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冠威導演執導、描述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紀錄片《時代革命》,正於台灣熱烈上映中。
紀錄片上映後獲得廣大迴響,票房也創造佳績,成為目前台灣影史上最賣座的海外紀錄片。
然而《時代革命》賣座的同時,在網路社群上,無論是不是與政治相關的粉絲專頁,只要是發表與《時代革命》有關的貼文,留言處都引來一堆小粉紅及五毛出征、謾罵。
其中最常見的批評,就是認為《時代革命》太過偏頗,只反映出示威者的立場,卻沒有警方及港府人員的論述,這違背了紀錄片應有的客觀原則。《時代革命》根本是有特定立場、沒有反應「真實」情況的紀錄片,這樣有立場的造假作品根本不值得一看。
先不論這些批評的人怎麼會天真的認為警方和港府人員會接受訪談,
(要知道導演是冒著風險拍攝,受訪者及幕後人員為了人身安全只能匿名、蒙面,《時代革命》甚至無法在香港上映,這樣不受當局青睞的紀錄片,怎會有官府人員願意接受訪談?我想沒有人想和自己的飯碗及事業前程過不去。)
個人比較想談的是,紀錄片一定要全面客觀地論述事件嗎?一部有立場的紀錄片,就不夠格被稱為好的紀錄片嗎?
首先,紀錄片是「描寫、紀錄現實生活中題材」的影片。
與一般劇情片相比,紀錄片大多講述真實事件,會由事件相關的真實人物(而非演員)參演,也會特別強調影片中該事件的「真實性」(因此不會在紀錄片看到《魔戒》、《沙丘》等科幻或奇幻類的題材)。
但紀錄片和劇情片相同的是,兩者最終目的都是透過影片闡述一個事件/故事。因此,紀錄片會需要一位導演整理相關素材,來編排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然而導演終究是「人」,只要是「人」就很難完全排除自己的觀點。
因此一部紀錄片的呈現,會因導演理念的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要求一部紀錄片要絕對陳述「事實」是緣木求魚,同樣一件事,不同人絕對會有不同看法,天底下可沒有絕對的「真實」、絕對的「真理」這件事。
當然,紀錄片最大宗旨是力求客觀。
不過一個紀錄片,除了蒐集各種資訊、呈現多方視角,向觀眾呈現出一個事件的各種面向,導演依然可以透過影片,表達自己對於這個事件的觀點。
如同上述所言,紀錄片終究是在敘述一個故事,而說故事的人總會透過故事表達所要闡述的主旨。所以一部有觀點的紀錄片,不影響它成為一部好的紀錄片,只看你認不認同導演要傳達的理念。
舉例來說,Netflix 於2021年出品的紀錄片《太陽海岸謀殺案》,講述一位西班牙少女被謀害的案件,其中呈現了正、反兩方的看法。但導演最終要傳達的理念很明確,即是控訴社會對女同志的不友善,以及媒體刻意對其汙名化。
回到《時代革命》,缺乏港府及警方的論述(當然這是無可奈何之事),確實是這部紀錄片最被詬病的地方。
但導演的目的,顯然是希望可以呈現反送中運動中小人物的視角,這些人背後沒有龐大的資源撐腰,但透過這部紀錄片,他們的心聲能被看見,而不是一味地被貼上「暴民」的標籤。
這就是導演拍《時代革命》的用意,以及他想透過這部紀錄片傳達的觀點。
我們已經在許多新聞、中共大外宣中看過太多港府及警方的論述了,不需要再多一部這樣的作品。
當然你可以不認同導演的觀點,畢竟每個人的思想是自由的。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平心而論,以紀錄片的類型而言,《時代革命》確實不是完美的作品。就像許多人提過的,它的既定立場很明顯,也缺乏不同立場的比較、論述。
但因為這部紀錄片本身也是「革命」,它是歷經重重困難,在政治打壓下好不容易才誕生出的作品。這也是它或許並不完美、卻能得到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原因。
你可以不認同《時代革命》,卻也不必將它貶得一無是處。因為這不過是《時代革命》要傳達的理念,和你的理念不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