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近期被朋友問,怎麼不寫了?
自從上次猜想後,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遲遲無法落筆覆盤,實在是發展遠超預期,前4項還好,雖不中但不遠矣,而當時給不出預測的停戰和美國製造,著實打翻了我對國際政治的認知。
給不出預測的原因,是因為想不出有什麼完善的解決方法,但也不會想到如此赤裸粗暴,整個格局已經和過往的兩極對抗不同,迅速變化成更複雜的多極化世界,比想像進度來的快多了。
這種情況下,沒有先建立好新的Model,建立在錯誤上的推測,也只是不準。
即使當時的策略,利用川普喊關稅反覆進出,以及供應鏈轉單的啟碁幾隻網通是好的結果,今年仍是有賺,但總感覺失去控制,沒之前有底氣,總想著再看看,稍微有把握些再寫再操作,然後就像運動一樣,習慣一停下來就斷了。
如今,也是時候,該補上觀望幾個月的想法,想法不完備,不準也沒差,反正沒人會準,純粹圖個興趣。
停戰:
一年之前的猜測。
以哈戰爭推測的是滅族戰爭,以色列推平加薩。
烏俄戰爭推測的是打累了,俄羅斯實際佔領烏東,北約納入烏克蘭,雙方互相妥協。
川普欲「接管加薩」世界譁然,梵蒂岡表態反對,難民強調心懸故土「家,肯定要回」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以色列那邊是不演了,加薩沒有籌碼,和預測相符,甚至更慘,準備驅離,開發黃金海岸。
川普批澤倫斯基拿人命當賭注 白宮成大型吵架現場[影] | 國際 | 中央社 CNA
烏克蘭那邊,預測錯誤,明顯不能再套以往的世界去預測。
原先猜測,為了全球化貿易的利益和核武不擴散,至少先拖著,結果直接要烏克蘭跪,沒安全保證就要跪,無論最後談的怎樣,信任度已經直接沒了,放棄核武後被蛋雕。
所有人最合理的選項就是武裝自己,無論表面如何,私下開始準備核武是應該的,雖說美國會嚴防,台灣需求度最高,一定會被優先看守,但其他國是守不住的,沒人有把握鄰國不發展,被抓到反正也在關稅戰。
實質來說,放棄了美軍的幻想,各國肯定增加軍費,非美軍工股大漲是現實,資源花在沒有生產力的地方,未來就是對人民加稅,或是挖其他項目填補支出,讓我對未來民生消費更感悲觀。
即使我在工作場合,很明確地知道各零組件供應商都在漲價,採購們使出渾身解數討價還價,在辦公室裡吵死了。
沒有需求不會出現這樣的訊息,但以往熟悉操作的幾隻消費品股票的反彈,除了小部位極短線進出,是都沒有參與到,超怕是末日消費提前囤貨。
美國製造:
從汽車關稅和台積電投資千億來看,川普給出的答案,利用美國市場大,直接找盟友勒索,還說我加了關稅,但你們不準漲價,簡單粗暴到極至,我都笑了,也是猜不到的原因,畢竟過往我還在兩極對抗思維,也想不到世界最高權力者可以這樣北爛。
GG投資美國千億,先進晶片事關國防和AI,台灣本身籌碼少,無法跟中國曖昧畫三角形,倒不是那麼意外,所以當初以比較敏感的資安網通去著手轉單題材。
後面加拿大、墨西哥關稅,雖說過程和預測一樣,來來回回,反反覆覆,但走向就不一樣了,甚至走到目前汽車關稅這步,並不是我原先的想法,拿到一點政績對選民交代,精力還是在對付中國。
而這樣的局勢,非常影響操作,例如我自己的電池業界,我很明確地知道接下來幾個月會有新的成長動能開始顯現,是技術換代的優勢,開始侵蝕舊有技術的市場。
但是,目前舊有生意是使用非中國產的電芯避開之前的制裁,關稅課到盟友國家,或是進一步限制連中資其他地方產的電池芯都不能用,馬上翻車,新的生意真的成長,也是要跌,只敢在預計時間短線進出,而不是現在先進去布局。
當所有企業都要考慮變化,不能最優化布置,製造成本節節上升,不通膨,民生消費起來好難。
所得所思:
真的是被搞亂,排除那些明目張膽圖利自己人的作為,川普的動作。
目前的想法,恐怕是真的缺錢,就很單純是缺錢,急起來很多東西都是次要,不要臉也不是第一次,只是當初割的是小股民,現在割的是盟友,割自家國民。
笨錢效應 觀後感-別去觸碰規則制定者的底線|方格子 vocus
去美元化,是之後的事,也不一定會發生,當下節省的軍費支出,外商投資美國的稅收是立即的。
一切的目的只為了現在的錢,另一個思考,AI恐怕不會有市場想像的好,至少在川普政府的思惟是如此。
如果是那麼強大的東西,發展也夠快速,以尖端晶片、AI Model都握在手上的狀況,只需要繼續舉債,之後無人生產力大增,美國製造、停戰都該是水到渠成的東西,不需要搞這麼多事。
AI小想法:
雖然剛說了AI不是那麼強大的東西,短期到不了AGI,但它仍是會掀起大波瀾,記錄一下自己的使用經驗和想法。
以一個基層職員來說,它的存在,相當於是將我變成了(我+菜鳥軟體工程師+菜鳥助理)的三人小組。
處理資料的時候,過往想要以程式處理,自己不會寫,請一個程式人員來幫,先讓外行理解工作內容就很麻煩,寫出來的程式常常不符需求,改一次程式基本上一天就消失了,才能確認是否合用,需求提的不清楚or程式人員太爛,來來回回幾周才能搞定,小東西根本不划算。
現在自己有AI,提出需求,AI 1分鐘就寫好給我,需求不符叫AI改,1分鐘後又呈上來,1個小時就能弄好過往花了好幾天才能弄出的程式,開始把各種例行事務全寫成程式,臨時的小型特殊案子也寫程式去處理,開始大量偷懶進度卻不掉,工作時間弄自己的東西。
可以說,如果主管認真盯,狠下心的話,除了現場操作機台還需要人,跟處理大型特殊情況的技術頭外,部門人數會被大砍。
然而,AI目前的上限還是取決於使用者,程式上常常出現莫名錯誤,需要叫它訂正,專業知識也一直胡言亂語,要指證糾正它,不會變出比使用者更高明的東西。
綜合來說,除了基層程序人員大屠殺,其他行業需要一定專業知識,卻又大量時間處理重複作業的基層白領工作,遲早也要大幅縮水,但藍領工作做不了,特殊研發也不行,未來應該不會缺工,由原基層白領人口去填。
應對措施:
局勢變幻,過往經驗開始不是那麼適用,雖說今年還是小賺,但那是因為Meta不同,資金從老AI股流到我手上的中小股票,不是真的抓到趨勢。
沒想到,除了保留現金只做極短線外,應對措施還是回到,去業界龍頭拿了份工作,好好學AI,真出事情,大公司還是比較能抗的,時機到了,公司Title也比較好跟銀行搬錢再衝一次。
在這樣的時局,唯一能肯定的是,擁有大量白領的大公司,未來營運成本一定大幅下降,估值回到該有的位階,仍是要勇敢進場,只是不能被掃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