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阿陶辭掉工作,工人姐姐約滿離職後,她便全天候照顧三歲的兒子。從起初的戰戰兢兢,到現在的從容,都引證了熟能生巧的定律。
這天,阿陶帶兒子到商場用餐。餐後,她的兒子說要上廁所,於是,阿陶便帶她到女廁,等候女廁內附設的母子廁所。
女廁內的母子廁所只有一個,每次阿陶帶着兒子打算使用時,母子廁所幾乎都是使用中,而且在等到使用者開門出來時,出來的人十居其九都是大人,老婦、大嬸和年輕女子,甚麼年齡層都有,有時候他們甚至在裏面佔用很久的時間。
「阿晴,你帶兒子去洗手間的時候,有沒有覺得每次母子廁所都是有人在使用的?」一次阿陶約了阿晴吃早餐時跟她閒聊說起。
「是呀!每個女廁只得一個母子廁所,有時等了很久裏面的人還不出來,小朋友忍不到那麼久,唯有跟兒子迫進極狹小的廁格內。唉!」阿晴嘆了口氣。
「最可惡的是幾乎沒次走出來的都是大人,有時甚至明明有很多廁格是空着的,但都要使用母子廁所,還在裏面很久呢!」阿陶帶點氣憤地說。
「根本就是覺得雙人廁格比較寬敞,覺得使用時比較舒適。明明廁門已經有表明是母子廁所的標誌,而且一看便知入面有一個大人和一個小童廁所,但都要佔用僅有的一個兒童廁所,這些人真的自私頂透了。」阿晴跟兒子都是受害者,所以深有同感。
「這也沒有辦法,別人不自律是控制不到的,現在的人越來越自私,有時是看不過眼,但現實就是這樣。」阿陶只是覺得無奈。
「唯有我們自己看開一點呢!」阿晴回應道。