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再次北上參加一年一度的閱讀盛會——台北國際書展。比較可惜的是,由於女友週六要上班,這次只能安排做禮拜天的一日遊,勉強抓住展覽的尾巴;逛完後依然感到意猶未盡。以下和大家聊聊這次三刷書展的小心得。
書展門票
每年,台北國際書展都會以選一個國家來當作主題國,並打造相關展區。今年的主題國是義大利,展區設計帶有花園風格,草地的設計讓人覺得非常放鬆。官網指出,本次書展以「想像無邊」為主題打造。整個場館以義大利國旗的顏色為主,並融入人民聚會廣場的概念。除了展現義大利的人文風情之外,展覽也開放民眾坐下來進行討論交流;比較可惜的是,好像沒看到有人真的坐在人造草地上(笑)。
義大利展區
除了主題國展區,書展的另一大看點便是各出版社的展區。若以為出版社只是單純來賣書,就太小看它們了;每次我都超期待它們又會搬出怎樣的花樣來展書。像我今年就非常喜歡九歌的展場,超美!
九歌展區
另外,讀字公民的展區也是每年書展必去的重點。它們每年都會推出各種超有趣的主題,今年的主題是「閱讀伸展台」。整個展場非常blinkblink,前面的講座區還設有一個小伸展台,而且還真的請作者「走秀」,超酷!
最後,還想分享「命運交織的旅店」這個主題展區。只要透過平板上的簡單點擊與互動,就可以用AI生成一篇極短篇小說,相當有意思。
「命運交織的旅館」展區
AI生成的小說
書展另外一個很棒的地方是會有滿滿的講座。很多書友甚至會事先訂好行事曆,好讓自己能精準收聽到心儀的演講或對談。而我則走一個隨興路線,到現場才悠悠查看有哪些講座可以參加。由於時間有限,這次只聽了三個講座,但還是收穫滿滿。
首先,在讀字公民展區,我聽到了一場名為「讀劇作為閱讀推廣的N種方法」的講座。雖然我中途才開始聽,對前面的脈絡不太清楚,但當時正好聽到三餘書店店長鍾尚樺談論他如何利用「讀劇」的方式將書推廣進校園,讓小朋友把書當成劇本,再練習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
覺得這個idea超讚。真沒想到書還可以這樣推,整個腦洞大開。再次意識到書只是內容的一種載體,只要發揮創意,就能賦予書籍新的可能性,讓優質的內容被更多人看見。
「讀劇作為閱讀推廣的N種方法」講座
另外,我還在藍沙龍聽了「《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當小說改編影劇」講座。其實是想去看林予晞啦。但人真的超爆炸多,還溢到走道上,覺得有點窘迫,聽了一會兒便離開了。不過,女友有在鏡文學的攤位買了《死了一個女記者之後》,之後再來拜讀!
人多到炸掉
最後要分享的是九歌辦的「一個棲身的地方:以文字為磚瓦,蓋出自己的房間」講座。邀請到剛出散文集《一個棲身的地方》的何玟珒與蔣亞妮來對談。之前讀過何玟珒寫的《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裡面各種生猛獵奇的橋段讓我超級喜歡,一直很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怪物」能寫出這種東西,這次終於得以一睹其風采。
與《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中的獵奇與黑色幽默不同,整場對談意外地真誠赤裸。何玟珒談起他家暴的父親,談她與母親早早離家避難,以及她如何在各種棲身之地流轉。不過,何玟珒這個人果然很妙,講話有點跳,不時還會迸出一聲「幹」,相當逗趣。讓我明明聽的是很心痛的故事,心情卻莫名沒有那麼悲傷。
而對談的蔣亞妮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理感兼具的梳理,為整個對談增色不少。像是她提到,散文是一個很有趣的文體,很多時候寫作者在書寫中才逐漸理解自己對事物、對他人,甚至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她認為,散文也是許多作者的「棲身」之地;透過寫作,就能更明白自己的位置。對這說法超級有共鳴啊!
「一個棲身的地方:以文字為磚瓦,蓋出自己的房間」講座
最後當然還是要來分享一下這次的「戰果」,也就是我買的書書啦。除了第一年參加時有點失心瘋地買了十七本之外,後兩年都節制不少。今年只買了 6 本。分別是:
其中《一個棲身的地方》和《造次》是去書展前就設定好要買的書。《最後的贏家》則是大熊鎮系列的第三部。之前讀了第一部《終將破碎的我們》超喜歡,也已經買了第二部《為了你,對上全世界》準備來讀。想說終究是要買第三部的,不如就趁這機會買了吧!好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九歌的攤位買三本就會送「一個棲身的地方」圖樣的帆布袋,不拿可惜啊!
「一個棲身的地方」圖樣的帆布袋
題外話,趁這次到台北的機會,我還造訪了春秋書店。據說它是浮光的姊妹店,選書風格很像,空間也一樣超舒服。順手挑了本《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帶回家,所以嚴格來說,這次的戰果應該是七本。
七本戰利品
第三次參加這場盛會,沒有初生之犢的興奮與陌生,心態上感覺比較成熟(?)
很多人去書展是為了趁各出版社推出各種折扣好康,大肆採購一筆,但老實說,這幾年我多半都買原價書。既然已經不那麼在意是否有打折,好像也就沒有非得到書展購書的理由。
對我來說,書展最大的魅力其實不在於折價書,而在於它的「節慶」特質。台北國際書展絕不僅僅是個買書可以打折的集貨區,而是一場閱讀的「嘉年華」。真的好愛這樣各路愛書人一同狂歡的感覺。除了現場,我的社群河道上也是滿坑滿谷的書展分享文,超級熱鬧。雖然這樣的狂歡比較靜,但我相信大家心中的波瀾絕對不會輸給任何一個嘉年華盛會。
另外,這次書展我還分別在讀字公民和維摩舍的展區見到了我非常喜歡的陳夏民和李惠貞。粉絲心爆發的我興奮地指給女友看,結果兩次都不小心被發現;還好,兩位都很有禮貌地向我們打招呼,直接化解了尷尬。希望下次有機會能上前告訴他們,我真的很喜歡他們的作品,也非常佩服他們正在做的事。
還有一件很值得一提的事:這次在鏡好聽的攤位遇到畫說有一天。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跟書友實體見面,超級開心!希望之後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
最後,想擷一小段書友Liz在脆上的貼文來做結尾:
總覺得今年在社群媒體上(尤其是Threads), 嘉年華效應特別明顯, 版面上到處都是書展文、書單文和閱讀器的分享, 超級熱鬧。
真心希望喜歡閱讀喜歡書的大家, 不要因為書展結束了就不再分享閱讀。
我一直都相信, 閱讀不該有門檻, 且人人都能成為閱讀的推廣者。
狂歡過後,讓我們一起繼續分享閱讀吧!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