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的一些思考 | Argus的沙龍 (vocus.cc)
房地產、營建不是投資主力,研究也不深,只有在年初看FOMO情緒買點營建,近期放空信義房屋,準備撈底潤泰玩玩而已,但最近沸沸揚揚,當個鄉民看熱鬧,隨便講講胡話,反正只是鄉民感受,講錯也是正常~
相隔不過短短9個月,自己的破破鄉下屋,已經從漲幅70%上升到100%,當初感受到的FOMO情緒真的有狂。
40年房貸的月付額,差不多是新青安開始前,30年房貸的月付額,這個市場真有效率,就是要剛好把基層受薪族的金流吃掉。
本來想說,在AI泡沫沒炸之前,都看不到房價回落,只要科技業繼續賺外匯,金流不會斷,持有成本不變,有房族都能撐住不賣。
只是每次意外都有個相似的過程,一片樂觀時突然蹦出個潛藏的炸彈,才讓人驚覺,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世界永遠在變化。
房價持平微漲量縮or向下回檔一段都是可能的,但不太可能大漲了,如果都要現金買,無法開槓桿,投報率就太差了。
近期最夯的法條,不可碰觸的天條,碰到了,只能說台灣房市上升的速度,大於台積電賺錢的速度太多,為了金融穩定性,是該限制一下,不然AI若是沒發展那麼快,台積電overbooking,沒創造高薪就業崗位,全部人一起金融海嘯。
除了新青安的點火,導致房貸需求爆升外,民眾近年財商增加的社會變化,也是成因之一。
以自身為例,沒選擇碰房地產投資,就造成了不少影響,更何況認識的那些,信貸付頭期,打算用房客租金養房貸的朋友。
2020在用舊青安買房的時候,銀行問我要不要辦3年寬限期,當時呆呆傻傻,直接拒絕了,覺得沒必要,會讓自己有依賴,錯估自己的負擔能力。
到後來,想法漸漸變成寬限期當然是用好用滿,省下的錢可以再拿去投資,無限轉貸付利息,把錢做更好的運用,只要自身金流實際可以負擔本利和就好。
學習了股票質押概念,身上的存款都拿去丟投資,緊急需要生活費,再質押出來應付就好。
學習了壽險公司,拿客戶保險金買美債賺利差,教學了長輩們解約儲蓄險、定存,自己去買美債。
在這個網路快速傳播知識,大學生都在投資的時代,不談炒房大幅拉高貸款餘額,光是其他方面的理財知識演進,近年外資賣股票給內資接手,資金流失到國外,足以一步步掏空存款水位。
72-2上限不能打開,存款水位真的沒錢來看,央行講第二戶最高5成不太重要,他只是通知而已,新青安不冷卻,搞不好第二戶實際核貸剩2~3成,甚至後續完全貸不到,都被新青安佔滿,要多準備個4~5成自備款。
銀行這波沒錢可以貸,影響最大的族群,就是我的同溫層吧=_=
前幾年,30剛需,先買了第一棟自住,這2、3年科技業大幅增長,股市狂飆,無論是公司獎金、股票收益,身上多了一筆資金,剛開啟財商,買第二棟、第三棟要投資,準備轉職當房東的。
老投資客早在3棟以上,不是有高自備款的實力,就是玩人頭戶很專業,不太殺的到。
受害的不是傳統的有錢人,而是這幾年的新富階層,尤其3X~40這區的科技人,金流強勁,但自身資產實力還不夠,人頭玩的也不溜,傾向大槓桿,同時玩多間房,來增加財富累積速度,不會死,但可能會違約吐回部分獲利or資金卡死個10年等解套。
其他行業金流不夠,玩到第二棟,除非瘋到用寬限期來操作,否則無法操作多間房,第一棟低於市價10%~20%賣掉就好,金流只夠付寬限期利息的,那種死掉就算了。
某方面,陰謀論,對那些統治者也是一種好事,讓這群能力、經驗、體力都在巔峰的人,順利轉職房東的話,人性因素,一部分人肯定不會繼續拚,開始享受人生,對產業社會都是損失,補救新青安蠢政策的同時,順便割走他們的經濟果實,才能讓他們再拚十年,十年後老了,不需要他們了,才可以讓他們解套。
楊總裁:給投機客一個Lesson,不再是想貸多少就貸多少。
投資其他項目,遇到系統性風險的狀況不少見,但對於房地產投資者,應該是很陌生。
細數自身經歷,2015 FX外匯瑞朗黑天鵝、2018 0206期貨大屠殺、2020 負油價大屠殺 、2021 Gamestop禁嘎空、2022 台股禁空令,規則出BUG or 政府作弊,導致大屠殺的經驗不少。
預售屋 就是一種期貨,交屋完成前,貸款成數、利率都可能變動,建商落跑、貸不到預期成數的風險,可能要烙印在這一代的記憶裡,謹記一切投資都有風險,要控管部位,房地產也是如此,不例外於其他投資,拔掉吾輩房地產只會漲的信仰,就是央行想傳達的Lesson。
接下來就是賭,會不會因為政治壓力打開72-2,但我覺得在新青安完全吃掉貸款額度前不會,到時候會限縮新青安成數or打開上限,就再看情況,要不要賭是個人的事情,彎的過去拓海,彎不過去填海,但最好有把握全現金吃下,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狀況。
沒打到真正的多房大戶和一房自住族,經濟狀況沒崩,這些人金流都撐得住持有成本,不計代價砍出的數量,只會有這幾年的一部分預售屋。
壽險、金控、科技廠、大戶、大建商都有錢,目前的經濟火車頭是台積電,不需要房地產拉經濟,房價回檔到有現金投資效益,自然有人接,等著吃掉落難者,不會無限崩下去,如果偏遠重劃區房崩太兇被棄標法拍,數量不夠多,銀行小虧當教訓,而且這群欠債人不脫產,有能力支付差額。
至於現在死的都是2年前買預售屋,正在交屋的人,因為新青安導致水位滿了,而躺著中槍不公平。
公平正義? 亂改規則,失去人民信任? 誤殺的人?
當人數不夠多,票不夠多,造成更大的社會影響,讓政府投鼠忌器,規則制定者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顧時,被犧牲掉Z>B,是有可能的,一房自住族沒膽投資的,也不怎麼重視房價,漲再高也無法賣,只會讓房租拉高導致物價變高,也不會增貸去做其他投資。
尤其預售屋簽的時候,契約本來就不保證能貸多少成數,連成屋在核貸下來前都不能確定,仍然在規則範圍內,只能做好被犧牲的心理準備,算自己倒楣。
笨錢效應 觀後感-別去觸碰規則制定者的底線|方格子 vocus
美國那邊更不公平,手段更黑,直接作弊,身為平民,只能選擇相對公平的市場,多做風險控管,或努力成為權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