爾納夫已經投降。但杜馬羅爾還是作最後的反擊,他把10艘軍艦分為兩部分先後投入戰鬥。結果,第一批5艘軍艦中有4艘被迫向英艦投降,另1艘逃往加的斯。第二批5艘軍艦有1艘被迫投降,其餘4艘向南逃逸,其中包括杜馬羅爾的旗艦「恐怖」號。 作為海戰的尾聲,下午3時30分,在海戰已經進行2個多小時後,由迪馬努瓦海軍少將率領的聯合艦隊前衛返回戰場,但在返回途中有兩艘自己的戰艦竟然發生相撞而退出戰鬥,面對嚴陣以待的英國艦隊,僅僅20分鐘這次反攻就告失敗。「勝利」號對掉頭逃跑的聯合艦隊進行一次齊射,以示送行,納爾遜就在這炮聲中與世長辭。


尤金尼奧·阿爾瓦雷斯·杜蒙特所作的《科斯梅·德·丘魯卡準將之死》,普拉多博物館藏,在特拉法加海戰中,西班牙水手們經常英勇作戰,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尤金尼奧·阿爾瓦雷斯·杜蒙特所作的《科斯梅·德·丘魯卡準將之死》,普拉多博物館藏,在特拉法加海戰中,西班牙水手們經常英勇作戰,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奧特加爾角海戰

最後一戰,在特拉法加海戰之後,四艘法國軍艦(她們是海軍少將杜馬努瓦指揮下的聯軍艦隊先鋒部隊的一部分)組成了一支逃亡艦隊,試圖返回布列斯特或羅什福爾。 她們在比斯開灣入口處被攔截,1805年11月3日由海軍準將理查德·斯特拉坎指揮的艦隊,包括凱撒號英雄號、勇氣號、那慕爾號和四艘護衛艦。法國艦隊在費羅爾附近的奧特加爾角附近被徹底擊敗,所有法國船隻均被捕獲。 英國與法國、西班牙的特拉法加戰役就此結束。


納爾遜對法西聯合艦隊的壓倒性勝利,確保了英國在拿破崙戰爭的剩餘時間裡免受入侵的危險。 《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百科全書》,由威廉·萊昂內爾·威利雕刻,1905年。

納爾遜對法西聯合艦隊的壓倒性勝利,確保了英國在拿破崙戰爭的剩餘時間裡免受入侵的危險。 《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百科全書》,由威廉·萊昂內爾·威利雕刻,1905年。


|結果

▪︎損失

法西艦隊的戰損比:特拉法加海戰後,法西艦隊損失慘重。

法西艦隊的戰損比:特拉法加海戰後,法西艦隊損失慘重。


特拉法加海戰及後續事件中,法國和西班牙共計損失了23艘船隻,4,400名水手陣亡或溺亡,2,500人受傷,7,000多人被俘。納爾遜與其他448名英國水手一起犧牲,但英國取得了全面勝利。然而,幾艘英國船隻受損嚴重(包括勝利號皇家王權號)。英國人在特拉法加海戰中繳獲的大部分戰利品都在風暴中被毀壞或被擊沉。 1808年西班牙獨立戰爭爆發,所有在加的斯避難的法國船隻都被西班牙人奪取。因此,特拉法加海戰中停泊的法國船隻將不再懸掛三色旗幟航行。 戰役的最後一位倖存者,路易·安德烈·曼努埃爾·卡爾蒂尼(生於耶爾1791年9月1日),死於1892 年 3 月 21 日在耶爾,住在該鎮的維多利亞女王派人出席了葬禮(在特拉法加,14 歲的他在Redoutable號上當船上服務員)。根據卡特尼的說法,正是從「紅盾號」護舷板上發射的一發子彈擊斃了納爾遜。


拿破崙擊敗奧地利將軍馬克,而納爾遜奪取法國船隻、殖民地和商業,艾薩克·克魯克香克於1805年11月19日創作的英國漫畫。

拿破崙擊敗奧地利將軍馬克,而納爾遜奪取法國船隻、殖民地和商業,艾薩克·克魯克香克於1805年11月19日創作的英國漫畫。

|戰後紀念

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戰艦至今仍被保存為文物,她現在仍是皇家海軍的正式組成部分。 杜蓋特魯安號(Duguay -Trouin)是在奧特加爾角被俘獲的,她曾長期以不屈號的名義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直到1949年才被作為遺物保留下來:英國隨後提出將其歸還給法國。由於兩個國家都不願意資助其維護,她於1949年12月2日矗立在英吉利海峽中部,飄揚兩國國旗。 特拉法加廣場是倫敦最著名的廣場之一,因這場戰役而得名,裡面裝飾著納爾遜海軍上將的雕像。 2005年,英國舉行了一系列官方儀式紀念特拉法加海戰兩百週年,慶祝活動在納爾遜埋葬地聖保羅大教堂舉行了六天,英國女王出席6月28日參加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艦隊檢閱。英國、西班牙和法國艦隊於29日舉行海軍演習,在加的斯附近的特拉法加灣,許多海戰戰士的後代都在場。 每年10月21日或接近這一天,英國皇家海軍的所有艦艇都會舉杯紀念納爾遜和與他一起犧牲的將士,這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大家在默哀中舉杯,因為這並非是為了紀念一場勝利,而是緬懷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們。 與普遍的看法相反,法國水手佩戴的黑色領帶並不是這次失敗後哀悼的象徵,黑色領帶正式出現在12年 花月15日的法令中,該法令在戰前頒布,規定了海軍的製服。


納爾遜勳爵站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圓柱頂上。

納爾遜勳爵站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圓柱頂上。


|戰略後果

從中期來看,這場災難並沒有對陸上戰略產生重大影響,因為拿破崙已經在1805年8月中旬放棄了入侵英國的計劃,轉而將精力集中在歐洲大陸,德國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而告終(1805年12月2日)。但英國透過海上勝利,最終確立了其海上霸權。如果入侵的風險在戰鬥前就已經解除,那麼戰鬥結束後,入侵的風險就完全消失了。 然而,這場戰役並沒有結束法國海軍的行動。帝國的艦隊不斷離開港口執行任務並向殖民地提供補給。1805年至1810年間,帝國海軍面對數量上佔優勢的英國艦隊,損失的船艦數量幾乎與特拉法加海戰中一樣多。最重要的是,拿破崙雖然淡化了特拉法加海戰失敗的重要性,但從未放棄他的海軍野心:主要的海軍復興計劃始於1810年,但於1812年中斷,在兩年內損失的戰艦數量損失17、18艘。人員損失更難以彌補。有些人認為,特拉法爾加海戰只是阿布基爾海戰(1798年)造成法國水手損失的必然結局。 特拉法加海戰進一步確立了英國的海上霸權,英國現在可以自由地鞏固其全球海上和商業帝國:儘管拿破崙於1806年頒布了大陸封鎖令,但英國對自己的海軍優勢充滿信心,能夠建立和資助連續的聯盟,直至擊敗對手。


戰役時期的描繪:英國船隻為紅色,法國船隻為綠色,西班牙船隻為黃色。最北的英國軍艦是「非洲號」,而不是「海王星號」。

戰役時期的描繪:英國船隻為紅色,法國船隻為綠色,西班牙船隻為黃色。最北的英國軍艦是「非洲號」,而不是「海王星號」。


在西班牙,政府和輿論一致向水手的英雄主義致敬;與法國不同的是,沒有人想到讓這些軍官們接受調查委員會的調查,並且所有軍官,無論是活著的還是死後的,都根據1805年11月9日的皇家法令被提升到更高的軍銜。五個月後,他因傷勢過重去世,在公眾的哀悼下,他去世的場景與拿破崙和法國輿論對維爾納夫的羞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特拉法加海難使得戈多伊的親法政策不得人心,並損害了巴黎和馬德里之間的關係。英國人試圖使西班牙脫離法國聯盟,因此立即釋放了他們的西班牙戰俘,這些戰俘被安置在加的斯和阿爾赫西拉斯,而法國戰俘則在英國浮橋上受到了嚴酷的囚禁。 避難於加的斯的西班牙和法國船隻因英國的封鎖而無法移動。特拉法加戰役對英國國庫造成的損失估計為100萬英鎊,但隨著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向英國開放,這筆損失很快就被英國收回。特拉法加戰役標誌著西班牙帝國解體的第一步:西班牙本土與西班牙裔美洲之間的聯繫變得不確定,殖民地得以廣泛開放對外貿易,並開始了獨立進程,這一進程在1808年法國征服西班牙後得以發展。西班牙仍然擁有由44艘船和37艘護衛艦組成的龐大艦隊,其中一部分於1808年撤離至哈瓦那,尤其是特拉法加海戰的倖存者阿斯圖裡亞斯親王號聖安娜號,但由於失去了殖民資源,西班牙不再有能力維持一支以保衛帝國為主要目的的海軍,皇家艦隊最終淪為二流海上強國。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6.0K會員
827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岡依沙瓦號(波斯語/印度斯坦語:Ganj-i-Sawai,英語:超越寶藏,通常英語化為Gunsway)是一艘屬於蒙兀兒王朝的巨型武裝甘賈單桅帆船(貿易船),滿載排水量可達1500-1600噸,配備62門火砲和4、500名衛兵。
和睦號(Amity)是一艘單桅船,重約70噸,配有8門砲和46名船員,在1692年由百慕達的投資者提供給托馬斯·圖作為私掠船。1696年改裝為雙桅船。
亨利·埃弗里(Henry Every、Henry Avery;1653年8月20日—?),有時又叫傑克·埃弗里(Jack Avery)、約翰·埃弗里(John Avery),此外還用過化名Benjamin Bridgeman、Long Ben等,是一位著名的17世紀英國海盜,是少數逃脫絞刑的海盜。
朴茨茅斯冒險號是一艘6砲三桅帆船,重量約90噸,有60名船員,由海盜約瑟夫·法魯指揮參與了對蒙兀兒帝國船隊的劫掠。約瑟夫法羅是來自羅德島州紐波特的海盜,活躍於海盜黃金時代。
海豚號(MOT Dolphin)是一艘6砲雙桅帆船,有60名船員,由海盜理查德·旺特指揮參與了對蒙兀兒帝國船隊的劫掠行動,理查德·旺特( Richard Want,fl.1692–1696)是一名活躍在印度洋的海盜。
穿越赤道儀式是商船海軍在新水手第一次跨越赤道的時候舉行的慶祝儀式。各地有不同的慶祝方式,穿越赤道儀式是從大航海時代延續的某種古老的海軍傳統,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可追溯到18-19世紀。
岡依沙瓦號(波斯語/印度斯坦語:Ganj-i-Sawai,英語:超越寶藏,通常英語化為Gunsway)是一艘屬於蒙兀兒王朝的巨型武裝甘賈單桅帆船(貿易船),滿載排水量可達1500-1600噸,配備62門火砲和4、500名衛兵。
和睦號(Amity)是一艘單桅船,重約70噸,配有8門砲和46名船員,在1692年由百慕達的投資者提供給托馬斯·圖作為私掠船。1696年改裝為雙桅船。
亨利·埃弗里(Henry Every、Henry Avery;1653年8月20日—?),有時又叫傑克·埃弗里(Jack Avery)、約翰·埃弗里(John Avery),此外還用過化名Benjamin Bridgeman、Long Ben等,是一位著名的17世紀英國海盜,是少數逃脫絞刑的海盜。
朴茨茅斯冒險號是一艘6砲三桅帆船,重量約90噸,有60名船員,由海盜約瑟夫·法魯指揮參與了對蒙兀兒帝國船隊的劫掠。約瑟夫法羅是來自羅德島州紐波特的海盜,活躍於海盜黃金時代。
海豚號(MOT Dolphin)是一艘6砲雙桅帆船,有60名船員,由海盜理查德·旺特指揮參與了對蒙兀兒帝國船隊的劫掠行動,理查德·旺特( Richard Want,fl.1692–1696)是一名活躍在印度洋的海盜。
穿越赤道儀式是商船海軍在新水手第一次跨越赤道的時候舉行的慶祝儀式。各地有不同的慶祝方式,穿越赤道儀式是從大航海時代延續的某種古老的海軍傳統,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可追溯到18-19世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在英法戰爭中,一向強勢的英國壓倒勝的力量,令到法國連連敗仗。 就有那兩個傳奇的人物令英國也為之震驚,一個是英法百年戰爭的貞德,另一個就是第二次英法戰爭中的拿破崙。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鉤子與鱈魚之戰(Hook and Cod Wars)是14至15世紀荷蘭的內戰,涉及地方貴族和城市的權力鬥爭。遊戲中的主要任務是摧毀賈桂琳在萊頓、烏特勒支和鹿特丹的城堡,迫使她投降。
Thumbnail
法國已經進入大混戰狀態 隨著的斷頭台送走了路易十六後,事情必未落幕,緊接著羅波斯比爾上台,此時法國已成也血流成河,斷頭台一天未停歇的狀態 由於法國的自由、和平、平等這些聲音也順片傳染的歐洲各國,各國貴族也對這樣如瘟疫可怕的理念對本國居民洗腦, 心想「挖!靠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輕則錢與房子沒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过去大英帝国是如何击败西班牙和法国的联合舰队的?说到这个问题,特拉法加海战是绕不过去。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之中,法国的拿破仑就已经成为了皇帝,并开始将西班牙视为一个傀儡。拿破仑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西班牙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法国的拿破仑时期,当拿破仑·波拿巴在战败以后,为什么没有立刻遭到处决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便向英国军队投降。随后,他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他的流放使他避免了受到任何进一步的政治影响或军事行
Thumbnail
「是英雄還是暴君?」 瑪麗安東尼走向斷頭臺之路,在群眾的斥罵聲下,展現了法國當時無盡的混亂,面對經濟、政權與階級不對等的種種壓力下,她,只能成為歷史所遺留下來的眼淚,一個歷史的悲劇。此時,一名來自科嘉西島的小卒看上了這個大好機會,如黑馬般衝出來拯救局勢,並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他就是拿破崙。
Thumbnail
說道英國歷史偉人你會想到誰?相信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名字是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或是在二戰砲火中領導英國前進的首相邱吉爾。但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是大家就算沒聽過名字,也看過他面孔的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將軍(Lord Nelson)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在英法戰爭中,一向強勢的英國壓倒勝的力量,令到法國連連敗仗。 就有那兩個傳奇的人物令英國也為之震驚,一個是英法百年戰爭的貞德,另一個就是第二次英法戰爭中的拿破崙。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鉤子與鱈魚之戰(Hook and Cod Wars)是14至15世紀荷蘭的內戰,涉及地方貴族和城市的權力鬥爭。遊戲中的主要任務是摧毀賈桂琳在萊頓、烏特勒支和鹿特丹的城堡,迫使她投降。
Thumbnail
法國已經進入大混戰狀態 隨著的斷頭台送走了路易十六後,事情必未落幕,緊接著羅波斯比爾上台,此時法國已成也血流成河,斷頭台一天未停歇的狀態 由於法國的自由、和平、平等這些聲音也順片傳染的歐洲各國,各國貴族也對這樣如瘟疫可怕的理念對本國居民洗腦, 心想「挖!靠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輕則錢與房子沒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过去大英帝国是如何击败西班牙和法国的联合舰队的?说到这个问题,特拉法加海战是绕不过去。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之中,法国的拿破仑就已经成为了皇帝,并开始将西班牙视为一个傀儡。拿破仑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西班牙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法国的拿破仑时期,当拿破仑·波拿巴在战败以后,为什么没有立刻遭到处决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便向英国军队投降。随后,他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他的流放使他避免了受到任何进一步的政治影响或军事行
Thumbnail
「是英雄還是暴君?」 瑪麗安東尼走向斷頭臺之路,在群眾的斥罵聲下,展現了法國當時無盡的混亂,面對經濟、政權與階級不對等的種種壓力下,她,只能成為歷史所遺留下來的眼淚,一個歷史的悲劇。此時,一名來自科嘉西島的小卒看上了這個大好機會,如黑馬般衝出來拯救局勢,並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他就是拿破崙。
Thumbnail
說道英國歷史偉人你會想到誰?相信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名字是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或是在二戰砲火中領導英國前進的首相邱吉爾。但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是大家就算沒聽過名字,也看過他面孔的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將軍(Lord Ne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