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革命》 2021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時代革命的命題從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開始,電影的剪輯安排了好幾個章節,整部電影用兩個主要的角度來紀錄:一、用微觀的角度,紀錄參與的當事者之故事,與當事者們的感受。二、另一方面,用宏觀的角度看事件之起承轉合,以及對非現場的學者訪問等等。時間以線性的方式跟隨著事件的發生,中間穿插訪談的內容,畫面寫實感強烈,能近距離感受甚至可謂震撼來形容鏡頭的拍攝,那些在街頭對峙與逃命過程的臨場感,不過,鏡頭並沒有刻意做出情緒渲染。並且沒有任何的旁白或是帶入導演的觀點去做畫面的引導。 對於警察的暴行是給予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呈現事情的發生,大家的哀悼情緒也是以一個巨觀的角度在看待事件的發生,這樣的呈現手法就我的觀點來看─對於對抗極權與民主敵人的想法來說感到可惜,而導演在映後有間接讓我感受到他的用意,他要把自己所處的香港所發生的一切記錄下來。我感受到他想試著抽離這個苦痛,如同「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般超然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悲劇,當角度拉高、時間拉長來回望,就不會這麼痛了。他要紀錄的是香港的歷史,提醒人們香港因著中國處在什麼樣的歷史位置。 電影有著簡單的音樂節奏,讓觀看者能輕易的進入每個事件的章節,感受到當中人物的心情跟時代的氛圍。 對於勇武派破壞著設施或是一些中國企業的東西,導演也給予紀錄下來,不會刻意營造抗議的人們都是天使、都是良民,而公民不服從的部份使用參與者自身口白道出心情。 觀看電影時我才知道在當下有這麼多的自發組織,各種凝聚的方式讓整個抗爭可以長達半年多的時間並且人潮與聲量依舊不減,還有各種自發的人們,許多上班族默默的買食物給這些學生才回到工作崗位上、還有買背包、衣服、帽子給這些抗爭的學生,縱使因為現實環境的逼迫,仍舊默默的做能做的事,社會整體的團結氛圍由小細節體現著巨大的能量。還有救護員、記者、社工等等,各領域的人在事件中用自己的方式做著抗爭。 整部電影並沒有感到任何說教的意味,刻意要說出香港回歸中國這些年的資源分配不正義、世代不正義、年輕人再怎麼努力終究是無產階級,只能住在豬籠這些環境裡。影片並沒有刻意的說出這些來表達出始末,進而去鋪成抗爭者的心路歷程,甚至沒有給予一個主角的觀點來使觀眾投射在抗爭者其身,給予同情、給予同仇敵愾。 我不知道該說是可惜還是該給予讚賞。如果是為了電影的可看性的話,這部片的呈現或許有些可惜。但是身為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紀錄片,其客觀的影像呈現方式是難能可貴,再現歷史、教育、典藏的意義。 觀影當天,在等待入場的時刻我遇到以前長老教會的朋友,他藉由教會的力量在這長達半年多的事件中幫助了許多的人以及生命,事件其中,他更購買了許多的防毒面具,並且經過許多沙盤推演想盡辦法運送到抗爭學生的手中,最後從台灣經過泰國驚險的把貨物送到了香港。在我看完電影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仍舊胸口疼痛著、莫名的壓力喘不過氣持續了好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