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oger Ma, Jenn Roberts Ma
重點一:你的價值超過你的想像
1.淨值不是最重要的一切,你的總財富是由人力資本和財務資本所組成的。
2.在20~30多歲的群族中,75%的人曾經歷過工作和金錢方面的不安全感和懷疑。
3.儲蓄不是為了退休,退休的概念,從19世紀後才出現,在那之前人們都是持續工作直到死去,通常是勞力密集的工作
4.為了獲得更多自由,掌握生活,你需要多少錢?這就是所謂的財務跑道: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基本開銷和價值,實現目標所需的金額。
5.你的跑道有多長?短的財務跑道,指的是緊急預備金,3~6個月的生活費,長的財務跑道又稱為財務自由、提早退休運動,利用儲蓄和投資組合收入足以支付生活費用,許多人以4%法則作為起點。
6.4%法則=從投資組合中每年提領4%當作生活費 = 年度支出除以4%,或是 所需退休金額=年支出X 25倍
7.拿回自己生活的控制權,無須財務自由即可獲得財務彈性
8.平衡工作與生活才是答案,而不是完全為了金錢和名望
9.先知自己身在何處,才知該往哪裡去
工作因素一:是否獲得價值,自己喜歡每天的工作?
工作因素二:是否增加價值,自己能夠對工作產生影響?
工作因素三:是否增加個人的市場價值,目前職位,是擴大還是減少未來工作選擇?
工作因素四:是否符合個人價值觀,環境、工作安排靈活性、員工福利,是否改善整體生活品質?
工作因素五:覺得自己有價值嗎?薪水、升遷、工作職責方面,有得到應有的報酬?
10.依據四因素,製作個人財務報告卡
1淨值:所擁有的資產減去負債
2燒錢率:你的支出,了解錢到哪裡去?
3財務跑道:目前儲蓄能支付的生活費用以月計算
4信用報告和評分:借錢的歷史,了解負起責任
重點二:改變自己的職涯
1.一份好的工作對你的定義
第一部分:興趣與優勢、喜歡甚麼、擅長的領域、工作以外的興趣、來自他人的回饋、性格測驗的結果
第二部分:偏好和優先事項、希望的生活是甚麼樣子、理想的工作日和週末、考慮你的地理位置、考慮你的財務需求、願意如何取捨
2.如何微調工作,不僅提出問題,更要思考解決方案,思考雙贏,面對主管提出計畫
3.兼職副業,探索機會
1需要時間
2不會見到立即成效
3需要額外的金錢
4副業應該不影響目前工作前景
4.如何對準目標,將概念化為現實
1副業的目的:探索新的領域、賺取額外收入、彌補未滿足的工作需求
2副業類型
3探索追求的領域:回想以前的工作、尋找現有的案例研究、探索商業模式
4思考你的資金策略:搜尋網際網路、與業界專家聯絡、徵求商業教練
5採取行動
5.準備換工作,決定該走還是該留?
1藉由網路搜尋探索,搜尋可能的職務、探索可能的公司
2藉由人際網路搜索,與有關係人是面談、建立新關係、提供幫助、闡明你對他人的價值
3縮小可能的職務範圍,所需的金錢與時間、競爭優勢、需要的新技能
4填補技能缺口,課程、網路研討會、團隊內的計畫、個別課程、志願服務、碩士學位學程
6.付諸行動換工作,確認應徵工作機會,提出就職申請、與招募人員互動、建立人脈、有效定位自己、研究 研究 研究、準備面試人員問題
重點三:目標不在於擊敗市場,證明自己有多聰明,目標是要能富足過我們想要的生活。
1.設立目標,釐清目標成本
1選擇目標,將目標分類,大中小
2規劃路徑,實現目標的現有儲蓄、每月所需儲蓄金額
3完善計畫,排出優先順序、調整目標的時間表、調整某些目標的花費、排除某些目標、重新檢討你的開銷
2.投資的關鍵因素
1資產配置
2資產放置
3費用和支出
4降低多元化=波動度大,增加多元化=波動度小
5不可能永遠買到賺錢的股票,運用ETF和共同基金的被動投資
3.建立投資組合:1完成先決條件2回顧你的目標3評估你的選擇
4.保險的經驗法則,替一些不太可能會發的事故,但是發生後,會帶給自己毀滅性的風險,才買保險
5.別把精力,放在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上
6.不要一個人埋頭苦幹,可以尋求其他人的幫助,例如:職涯教練、理財顧問和規劃師、人生教練和治療師
結語:
有別於普遍的理財書籍,著重與理論方面,作者不斷的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並且提供做法和範例參考,是對於職涯規劃和實際財務規劃來說,幫助甚多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