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維基大百科記載,《Danzón No.2》(第2號丹戎舞曲),是墨西哥作曲家阿圖羅·馬奎茲(Arturo Márquez)於1994年完成創作的管絃樂作品,是其中一首他最廣為熟識的作品。自指揮家古斯塔沃·杜達美於2007年帶領西蒙·玻利瓦交響樂團作世界巡迴時把此曲納入為常備演奏曲目之一,促使作品很快便成為馳名於世的作品。更被墨西哥政府授予為繼荷西·巴勃羅·蒙卡約的《華潘戈舞》後第二首最著名的墨西哥音樂作品。
創作靈感緣起於1993年,馬奎茲與兩位友人:舞蹈家艾琳·馬丁尼茲(Irene Martínez)及畫家安德烈斯·豐塞卡(Andrés Fonseca)前往馬利納爾科(Malinalco)旅遊。期間兩人在一個舞廳中跳起了當地流行傳統舞蹈「丹戎舞」,作曲家被這種舞蹈的節奏所吸引著,因而嘗試去解構這些舞曲的節奏、曲式及旋律規律,並前往維拉克魯茲、科洛尼亞奧布雷拉等地作研究,還找來一些舊錄音去聆聽,後來譜成了本曲。
然而,馬奎茲截至目前共創作了九首丹戎舞曲,但其他的知名度始終遠遠不及本曲。
其實用猜的也知道,「Danzón」就是「舞曲」,所以也有人將《Danzón No.2》直接譯成《第2號舞曲》,管樂版全曲演奏時間約10分鐘,其中充滿了丹戎舞蹈的氣氛、懷舊鄉愁風格的旋律、狂野強烈的節奏,曲子一開始由單簧管和鋼琴營造出輕柔、神秘的氛圍,像是舞者慢慢走入舞池,隨後其他木管和銅管逐漸加入,使音樂變得豐富、充滿韻律感。整曲風格的核心在於切分節奏與動感,特別是銅管與打擊樂器營造出濃厚的拉丁風情,旋律會在柔美與狂熱之間轉換,讓人不自覺地想跟著音樂擺動。中段開始,樂曲變得更加奔放,加入更多的對話性旋律,讓整體氣氛更加熱烈,尤以一段激情熱舞之後,高音薩克斯風將氣氛趨緩,然後又帶入另一波動感,最後音樂達到高潮,全樂團齊奏,充滿力量與激情,形成令人振奮的結尾!
為何《Danzón No.2》這首曲子這麼受歡迎?許多世界級交響樂團,如洛杉磯愛樂、柏林愛樂都曾演奏過,而且這首曲子為墨西哥音樂的象徵之一,經常在國際音樂會上演出,再加上全曲展現出熱情奔放的氛圍,融合古典與拉丁舞曲的風格,讓它既有高雅的藝術性,也充滿感染力,所以說吹管樂的一定都吹過《Danzón No.2》絕非誇張啊!
當然我自己也吹過這首曲子,是加入管樂團被狂操的第三年,也是第一次上台做大型演出,當年其實很多段落根本就吹不動,分部老師鼓勵我要去接受,還是把我帶上台了,他都知道我的斤兩有多少,也非常感謝分部老師帶著我進步,隨著演出場次增加,經驗累積之後漸漸習慣舞台的氛圍,然後享受在舞台上的音樂操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