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與學習頻道的差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網路上其實有很多冒充學習頻道的心靈雞湯,我自己是真的聽了蠻多才真正能很快分辨。我現在覺得聽心靈雞湯還蠻「浪費時間」的,因為問題始終不會改善,山還是山、水還是水,頂多只是給你打安慰劑安慰一下而已罷了。

  學習頻道與心靈雞湯的差別再於:學習頻道會提供解決的方法,而心靈雞湯只是提出問題而已。而且做心靈雞湯的人,通常都只是拿「套路」套一套,沒有什麼理論根據。另外還有辣雞湯,辣雞湯就是提出一些會刺激你的問題。我看過的辣雞湯幾乎都還是會提供解法的,最好笑的是辣雞湯還會稱自己是辣雞湯。我覺得他們只是開玩笑的。所以辣雞湯應該也算是學習頻道的一種,只是需要心智強大一點再去聽。

  有些頻道不斷重複「富人」與「窮人」的思維差在哪裡,但是到底要怎麼變成富人好像都沒提。於是又有另外一個名詞衍生出來了—成功學。成功學也是心靈雞湯的一種。我從大學的時候就一直有聽到這個名詞,應該是從偉人傳記衍生出來的產物吧。雖然他偽裝成學習頻道,但是他講的東西太「高、大、上」,並不實用。成功學在講述事情都有一定的套路,例如:成功人士每天早上5點起床,成功人士每年都看100本書,成功人士......。但是你真的做到這些事,我覺得好像也不會變成成功人士。因為這也只是成功人士的表象,並不是他真正在的事情。如果每天早上起床開始打電動,看100本書都只是看過去,也沒甚麼用吧~

  說真的心靈雞湯跟成功學的內容還真的是蠻好看的,但也僅限於一開始。因為聽久了好像對你的人生也不會有什麼變化。然後都在講差不多的事情,一直在循環。我聽到學習頻道時,一聽就還蠻有感的,至少有學理根據。學習頻道的免費影片聽久了會吸引我去買課程,我也真的買了。買了之後發現收穫真的很多,真的讓我增加了很多知識。因為我是屬於「實戰派」的人,如果我買了課程,聽完之後我都會去實踐看看,不然我就覺得好像有點浪費錢。現在我有在寫作之後,這些頻道的內容也成為我很大的靈感來源。

  再來又談到老生常談的「完美主義」了,完美主義的人還蠻喜歡聽心靈雞湯的,因為心靈雞湯沒有講「解法」,也不用「動手」,所以自然也不會失敗。所以聽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過去了。於是就週而復始,每天重複一樣的循環。我現在已經有點不太懂完美主義的人的想法了,因為我以前也是有完美主義。但現在我突然覺得失敗其實蠻有趣的。真正經歷過幾個失敗個之後,發現失敗也不會怎麼樣啊,只是人生多了一次經驗而已。而且失敗了之後才會去想看看自己為什麼失敗。然後開始想方法突破,突破之後原來我的缺點都進化成優點了,最近對這件事真的還蠻有感的。

  結論就是不要再浪費時間在看心靈雞湯了。如果聽了一段時間發現內容很空洞、都沒有給解法,那就趕快跳到真正有意義的頻道上吧。


👉如果你喜歡文章請按下愛心❤️

👉想隨時複習請按下收藏】✅

👉如果你想供寶貴的意見請留言】✅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贊助】【追蹤】☕

這些都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動力🚀


也許你對這些文章也有興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破除職場迷思及提升個人價值
102會員
243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專門寫給剛進入職場的新人看的,剛進入職場懵懵懂懂的,搞不清楚該學習那些技能嗎?是不是常常跟同事相處不順利?常常無法達到主管的期待?沒關係,這個專題都有解答。 你可以在這個沙龍發文討論以及交流。
2025/03/19
如果你是一個剛剛創業或是一個新的部門的經理,最容易讓你遇到困難的事情應該就是班底的培養 請人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沒有妥善安排以及培養,請人就會造成自己的負擔,除了請到適當的人之外,人才的養成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個新人要能發揮價值,需要至少達到以下一項門檻,能夠做符合他薪水的案件量,或是能夠處理
Thumbnail
2025/03/19
如果你是一個剛剛創業或是一個新的部門的經理,最容易讓你遇到困難的事情應該就是班底的培養 請人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沒有妥善安排以及培養,請人就會造成自己的負擔,除了請到適當的人之外,人才的養成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個新人要能發揮價值,需要至少達到以下一項門檻,能夠做符合他薪水的案件量,或是能夠處理
Thumbnail
2025/03/18
疫情之後,很多人都已經接受了遠端工作的模式,本來大家都覺得遠端工作或是會議沒有成效,於是不敢嘗試。但在疫情時,所有人都被逼迫著要遠端處理事情。 我覺得如果都要見面討論事情的話,在現代社會是一件不切實際的事情,就目前我的工作來說,案件分布在中南部地區還有東部,不太可能以到處跑的方式來管理各個工作。
Thumbnail
2025/03/18
疫情之後,很多人都已經接受了遠端工作的模式,本來大家都覺得遠端工作或是會議沒有成效,於是不敢嘗試。但在疫情時,所有人都被逼迫著要遠端處理事情。 我覺得如果都要見面討論事情的話,在現代社會是一件不切實際的事情,就目前我的工作來說,案件分布在中南部地區還有東部,不太可能以到處跑的方式來管理各個工作。
Thumbnail
2024/04/14
在職場中,被當作是一個自動自發的人其實很重要,因為我們應該都不想要每天被老闆盯著,那是上班時最痛苦的感覺,如果沒有了這種討厭的感覺,或許上班會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很多人覺得自己很主動做事情,但卻只是自以為而已,做的事情沒有在老闆畫的重點上。所以應該要適時地表現出我們有抓到重點,讓老闆知道自己很自
Thumbnail
2024/04/14
在職場中,被當作是一個自動自發的人其實很重要,因為我們應該都不想要每天被老闆盯著,那是上班時最痛苦的感覺,如果沒有了這種討厭的感覺,或許上班會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很多人覺得自己很主動做事情,但卻只是自以為而已,做的事情沒有在老闆畫的重點上。所以應該要適時地表現出我們有抓到重點,讓老闆知道自己很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認同「正面思考」,但我不認同「只有正面,沒有思考」。
Thumbnail
我認同「正面思考」,但我不認同「只有正面,沒有思考」。
Thumbnail
職場上很多毒雞湯金句,尤其有一句讓我感到特別有趣,那就是「努力到無能為力」。但我很納悶,無能為力通常表示事與願違,簡單來說就是已經確定失敗。  當已經走到無能為力時,怎麼會是安慰自己這樣可以了,你盡力了。失敗了,就是趕緊調整方向,想辦法讓自己再重新步上軌道,怎麼會是安慰自己說,反正已經盡力就放棄了
Thumbnail
職場上很多毒雞湯金句,尤其有一句讓我感到特別有趣,那就是「努力到無能為力」。但我很納悶,無能為力通常表示事與願違,簡單來說就是已經確定失敗。  當已經走到無能為力時,怎麼會是安慰自己這樣可以了,你盡力了。失敗了,就是趕緊調整方向,想辦法讓自己再重新步上軌道,怎麼會是安慰自己說,反正已經盡力就放棄了
Thumbnail
其實在我們當學生的時候,不時就會看見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文章或書籍,告訴著我們人生的一些大道理。 出社會進入職場之後,結果很多關於職場上的雞湯文也是很多,其中不乏很多倖存者偏差的觀念。
Thumbnail
其實在我們當學生的時候,不時就會看見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文章或書籍,告訴著我們人生的一些大道理。 出社會進入職場之後,結果很多關於職場上的雞湯文也是很多,其中不乏很多倖存者偏差的觀念。
Thumbnail
因為我寫的職場新人盲點破除系列好像還蠻多人看的,所以我把連結分類整理在下面,如果覺得有幫助請在看完以後分享,你的支持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動力。
Thumbnail
因為我寫的職場新人盲點破除系列好像還蠻多人看的,所以我把連結分類整理在下面,如果覺得有幫助請在看完以後分享,你的支持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動力。
Thumbnail
網路上其實有很多冒充學習頻道的心靈雞湯,我自己是真的聽了蠻多才真正能很快分辨。我現在覺得聽心靈雞湯還蠻「浪費時間」的,因為問題始終不會改善,山還是山、水還是水,頂多只是給你打安慰劑安慰一下而已罷了。
Thumbnail
網路上其實有很多冒充學習頻道的心靈雞湯,我自己是真的聽了蠻多才真正能很快分辨。我現在覺得聽心靈雞湯還蠻「浪費時間」的,因為問題始終不會改善,山還是山、水還是水,頂多只是給你打安慰劑安慰一下而已罷了。
Thumbnail
大家都有讀過心靈雞湯類的讀物吧?在我們情緒低落時來碗心靈雞湯,能撫慰我們的心靈,因為雞湯類別的書籍在用字遣詞方面,總是給人暖心的感受,幫助人從煩惱中獲得短暫的解脫。 但長期依靠心靈雞湯有效嗎?別忘了,任何東西只要“過量”就容易產生傷害,讓我與你分享。
Thumbnail
大家都有讀過心靈雞湯類的讀物吧?在我們情緒低落時來碗心靈雞湯,能撫慰我們的心靈,因為雞湯類別的書籍在用字遣詞方面,總是給人暖心的感受,幫助人從煩惱中獲得短暫的解脫。 但長期依靠心靈雞湯有效嗎?別忘了,任何東西只要“過量”就容易產生傷害,讓我與你分享。
Thumbnail
帶著精神分析的眼睛和耳朵(或其實與之無關)的我,總是敏感於內心對每一個當下的質疑。但多年以來,我發現最難去質疑的一種論述,就是成功人士的勵志金句、宣言或意見。這些金句與他們的成就綁定,是歷練的證據,一個不小心,就連理性代表的哲學家們也會泥足深陷,當然,常常
Thumbnail
帶著精神分析的眼睛和耳朵(或其實與之無關)的我,總是敏感於內心對每一個當下的質疑。但多年以來,我發現最難去質疑的一種論述,就是成功人士的勵志金句、宣言或意見。這些金句與他們的成就綁定,是歷練的證據,一個不小心,就連理性代表的哲學家們也會泥足深陷,當然,常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