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一下成功學

淺談一下成功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經有段時間,網路上成功學氾濫。

多的是類似的口號 : 對於背叛我的人,啪 ! 給它一百萬 ! 那麼,留下來的人,那就能得幾個億。聽懂的請掌聲 !

成功學宛如過街老鼠,遍地都是,但卻令人厭惡。

成功學這門學問就像是心靈雞湯一樣,並不是用於每個人。起初,頂著閃耀的光輝,受人矚目。究竟是從何時開始,變得人人喊打?

其實,若是我們認真去思考成功學。其實它是有道理且有內涵的學問。至於大家都不相信的原因,我想也以下幾個原因。也是今天想跟各位聊聊的。

一、

當事人其實根本不知道成功的原因 : 這一類人呢。不好意思說那麼白 (其實就是騙子)成功就是個小概率事件,機率問題。說實話,你我隨時都有可能會獲得成功。(中樂透算不算一種成功)。而你是否是依靠運氣成功,還是憑本事成功,老實說旁人幾乎難以得知(這類人經常會包裝自己、包裝故事)。姑且不論運不運氣,人總是會高估自己的成就,及自己的能力的重要性。

二、

當事人清楚為何成功 : 當事人也許知道自己的歷史並不光彩(又會開始包裝故事),或者知道自己運氣好。但成功的方式怎麼能套用於所有人身上呢? 於是即便是他完整的把他的人生經歷寫出來,甚麼時候做甚麼事情,即便是寫得再詳細,我們也不可能照著他的方式得到他的「成功」。

那你能說他們都在騙人嗎? 不見得。因為其實很多底層道理都是對的,也是真的有人因此成長變好。但我們知道了也不會有用。因為我們並沒有真的相信。就像是在大學教授的講座前,那鬥志軒昂的話語,好像理解道理,獲得新知,但其實你只是在課堂上睡覺、玩遊戲或是看著窗外發呆。

一個道理要能夠對自己產生作用,必然經過三個步驟 :

1.你必須是打從心底相信他,並且內化。

2.你堅信他是正確的。相信的力量可以化為你的原動力。

3.實踐。知行合一,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最後,人生有很多的分岔口。我們不是神無法知道未來,所以沒有人可以確定哪條路是對的。別人走過的路充其量只是經驗,凡是經驗都會有例外。成功學也是如此。我們只能透過學習他人過往的成功案例去獲取可能成功的例子。所以,與其說那些人是騙子,倒不如,反過來好好檢討自己,因為貪圖成功去學習不適當的課程進而導致失敗。貪婪,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阻礙。


avatar-img
路的成功學的沙龍
17會員
219內容數
成功並非一蹴可及,分享名人背後的故事 :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跟著我一起剖析那些成功的軌跡,踏上屬於自己的成功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路的成功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家好,我是路。盲盒又叫做盒玩。是時下年輕人的新潮流,其火熱程度甚至已經可以給經濟學家專門研究這一領域。盲盒經濟變成為了近年來新的消費經濟,而這樣全新的市場活水,理應成為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但其實年輕人豪擲千金式購買這些「盲盒」存在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今天,就讓我們來細究其原因 :
1912年6月23日艾倫·圖靈 ( Alan Mathison Turing ) 生於倫敦,從小天資聰慧。9歲時他就讀的小學校長曾給他以下評語:「我見過聰明的孩子和勤奮的孩子,但艾倫是個天才。」圖靈13歲時,雖然數學老師讚揚他是天才少年,但在一所重視人文和經典教育的學校裏,他的數學天份並未得到認可。
你是否曾在職場中看見資源總是傾向某些特別「出風頭」的人?他們總能拿到更多機會、資源與掌聲,彷彿有無形的磁場將一切好處吸引而來。這種現象,其實正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資源向已有資源者集中。
大家好,我是路。盲盒又叫做盒玩。是時下年輕人的新潮流,其火熱程度甚至已經可以給經濟學家專門研究這一領域。盲盒經濟變成為了近年來新的消費經濟,而這樣全新的市場活水,理應成為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但其實年輕人豪擲千金式購買這些「盲盒」存在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今天,就讓我們來細究其原因 :
1912年6月23日艾倫·圖靈 ( Alan Mathison Turing ) 生於倫敦,從小天資聰慧。9歲時他就讀的小學校長曾給他以下評語:「我見過聰明的孩子和勤奮的孩子,但艾倫是個天才。」圖靈13歲時,雖然數學老師讚揚他是天才少年,但在一所重視人文和經典教育的學校裏,他的數學天份並未得到認可。
你是否曾在職場中看見資源總是傾向某些特別「出風頭」的人?他們總能拿到更多機會、資源與掌聲,彷彿有無形的磁場將一切好處吸引而來。這種現象,其實正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資源向已有資源者集中。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這篇文章中,我延續《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一書的核心理念,分享了如何讓團隊對齊目標、讓任務有效落地的四個關鍵原則:相信任務、簡化行動、建立紀律與釋出指揮權。透過實際職場案例,說明當任務突然轉向或資源被重新分配時,領導者如何重新定位、穩住團隊,持續前行。
在這篇文章中,我延續《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一書的核心理念,分享了如何讓團隊對齊目標、讓任務有效落地的四個關鍵原則:相信任務、簡化行動、建立紀律與釋出指揮權。透過實際職場案例,說明當任務突然轉向或資源被重新分配時,領導者如何重新定位、穩住團隊,持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